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文教 > 正文

开漳文化:跨越海峡的祖根认同

2014-05-20 08:46:3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云霄威惠庙,人们正举行祭祀典礼。吴军 摄

东南网5月20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雷光美 通讯员 王一雄)

“云霄要建童玩节亲水公园啦!”消息传来,最为兴奋的是当地的孩子们。据悉,这个总投资10亿元的公园已开始规划建设,将与台湾的同名公园成为姐妹园。公园的建设,倾注了漳籍台商吴松柏的心血。在祖地寻根之路上,吴松柏对祖地漳州寄予了深厚的感情。他还干脆在开漳圣地云霄县扎根,成为漳台经贸交流的使者。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台胞和侨胞到云霄寻根谒祖,祖地认同,带来了漳台文化交融、经贸往来的兴盛局面。这源于开漳圣王文化的弘扬与传播。如今,开漳文化牵系着遍布海内外的8000多万漳脉乡亲,散发着熠熠的风采。

1

一位老干部的祖庙情缘

在云霄县城漳江畔,穿过车水马龙的大街,绕进一条小巷,别有洞天。一处宽敞的宅地,雕梁画栋、碧瓦飞檐,气宇非凡。这里正是开漳圣王陈元光的故居,也称燕翼宫,在宋代被奉为开漳祖庙。历经千年沧海桑田,几经修葺,圣王府犹在,府外井水涌动如初。陈氏后裔陈振权退休以来,一直呵护着这里的一切。

“小时候,我就住在圣王府中,几十年来,见证着这里变迁。”陈振权说,这里曾被改作粮仓,又被当作居委会办公场所、职工宿舍,几经兴废。改革开放后,前来寻根的台胞看到祖庙破败而感慨万千,他们纷纷建议重新修缮。

“1986年,云霄县与陈元光的祖地、河南固始县结为友好县,两县同时成立开漳历史研究会。”时任云霄县委组织部长的陈振权,开始全身心投入到祖庙保护工作。而此时,两岸漳籍乡亲修复燕翼宫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2001年,燕翼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燕翼宫重修的实质性动作是在2010年初。当时,县文物保护协会燕翼宫工作委员会发出倡议书,号召乡亲捐资出力。云霄籍新加坡华侨陈东平慷慨捐资150万,将工作推向了正轨。

燕翼宫重修中,原本被拆除的物件找回来了。“我们请省文保部门设计重修方案,做到修旧如旧,尽量恢复原貌。”陈振权说,7块古代牌匾、14根石柱、一对石狮、多数雕件以及一条重达数吨的主殿屋脊都安回了原位。随之,燕翼宫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重要涉台文物,而国家级文保单位也正在加快申报中。

“燕翼宫是武则天的赐名,‘燕翼’二字出自诗经,后来称作善为子孙后代谋划。我们努力做好保护工作,让子孙后代有实物可以观瞻,才谈得上文化传承和弘扬。”陈振权说,去年8月燕翼宫新修落成后,年过八旬的陈东平携妻儿来前祭拜,喜出望外,激动万分。如今,每年陈元光诞辰与逝世公祭、元宵节“见王”、新婚和生子“点灯”等民俗活动,都在这里得到了恢复和传承。

去年以来,到燕翼宫祭拜、参加民俗活动的群众中,开漳87姓将士后裔就达5000多人。目前,陈振权和助手们正在整理陈元光诗集《龙湖集》,着手将其译为现代文。同时,陈元光的诗作及开漳故事也已进入云霄中小学乡土教材。

2

一位史学者的海峡守望

云霄县的将军山,因陈政、陈元光父子而命名。山门内,立起了父子俩的石雕像,雕像的手指向台湾,若有所思。

将军山下,一处僻静的所在,开漳历史纪念馆就坐落于此。

“漳州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到了唐代开漳之时才真正画出浓墨重彩的一笔。”纪念馆中,重点陈列唐代以来漳州百姓的生产、生活用具。对这些,纪念馆馆长、历史学者汤毓贤如数家珍。

“陈元光被尊为漳台圣宗。开漳圣王信仰从闽南漳州传入台湾,渗入移民社会基层,与当下台海民间世俗价值观念和民心向背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汤毓贤说,每年台湾民众和庙团成群结队地回祖籍地谒祖会亲,加深了两岸民间联谊互信,研究开漳圣王信仰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自唐、五代、宋、明、清以来,历朝历代对陈元光的追封计达22次,仅两宋就有15次之多,其庙祀多称威惠庙。“陈元光后代及其将士后裔多留居漳土,有的远播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等国,在各地根深叶茂。他们对开漳先贤怀有深厚的感情,鲜明地体现了海内外漳籍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与血缘关系。”汤毓贤说,陈元光从功臣到神祇的文化嬗变,融入了漳脉乡亲深厚的民族感情。

