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扶贫:给有梦的孩子一把梯子
2014-05-03 08:32 吴旭涛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福建艺术扶贫工程近日通过文化部验收。这个坚持了10年的项目,独具创新意义与推广价值 东南网5月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吴旭涛) 朴素的愿望 2004年,福建省艺术馆赴农村开展文化调研时,发现农村地区普遍存在艺术教育缺失的现象。在反复的考察和研究后,省艺术馆策划在全省开展艺术扶贫工程,用自身艺术资源为偏远农村小学免费提供艺术启蒙教育。 宋曼君是省艺术馆副研究馆员,她的另一个身份,是艺术扶贫老师。从2004年至今,她已蹲点过5所农村学校。她说,艺术扶贫的十年里,有许许多多的故事让她感动。 “2005年,我到闽侯县白沙马坑小学上课一个月之后,一个学生突然问我:‘老师您什么时候过生日?’我问干什么,他说:‘我想给你买生日礼物。’那时候,接受扶贫的孩子家里经济条件都不好。我问他,你哪来的钱?他说他有8元压岁钱。”宋曼君说,“孩子们都很调皮,但经常让你感动到不知道说什么好。这么多年下来,教过的学生很多,我时常不记得学生的名字,但他们还都认得我。” “当初提出这项工程,只是一个朴素而善良的愿望,就是想帮助别人。”省艺术馆馆长陈秀梅说,“我们有个年轻的音乐老师,毕业的第一年,单位让他包干只有8个学生的白沙梧桐下小学,他每次上音乐课都带着孩子在操场的旗杆下唱歌。他说过,希望他的学生长大以后,假如只是当个农民,也是一个会唱歌的农民。这就是一个年轻大学毕业生的艺术扶贫梦,许许多多的老师,正是用这样的梦想,带着孩子们一起飞翔。” 从2005年开始,省艺术馆向全省文化馆发出倡议,在全省推广艺术扶贫。全省各级文化馆专门设立了艺术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及专职负责人,形成了完善的艺术扶贫工程服务网络。截至2013年底,全省已有88个文化馆参与,213所偏远山区小学被确定为艺术扶贫基地,600多名文化馆专业人员常年坚持授课,受益学生达69万多人次,不少孩子具备了升入艺术学校深造的条件。 “艺术扶贫工程把艺术的阳光照进偏远乡村儿童的生活,开启乡村孩子的艺术梦想,给有梦的孩子一把梯子。他们不仅仅得到了艺术熏陶,而且获得了人生自信,已有不少学生被专业艺术院校录取,在艺术的舞台上开始崭露头角,有的孩子还登上了更高层次的表演舞台。”陈秀梅说。 创新的民心工程 花小钱,办大事。陈秀梅说,福建艺术扶贫工程是全省文化馆有史以来开展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时间最长的公益性文化活动。但在经费方面,却以较少的投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2011年至2013年,艺术扶贫工程收到文化部拨付的文化创新工程经费10万元,2009年至2013年福建省财政厅下拨的艺术扶贫专项经费共410万元。 “老师以自身技能提供教育,费用主要花在车辆交通、孩子的教具以及基础性的画册材料等方面,我们很少单独申请经费,反倒财政部门经常主动提出支持我们。我们还有众多文艺界专家、军人、企业家、社会志愿者先后以不同的形式加入到扶贫帮困的队伍中来,他们通过捐资助学、捐款捐物等方式向农村贫困地区奉献爱心。这也为艺术扶贫工程的长效坚持提供了保障。”陈秀梅说。 在服务、探索的过程中,艺术扶贫工程的帮扶对象不断延伸拓展,既有地处偏远的山区小学、海岛小学和少数民族小学,也有外来工子弟学校,特教学校、三峡移民子弟学校和藏族班等,帮扶的对象还延伸至城市社区,组建了安泰社区合唱团,为渴望艺术的城市人群提供帮助;开设的艺术科目不断增加,在美术、音乐、舞蹈和写作之外还设置了剪纸、版画等传统艺术教育内容。此外,网上艺术扶贫基地也建立起来,为基地学校、社会团体、个人、公益组织、慈善机构之间提供高效的信息交互平台。 上月,福建艺术扶贫工程通过文化部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验收。“十年来,福建艺术扶贫的做法,很好地体现了文化创新与公共文化服务相结合,很好地回答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如何把资源向基层延伸、如何把公共文化体系的作用、影响带入社会的问题。”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司长张永新说,“从创新角度讲,中央提出要提高效益,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这个背景下,文化系统网络如何彰显自己的价值,为下一步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衡化,这个项目在某一侧面给了我们答案。” |
相关阅读:
- [ 04-30]福建引进侨资助推扶贫开发重点县
- [ 04-19]“福建艺术扶贫工程”通过文化部验收
- [ 04-10]福建党员干部驻村接力:从扶贫帮困到助力发展
- [ 02-27]福建加强重点县就业培训工作 扶贫县最高补助50万
- [ 12-20]福建启动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6·18扶持资金项目申报工作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