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版4月14日刊发了通讯《草根慈善组织迎来春天》,关注省委、省政府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的意见》后,我省社会组织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引起热烈反响。本报现进行追踪报道。
致和:把社工机构开成“连锁店” 东南网4月18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林侃) 晋江致和社工事务所、厦门湖里区致和社工事务所、海西社工事业发展中心、福建省致和社会组织孵化与创新中心……在我省众多社工专业机构中,有不少都打着“致和”的烙印,这家诞生于晋江的我省首个民办社工组织如今已衍生出近十个不同类型的社工机构,构筑起一个综合性的社工服务体系。 “双孵化”模式下的速成蓝本 如今,在晋江市的江头中心小学,孩子们有啥烦恼事,都知道往“知心小信箱”给“知心姐姐”投封信。这位“知心姐姐”,便是晋江市向阳青少年社工事务所在该校少先队工作站的驻点社工蔡美妆。 江头中心小学位于企业众多的陈埭镇,89%的学生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父母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心理需求。“社工介入后,运用专业的理论、方法和技巧,开展青少年维权、心理辅导、偏差行为矫正等工作,能更好地帮助青少年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增强自我认识和全面发展。”该校负责人表示。 如今,向阳青少年社工事务所的20名社工已在该市19个镇街及晋江经济开发区设立的基层工作站顺利开展社工服务,并得到广泛认可。而这家机构投运还不到2个月。机构负责人项灯辉将这样的成效归结为全新的“双孵化”模式,即由福建省致和孵化与创新中心(以下简称“福建致和”)给予专业指导,晋江团市委提供行政和购买服务方面的帮助。 如今,向阳青少年社工事务所的许多社工,都曾是晋江致和社工事务所的一员。福建致和的负责人,同时也是晋江致和社工事务所创办人的夏晋城说:“除了直接输送资深社工人才外,我们还将原本晋江致和社工事务所承担的爱心格子铺、慈善储蓄所等涉及青少年社工的业务转移给了这家新成立的社工机构。”此外,福建致和正利用自身优势,对一批新成立的社工机构提供包括社工人才、专业督导等方面的支持。 在“双孵化”的另一端,是晋江团市委。“我们除了在购买社工服务方面给予帮助外,还因地制宜在各街镇社工工作站地点的选取、办公场地的设置、项目的规划等方面,为他们出谋划策。”晋江团市委副书记张志绍说。 发展瓶颈倒逼出新路 如今在我省,在福建致和的孵化下孕育或成长的社工机构还有不少,它们遍布泉州、厦门、南平、漳州等地,不少专家笑称其为“致和”连锁店。 2009年9月,晋江入列第二批全国社工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当年,夏晋城便在泉州成立一家名为海西社工事业发展中心的机构。“当时,我们将这家机构定位为‘支持性社会组织’,即通过为社工或社工机构提供培训、督导、咨询、顾问等服务,间接助推社工事业发展。” 然而,困局无法超越——缺乏社工机构。 2011年4月,在晋江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夏晋城回家乡晋江创办了我省首家民办社工机构——晋江市致和社工事务所。成立后不久,在当地民政局的扶持下承接了全市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逐渐走上轨道。 经两年多发展,又碰上新问题:资金短缺、人才流失。“尽管有一些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但经费很有限。”夏晋城坦言,薪资待遇问题也一直存在,即便是现在,2000元左右的月薪对社工人才吸引力不足。今年过完年,就已有6名社工从致和离职。 转机来了!去年的全省民政工作会议,晋江致和社工事务所代表全省社工上台分享经验。会后,三明、莆田、南平、漳州等地的民政、群团部门纷纷前来,或取经,或主动邀请致和去当地发展。这,让夏晋城看到了拓展空间的机会。 “项目间有空档期,可能是一两个月,也可能是三五个月,机构的资金压力很难解决。另外,从社工的稳定性考虑,除了薪资待遇外,个人专业成长和晋升空间也很重要。如能到各地成立分支机构,就能为社工提供更多发展空间。”夏晋城说。 2013年7月,在省民政厅和福建医科大学的共同支持下,福建致和成立。这家由晋江市致和社工事务所的核心团队发起创办的机构是我省首家无业务主管单位直接注册登记的省级民间支持性社会组织。 |
相关阅读:
- [ 03-19]18日第八个国际社工日 福州800名社干通过职业考试
- [ 03-09]最美丽的孕妇社工:福州首位驻校社工当选为“中国最美社工”
- [ 02-15]厦门思明区、泉州晋江市获评全省社工服务示范地区
- [ 02-13]2014年度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18日开始报名
- [ 12-16]社区戒毒与社区康复 为“瘾君子”铺筑“回头路”
- [ 12-10]榕招“社工”明起报名 每月基础报酬最高3000元
- [ 07-25]福建社工专业毕业生流失严重 近来现人才回归意向
- [ 07-22]"职业好人"期待呵护 目前福建持证社工仅2198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