汤毓贤认为,开漳圣王文化、开漳文化与陈元光祖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漳地土著信仰与中原传入的道释、楚越民间信仰磨合而成,是闽南独特民俗文化的根基。这种文化形态,不仅保留着闽越族先民遗留下来的传统民俗与文化特征,也保存着1300多年前开漳将士从中原带来的以汉民族河洛主流文化的生活习惯、语言音韵、文化教育、宗教信仰、岁时节俗和生产技术等内容。

“‘中原热血、楚越柔情’,这是对开漳文化的概括。事实上,在面向海洋的文化融合、碰撞环境中,也使开漳文化独具海洋特质。”汤毓贤说。“中原——漳州——台湾——海外”成为开漳文化传播、演进的路线。目前,漳州地区已登记在册的开漳圣王宫庙有251座,台湾地区则达380余座,南洋诸岛也有30余座,海内外信众达8000万人。

“看这幅照片,也有段故事。”汤毓贤拿出一张照片。照片是2011年拍的,台湾彰化市长邱建富手中拿着自己的书法——“彰化源漳”。当时,邱建富在云霄参观,汤毓贤问道:“您知道彰化地名是怎么来的吗?”邱表示不知。汤毓贤说,彰化之义即漳民开化开发之地,“漳”字代表东岸,而“彰”字则代表西岸。有理有据的解释,使邱建富茅塞顿开,遂感慨题词。

“漳州人移居台湾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两宋,真正大规模开发还属明代中叶以后。当他们离别家园时,不忘捧上故乡泥土,带上家乡神明,在海峡彼岸寻找新的落脚点。”汤毓贤说,在以漳州人为主的移民高潮中,开漳将士后裔们大规模渡海赴台开发,为台湾的繁荣发展立下勋劳。因此,开漳文化传达了海峡两岸血浓于水、根系相连的骨肉情深。如今,祖籍漳州的台胞占约四成。

3

一种文化演绎多元效应

随着台湾开漳圣王民间信仰社团不断崛起,频繁地组织活动,争取了海内外族亲,扩大了影响。“台湾许多政界人士也热忱参与,甚至利用民间信仰社团争取选票,开漳圣王这一信仰文化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层面的辐射作用显而易见。”云霄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晓杰说,自台湾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以来,台胞返闽寻根谒祖、续谱联谊者纷至沓来,投资大陆各项事业、报效桑梓的行动也越来越普遍,云霄与台湾、海外的交流正在往深度发展。

“首先是信仰文化交流。”李晓杰说,开漳圣王信仰文化交流对接还辐射到整个漳州,芗城、平和、诏安等漳属开漳圣王庙,都不断有台胞前来交流参访。这些活动,在台湾掀起一次又一次文化寻根潮。令人可喜的是,这些双向交流团组的数量与规模历年均有新的增长,1998年以来,仅云霄县接待台胞进香团组就逾8万人次。

2007年,云霄县举办首届开漳圣王文化节,开始上演文化经贸交流大戏。至今,这一文化节已举办6届,平均每届有近万名海内外嘉宾参加。“每届文化节,县里根据不同主题和活动功能,但总的基调是凸显对台特色,得到了台湾的热烈响应。”李晓杰说,历届文化节中,中国国民党中著名闽籍人士吴伯雄、林丰正、江丙坤等纷纷赠匾、题词或发表讲话,表达了台胞对祖地文化的高度认同。

“第四届开漳圣王文化节开始列入海峡论坛子项目、国台办重点对台交流项目。开漳文化已经成为推动云霄发展的现实优势。”李晓杰说,“通过加强对接,不断引进台资光电产业龙头企业,促使光电成为云霄县域经济主打产业。”

“在新的历史时期,云霄县依托开漳圣王信仰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实施文化项目带动战略,提升开漳圣地知名度,打造开漳圣王文化品牌。我们以开漳圣王文化为纽带,加大区域投资软硬环境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汇集漳水云山人脉,拓展云台交流合作空间。”云霄县委宣传部长郭达璐表示,云霄县与陈元光故乡河南固始县多次联合举办以纪念开漳先贤、祖根文化为主题的系列交流活动,还投巨资建设了将军山朝圣文化公园、开漳历史纪念馆和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同时,还配合拍摄历史剧《大唐儒将开漳圣王》,全方位拓展文化品牌。

