福建:用理想信念之石砥砺青年成长
2014-02-27 09:2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李艳 |
分享到:
|
在虚实互动中引领价值 近年来,随着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的兴起,新媒体已发展成为青年沟通、联络、聚集的重要平台。 这股“微风”同样吹进了高校校园。在龙岩学院,院党委书记林和平的微博“福建和平哥”备受学生关注。“图书馆开馆时间太晚,闭馆时间太早,建议延长开放时间”、“‘必修课程考核不及格,必须重修’的规定不够合理”诉求,学生通过@或私信给“福建和平哥”反映,林书记在微博上及时解答,或@“龙岩学院学生微服务联动中心”,协调有关部门分解落实,进而优化学生服务与管理细节的做法,在龙岩学院已成为常态。如学院已延长图书馆开放时 间,学籍管理相关规定已调整为必修课程考核成绩≧45分的不及格课程准予在次学期初补考1次;成绩<45分的,该门课程需直接重修。 在我省高校,不少高校领导开通了微博、微信,建成了学校校园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勃兴的校园网和新媒体平台,已将服务和管理触角延伸到学生生活各方面。 福建师大已建成600多个团学组织微博,覆盖全校6大校级学生组织,30个学院团委、学生会,120个年级团总支、学生会,1111个团支部,260个学生社团。 福建医科大学依托学生团队,开发建成“全线聚合服务微平台”,设置了《微观福医》微信报、雷锋岗Online、微生活等六大服务模块。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学院为各级团学组织统一配发微博号和QQ号,实现教职工和学生线上无缝对接。 依托网络和新兴媒体平台,各校开展了富有思想内涵、融合时尚元素、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 厦门大学借助易班网络社区平台成功举办“十八大主题演讲·我最喜爱的选手”等网络评选,社区注册用户达到26243个,日均点击量接近1.2万次。“i厦大”手机客户端定期整合推送“校园资讯”、“每日新闻”和教学、就业、实习等信息,正潜移默化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集美大学手机APP“微集大”几乎已成为集大的“管家”——包括新闻动态、组织活动、交友社交和周边生活元素,并和学校教务系统、BBS等对接。 华侨大学官方微博粉丝数量已达7.6万余人,并通过华大讲堂、集美讲堂官方微博账号开展文化宣传、思想教育等。 网络化的新媒体体系和信息化工作机制的形成,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在网上、网下的联动并进,在服务学生中加强了主流价值引领,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益成为学生的群体意识和自觉行为。 在实践养成中执着追求 马年正月,福建医科大学博士生郑碧云接到不少上杭县医生道谢的拜年短信。去年暑期“三下乡”活动中,她给上杭县医院带去了消化内科医学前沿技术,受到基层医生们欢迎。 8年来,郑碧云每年都参加“三下乡”活动。从原来的送医下乡,逐渐转变为培训基层医生。“参加实践活动不仅让我看到村民们对医疗服务的渴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社会责任感。” 近年来,我省高校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对于师生的行为养成、信仰重塑起了积极作用。 在福州大学开展的“三节三爱”活动中,人文学院学生谢明编导了一部以“光盘行动”为主题的校园微电影,影片在榕城高校学子间大量转发。许多同学在看完影片后感叹:“现在去打饭菜都会问自己,能不能吃光它们。”节约意识已深入学生心中。 福建农林大学组织实施“十百千万沃土工程”,引导师生深入八闽大地开展实践。大批教授、博导带领万名学子走进千个村镇,进行大量的数据调查、田间实验、村民访谈,有力地推动了地方水土流失治理、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农业创业园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 目前我省已建成20个省级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8680个校级基地。去年,全省共有20多万名大学生,组成了4000多支实践队,开展“三下乡”活动;组建“关爱行动”志愿服务队1575支,结对农民工子女学校1377所。 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杨江帆表示,一系列实践养成活动,引导和教育学生不断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他们敢于担当、奉献社会,正自觉地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拥护者、宣传者、践行者,成为经济建设的参与者、实践者和生力军。 |
相关阅读:
- [ 10-3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尤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 [ 06-08]全国政协来闽调研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 [ 04-15]南平市社会主义学院举行第13期进修三班毕业座谈会
- [ 01-09]三明争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 [ 01-08]学习手记:辩证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意蕴
- [ 12-25]大力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座谈会发言摘要
- [ 12-25]大力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座谈会召开
- [ 12-25]李方祥: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