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教育 > 正文

福建将全面推行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校际交流制度

2014-04-09 06:4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好师资 流得动

我省将全面推行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校际交流制度

东南网4月9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郑璜) 今后,在同一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达6年的教师,都应参加校际交流。省教育厅等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校际交流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将在我省全面推行。

意见明确,在同一所学校任教达6年的教师为应交流对象,每年交流人数要达到应交流对象的10%以上,其中每年参与交流的特级教师、县级以上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要达到应交流骨干教师的10%以上。为保护学校办学特色,学校传统项目、特色课程的领衔教师,经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暂不参与交流,但延长时间原则上不超过3年。对校长们则更“狠”,在同一所学校任职达两届(每届3年~5年)的校长、副校长,必须进行交流。

2009年以来,我省在福州市台江区等11个县(市、区)开展“教师人事关系收归县管,实施教师校际交流工作”试点。“‘择校’在很大程度上是‘择师’。”省教育厅人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标准化学校建设的基本完成,师资队伍建设成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

为确保教师“流得动”,我省设下了一系列“硬杠杠”:要想晋升高级教师,必须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支教;要想当校长,必须有在2所及以上学校工作的经历,且每所学校工作时间不少于3年。2017年起,评选特级教师、名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须有2所及以上学校工作经历,且每所学校工作时间不少于3年,或在农村学校有6年及以上的工作经历。

参与交流的老师也能享受一定利好: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在本辖区中小学教职工岗位结构比例内,预留部分的中、高级岗位,专项用于评聘参与交流的校长教师,交流片区内学校教师编制可以统筹使用。城区学校交流到农村学校的教师,在农村学校任教满3年,表现突出的,可在同一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内高聘一级。各地还要加快建设教师周转房,供参与交流的校长教师使用。

今后,所有老师都不再是“学校人”,而变身“区域人”:招考环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将根据辖区内各校教师的学科、年龄、性别等结构,对新任教师进行统筹配置,重点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县域内教师享受统一的工资待遇,农村学校教师补贴还将逐步提高。高、中、初级的职称比例,城乡学校之间、优质校和薄弱校之间也不存在差别。参与交流的校长教师退休以后,可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协调其在当地曾任教的一所学校,为其提供具体退休管理和服务。

相关报道

校长满两届 要交流到别校

我省全面实施校长教师校际交流,教师干满六年,要在片区内交流

东南网4月9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李薇)

海都讯 我省的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将全面实施校长、教师校际交流制度——任职、任教达一定年限的校长和教师,要在县(市、区)域内进行交流。同时,教师将从“学校人”变成“区域人”,实行“县管校用”,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省教育厅昨日发出《关于进一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校际交流工作的意见》,这意味着我省从2009年开始试点的“教师县管校用、实行教师校际交流”工作,今后将在全省铺开。

新政策的一大亮点在于,明确了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教师工作,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教师资源配置,组织教师校际流动。这是我省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公平教育的又一重大举措。

教师在片区内交流校长在县域内交流

【规定】在同一所学校任职达两届(每届3~5年)的校长(含副校长,下同)应进行交流。在同一所学校任教达6年的教师为应交流对象,每年交流人数要达到应交流对象的10%以上,其中,每年参与交流的骨干教师,要达到应交流骨干教师的10%以上。

【解读】这里的“骨干教师”,是指特级教师、县级以上名师、学科带头人等。省教育厅特别鼓励骨干教师进行交流。校长教师进行校际交流时,以县域内优质学校为龙头,分别联合周边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形成若干个片区,教师一般在就近片区内进行交流,而校长一般在县域内进行交流。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