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厦门思明区法院与当地义工协会合作,开展公益志愿服务活动,让群众切身体会司法便民、亲民 您好,我是“法庭义工” 东南网4月27日报道(福建日报《厦门观察》记者 邓婕 通讯员 薛晓莹) 24日,厦门市思明区莲前法庭。 中央编译局调研组成员6人推开门,看见三名身穿红马甲的人正在忙着。 “他们是‘法庭义工’。”莲前法庭法官郭国超介绍道,“去年9月,思明区法院与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合作开展了全国首个法庭公益志愿服务项目。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义工主要为当事人提供人性化帮助,让群众体会到司法便民、司法亲民。” 调研组高度评价道:“‘法庭义工’是一种社会管治理念的转变,具有很高的学习性、复制性,值得在全国大力推广。” 递上一杯热茶 24日早上,许阿姨一进入莲前法庭,“法庭义工”黄琳娜就面带微笑迎上去:“您好,我是‘法庭义工’,有什么可以帮您吗?” 将许阿姨带到她想去的三号法庭后,黄琳娜安排她坐下等待,马上又沏了一杯茶,在茶香中,许阿姨紧张的情绪得到舒缓。 “之前,我一直觉得司法高高在上,但一进门就有义工主动为我服务,很亲切。”许阿姨说。 思明区法院副院长张嵘说:“司法机构给人的印象多是严肃、刻板。‘法庭义工’本身是普通群众,通过他们提供的便民服务,有助于让其他群众了解普法工作,对司法机构也有全面的认识。” 据了解,“法庭义工”服务包括引导当事人到法庭相关场所或法院其他场所办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接受当事人非法律事务方面的咨询、主动为当事人提供用水用伞等服务、扶助老幼与残障人士、劝慰情绪激动或发生言语冲突的当事人等。 经7个多月的运行,“法庭义工”有了自己的一套服务方法。“给当事人引导时,不能简单地指指,要摊开手掌,身体前倾,给人礼貌的感觉。”身为义工的退休老人柯秀清说,志愿者们正不断地完善礼仪。 甘为“润滑剂” 回忆起22日在莲前法庭发生的一幕,李阿姨仍心有余悸:“要是没有‘法庭义工’,我可能做出傻事。” 当天,李阿姨陪儿子来法庭打离婚官司。遇到儿媳妇后,她二话不说就冲上前打儿媳妇。 义工黄琳娜、林伟等人听到声音后,立马冲进立案室将李阿姨和她儿媳妇拉开,并把李阿姨带到走廊的椅子坐下,劝说安抚她。“阿姨消消气,年轻人的事让他们自己解决,您自己身体要顾好……”黄琳娜一边劝说,一边轻抚李阿姨的背。见她哭得喘不上气,义工们又端来茶水。“阿姨你有什么难过的事就跟我们说,千万不能再打人,这是违法的……”在义工们的劝说下,李阿姨渐渐恢复冷静。 莲前法庭是思明区法院下属三个街道法庭之一,一年有2000多起民事案件。“在没有‘法庭义工’前,常在三楼都能听到当事人的吵闹声,现在几乎没有了。”郭国超感慨地说,“这让我们的审判工作也好做了许多,可以说,他们是法庭与当事人的‘润滑剂’。” 服务不断提升 自去年9月试点运行以来,超过60名义工(固定义工20名与机动义工42名)到莲前法庭服务,服务时间超过510个小时。 如今,“法庭义工”已实现义工组成上从道德模范、大学生为主到社会各界参与,服务时间上从半天值班到全天覆盖,服务内容从接待引导到人文关怀,服务点从法庭到全院的四大提升,成效显著。 经莲前法庭的调查问卷显示,接受服务的群众中93.1%的人觉得“法庭义工”对自身有帮助,96.56%的人感受良好。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法庭义工”队伍。 “我觉得做‘法庭义工’很有意义。”厦门工学院学生曾月说。虽然曾月住在岛外的学院宿舍,交通不方便,每次来当义工要耗费不少时间,但他依然乐此不疲。 他告诉记者,在业余时间当“法庭义工”,不仅可帮助很多人,还能提升自身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实践能力。 随着“法庭义工”人数逐渐增多,莲前法庭开始为义工培训法律基础知识,并加强他们与当事人沟通的能力。“在培训课上,我学到许多法律知识,还从法官们身上学到很多,了解到法院的工作流程。”义工许幸福说。 “当‘法庭义工’,是我大学期间最美好的经历。”曾月说,“不管毕业后去哪里,我都会把‘帮助他人、奉献他人’的义工理念秉承下去。” |
相关阅读:
- [ 02-12]高中生义工有爱 陪福利院孤残人士提前欢度元宵
- [ 02-03]“榕树坊”义工:为了明天会更好
- [ 01-17]“2013福建暖冬”计划:这个冬天,他们不再寒冷
- [ 10-28]福州“信任餐厅”:顾客头次来吃饭 再来就想做义工
- [ 07-04]厦门思明城市义工:用最初的心做最好的事
- [ 05-30]漳州义工俱乐部:六一关爱弱势儿童群体
- [ 05-22]六旬失智老人走失 9小时搜寻义工送他回家
- [ 04-25]武平义工俱乐部举办主题活动关爱弃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