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时政 > 正文

国务院批复同意南平市行政区划调整 市政府迁址建阳

2014-05-28 06:48:03  来源:东南快报  责任编辑:黄丽红 陈瑜辉  
分享到:

国务院批复南平市政府迁址建阳

同意南平市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建阳市,设立南平市建阳区

东快讯(记者林娟吴静)昨日记者从省政府办公厅获悉,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南平市行政区划调整,同意撤销建阳市,设立南平市建阳区,以原建阳市的行政区域为建阳区的行政区域;南平市政府驻地由南平市八一路439号迁至南平市建阳区南林大街36号。

此前,省政府批复的《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以下简称《规划》)显示,未来南平的枢纽——武夷新区总占地面积4132平方公里,其中新城占地面积380平方公里,是武夷新区重点建设区域。同时,到2030年,现有武夷山市区和建阳市区基本连成一体,成为闽浙赣交界区域重要中心城市。

据悉,武夷新区或将建成闽北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中心,海西旅游集散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国际性旅游度假基地,闽北工业生产与研发创新基地。其中,武夷新区空间结构分成六大片区,包括崇安、度假区、兴田、将口、童游和建阳城区。到2030年,武夷新区常住人口规模宜控制在66万人左右。其中南部城区(童游-建阳-将口)约41万人,北部城区(崇安-度假区-兴田)约25万人。

根据《规划》,未来城市中心等级结构为“一主三副”。“一主”指的是城市主中心,即童游南林片区,是武夷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三副”指的是城市副中心,分别是崇安城市副中心,为北部区域的副中心;兴田城市副中心,为新兴的旅游度假服务中心;建阳城市副中心,为南部区域的副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明确,至规划期末,综合交通基本形成以快速公交系统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公交体系,保留并逐步完善武夷山机场。特别是,崇阳溪远期结合溪流河道改造,逐渐恢复航运,开辟部分水上游览新线路。

此外,重点提升世遗品牌,促进旅游度假的发展,是武夷新区的主要定位之一。将旅游区空间布局结构为“一心、一带、七节点”。

重点建设杜坝旅游度假区、三菇旅游度假区、仙店旅游度假区、兴田旅游度假区、下梅文化旅游区、考亭朱子文化旅游区、五夫文化旅游区、吴屯禅文化旅游区等。每个度假区配套建设一个旅游集散中心,在游客集散的节点配套建设停车场和旅游咨询点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

专家解读

杨益生:为闽北城市化提供新空间

“武夷新区定位为‘世界遗产地,绿色生态城’,尤其具备独特优势。”福建省产业基地促进会会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杨益生认为,目前福建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对此,如果要建设好“生态省”,武夷新区必须以绿色生态城作为定位。同时,南平地区地处闽江上游,保护好母亲河,首先要做好生态环境。

杨益生表示,新区要得到快速发展,最好能借原有的品牌作为跳板。“武夷山已经是双世遗。”如果能一边提升这个品牌,一边发展新区经济,引进更多的项目,将能加快新区的建设。

“新区的建设将为闽北城市化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杨益生认为,目前南平地区现有的几个城镇都相对拥挤,要再发展是很难的,因此需要开辟一个新区。经过这几年的城市建设,本次选定的位置非常适中,是新闽北地区的中心枢纽。

同时,新选址是在福建的北大门边,交通等方面已有很好的发展,完全可以促进旅游经济。经济的发展需要与外界的联系,本次选址也是看重这个位置铁路、航空及公路等交通较发达的条件。

谢志忠:统一布局才能更好地建设

福建农林大学海峡经济区发展研究中心、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谢志忠认为,省政府批准武夷新区的规划,目的是为了推动全省经济协同发展。要推动海西经济发展,内地的发展必须与沿海城市相协同。通过武夷新区的建设,产业聚集发展,以最快速度减少差异,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要减少区域差异,主要是利用资源,如旅游、绿色、山地等,通过自身优势扩大规模,以专业化的方式发展。在发展的同时,建议主动与发达地区进行产业联动,在新区的发展过程中分清产业分工体系,实现产业优势互补。”在谢志忠眼里,该规划最重要的意义,是闽北地区城镇化建设更进一步。“目前城镇化建设是无序、杂乱的。”谢志忠认为,有一个统一的空间和布局,才能更好落实城镇化建设,从而实现农业、工业及城市、乡村的良性发展。