目前,漳州、云霄在争取推动开漳圣王文化节项目获得文化部的指导和支持,并计划申报开漳圣王巡安民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诚如台湾高雄凤邑开漳圣王庙碑刻所载:“元光之光,非陈姓一姓之所私有,当以漳民之所有;非漳民之所有,当以台民之所有;非台民之所有,当宜国人之所共有。”

云霄将军山,陈元光父子雕像。吴军 摄

文化·链接

开漳圣王

又称“圣王公”、“陈圣王”、“威惠圣王”,是唐代开拓福建漳州陈元光,因率领中原十八姓族开发漳州有功,而被漳州人尊为“圣王”。

陈元光,字廷炬,号龙湖,唐显庆二年(657年)农历二月十六日生,河南光州固始人(今河南省固始县)。

自幼聪颖好学,又喜骑射,及长通儒术,精韬略,文武双全,十三岁领乡荐第一。唐总章二年随父归德将军、岭南行军总管陈政率府兵平定了闽粤边陲骚乱。陈政逝后,陈元光袭父职,继以功授岭南行军总管,于相继平定闽粤三十六寨峒之后,拓土开疆,创立漳州,为首任漳州刺史。在开漳治漳期间,陈元光屯兵闽南四境,且战且耕,融合汉蛮民族,施行“唐化”教育,传播中原文化,兴学办校,奖农助耕,惠工通商,使处于闽粤间的这一千古蛮荒之地走向长治久安和初步的繁荣发展,并与中原地区形成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的统一,成为“扼闽粤之吭,开千百世衣冠文物”的八闽名邦之一。陈元光为开发漳州,建功于国,造福于民,受到历代朝廷的褒封和人民百姓的尊崇,被奉为“开漳圣王”。

【七日谈】

创意都去哪儿了?

□福建日报记者 刘辉

几天前的建瓯根雕艺术节上,省级根雕工艺美术大师张木芳带记者看了几件作品,“这些都是我过去设想的做减法的实践”。

相对于一些精雕细刻的作品来说,这几件基本上看不出加工痕迹,去掉些枝桠,就把想雕的内容表现出来,最大限度保持了树根的本初状态。“这样的作品,会有原始的味道,也会更有哲理性,能让人长时间品味,不会过时。”

做减法的还有改版后热演的“印象大红袍”,把大量的对话和舞台剧以及与大红袍不相关的内容删掉,因为在真山真水面前,刻意的表演反而显得造作。

根雕和演出,都是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文化产业,可谓当前最时髦且绿色的产业,无烟无污染,聚人聚资金。可当各地都努力打造文化产业高地、推出项目的时候,问题就出来了:雷同!

走过不少地方的文化产业园,项目雷同、设计雷同比比皆是。以演出市场来说,“印象”系列红火之后,全省不少地方也试图复制,可如今除了“印象大红袍”外,成功的几乎没有。典型又如茶叶店,那种千店一面的景象着实让人失了兴趣。

说到雷同,不少人也在反思,大都指向一个结论——缺乏创意。这样的答案,即便在笔者这样的业外人士看来,实在是有那么些不到位甚至也不准确,不妨再问问:我们真的缺乏创意吗?如果真是缺乏创意,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创意的稀缺?

事实上,国人从来就不缺乏小聪明、鬼点子。无论社会上的大事小事发生,看看我们的微博微信,有才的网友们都能以绝对出乎意料的段子、故事等形式重新演绎。再看看我们那些电影、电视剧讲述的各种离奇古怪的影视情节,恐怕在世界上也能名列前茅。

也许这样的创意实在是摆不上大雅之堂,但至少说明国人的脑子还没僵化到呆滞的境地,说一就一、说二就二。相反,人们突破条条框框的冲动一直就没有衰退过,不过把这样一种活力引向好的创意的渠道却并不是十分顺畅,所以才害得许多人只能往别处倾泄去也。

因此,我们恐怕一直都不缺什么创意,只是许多创意受到了压制。压制何来?制度、人脉关系、潜规则、恶意竞争、社会压力,这些因素,让本该蓬勃的创意不知去哪儿了。

依辩证法,找回创意,是否可以从复杂的原因中寻求简单的解法?

且慢!段子有云:某教授大谈“简单化生活”,听者云集,曰若想简单生活,一定要遵从“简单化原则”,待学生记录下几十条“原则”后,才发现光记住这些原则就不简单。

文化产品,不同于工业品,与人的情感精神相连,不能仅仅以物的价值衡量。当一个人精神压抑、思虑过多时,又怎能闪现创意灵感?在此情况下,做些减法是合适的。减去压力、减掉包装、减些功利,或许能赢得那负负得正后的灵光一现。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