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新媒体 打造高校品牌
2014-04-19 17:2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李艳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论坛现场 “新闻媒体要正确吸引,积极引领青年学生导向,传播正能量。”福建医科大学宣传部部长赵荣钦在发言中表示,吸引力是决定一个网络媒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新媒体平台内容的原创性、多样性、接地气尤为重要,赵荣钦说,医科大团委积极适应这一新变化,把微信作为拓展服务学生的新平台,以“服务需求,凝聚人心,引领成长”作为推进微信服务平台的价值定位,“吸收与引领并举,在吸引中引领、在引领中服务”,取得了很好效果,“学校团委通过微信团队原创、线上投稿、有偿征稿、授权用稿等方式不断提高原创内容比例,使头条阅读率高达35%”。他认为,新闻宣传工作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看主流,不受支流支配;多看光明面,不受阴暗点影响;多看本质,不受表面现象迷惑。 “传递农林大声音,讲好农林大故事。”外宣品牌是福建农林大学长期致力的工作之一,主旨演讲中福建农林大学宣传部部长余新然在介绍经验时表示,农林大学采取专人挂钩社会媒体的方式,加强与社会主流媒体的交流和沟通,及时向社会报道校园真实事情,分享农林大校园文化。在新媒体运用方面,农林大学以学校官方微博为主体,联合校内各种新媒体工具建立校园网络,及时向社会转播校园动态;此外,学校还依托福建日报、东南网等媒体,加强校园通讯员队伍培训,培养一支技术过硬的通讯员队伍。 福州大学学生记者团成立于1989年11月,隶属于福州大学党委宣传部,主要服务于《福州大学报》与福州大学新闻网。福州大学新闻中心主任葛海峡在主旨演讲中从“机制”、“机会”、“激励”、“激情”等角度介绍了该校学生记者队伍建设经验。她说,目前该校记者团正在试水“全媒体”运营模式,通过微博、微信、新闻网、校报及外宣等“五位一体”的模式进行集成化和全方位新闻报道,力争为学校师生提供最新鲜的资讯,最及时的报道。 深受福建师范大学学生欢迎的“小葵”是该校团委2011年推出的专属动漫形象,常出现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并被学生设计成笔记本、小镜子、胸章等各类衍生产品,甚至有小葵输入法、表情包及小葵文明指示牌。福建师范大学校团委老师刘晓晖以这一塑造成功的校园文化品牌为例,分享了该校通过微协会、微论坛、微文化、微活动、微服务打造“五微五阵地”品牌的工作经验。 厦门大学团委老师王岩芳分享了厦大围绕品牌建设团学工作经验。她介绍说,厦门大学团委高度重视团学组织以及社团的各类报刊、共青团网络等舆论阵地建设,并利用这些媒介丰富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内容,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导向作用,进一步把阵地建设好,拓展教育空间。王岩芳表示:“厦门大学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坚持创新创造,不断提炼、推广网络等新媒体,拓展团学工作的新兴阵地。” 闽江学院自2009年起着力构建融BBS、微博、微信为一体的“旗山晨磬”网络体系,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兴载体。闽江学院学工部老师姚柳菁在主旨演讲中介绍旗山晨馨BBS建设经验,她表示,旗山晨磬将在扎稳基础上,进一步发掘高校媒体组织运作的深层次发展模式,完善运营管理制度与团队建设,立足青年视角、运用快捷手段、发挥专业水准,弘扬校园网络文化正能量,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为构建“和谐闽院”、“特色闽院”和“魅力闽院”发力。 东南网副总编辑钟金华表示,作为福建高校网络通讯社年会的系列活动之一,这次论坛主要有四个目的:一是交流认识,二是分享经验,三是挖掘亮点,四是加强合作。他说,东南网将进一步发挥网络媒体特点和主流阵地作用,加强高校品牌的报道,加强和高校的多方面合作。希望东南网和高校之间的合作越来越紧密,效果越来越突显。 会后,来自其他高校的代表也围绕“互联网时代的高校品牌传播”接受记者的采访,一起探讨高校品牌建设良策。 |
相关阅读:
- [ 04-19]东南网福建高校网络通讯社年会今早开幕 19个校园站授牌
- [ 04-17]东南网校通社年会即将开幕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