背景资料

建阳历史可追溯至汉武帝时期,其时,闽越王余善筑大潭城;汉建安十年(公元205年)置建平县,属会稽郡。

新中国成立后,建阳先后两度成为地区行署所在地。1949年5月至1950年2月,南平各县相继解放并设置第一、第二专区,1950年9月,第一专区改名“建阳专区”,第二专区改名“南平专区”。1956年,建阳专区并入南平专区;1970年,南平专区迁驻建阳,南平专区改名“南平地区”,次年又改为“建阳地区”;1988年,建阳地区迁驻南平,建阳地区又改名“南平地区”。

1994年,建阳撤县设市,同时撤销南平地区,设省辖地级“南平市”,原南平市改为延平区。

相关报道

国务院批复同意南平市行政区划调整方案

新华网福州5月27日电(记者谢丹)记者今日从福建省政府办公厅获悉,国务院批复同意南平市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同意撤销建阳市,设立南平市建阳区,以原建阳市的行政区域为建阳区的行政区域;南平市政府驻地由南平市八一路439号迁至南平市建阳区南林大街36号。

南平概况:

南平市地处福建北部,与浙江、江西交界,俗称“闽北”,是闽江源头、朱熹宋慈故里、中国林海竹乡、“双世遗”之地、“印象大红袍”之都、齐天大圣发源之处、山水生态之城。区域面积2.6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1/5强),森林覆盖率70%以上,林木蓄积量占全省1/3,毛竹面积占全国1/10,茶叶面积占全省1/5,所辖的1区4市5县的建县历史均在千年以上,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武夷山,集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森林公园于一体。南平还是原中央苏区和革命老区。当前,中央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福建省委、省政府大力扶持南平和武夷新区发展,京福高铁和一批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正在快速推进,特别是“武夷新区”正进入全面开发建设阶段,南平的政策、生态、空间、资源等后发优势更加凸显,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建阳概况:

朱熹故里建阳市位于武夷山南麓,另称潭城,是福建省最古老的五个县邑之一,历史上,特别是宋代曾以“图书之府”和“理学名邦”闻名于世。东邻松溪、政和,南接建瓯、顺昌,西连邵武、光泽,北界武夷山、浦城,以“闽北粮仓”、“茶果基地”、“林海竹乡”著称于省。远在4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劳动、繁衍、生息。东汉建安十年(公元205年)置建平县。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更名为建阳县。南宋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唐石里(今黄坑镇)产嘉禾一本15穗,诏改建阳为嘉禾县。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复名建阳县,历明、清及民国。民国时期,建阳为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所在地,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曾设于县城。革命老区分布于9个乡镇77个行政村。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建阳两度为地区行署所在地,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县级市)。下辖10个镇、3个乡、190个自治村、14个居委会及3个国营农场。总人口33.77万人,面积3383平方公里。居民以汉族为主,还有占人口1.5%的畲、满、回、苗、壮、蒙、侗等21个少数民族,约5600多人。

建阳为闽北交通枢纽、通讯电讯以及电力辐射中心。南武旅游文明路、205国道、水杉线、横南铁路从市区横穿而过,离武夷山机场仅40余公里。福(杭)贵成、沪金南穗两条国家一级通讯干线经过该市。建阳和南平各县市以及所属乡镇均实行通讯光缆化,设在童游的省网22万伏变电站与该市11万伏输变电联网使建阳成为闽北电力辐射中心。

建阳市是一个农业县级市,农业比重大,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75%,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外调粮总量和人均售粮均列全省之冠。目前农业结构仍以传统的种养为主,主要有粮食、笋竹营林、养殖、茶果、经作、食用菌等六大产业。建阳工业在“小三线”时期曾创造过辉煌,形成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工业结构不合理矛盾越来越突出,目前仍以林产工业、食品工业、机械电子工业、化工建材工业、电力、矿产开发业、轻纺工业为主,其中以味精厂为龙头的食品工业比较发达。重点企业有味精厂、制药厂、中纤板厂、水泥厂、酒厂、造纸厂、压缩机厂、化工总厂、汽车半轴厂、皮革厂、胶合板厂等。主要特色产品有大米、木材、笋、竹、鸭蛋、茶果(尤以漳墩白茶、建阳桔柚著称)、淮山、莲子(建阳通心白莲粒大、圆润、汁甜,曾在清代为贡莲)、竹荪、香菇等各种农副产品以及味精、人造板、啤酒、白酒、皮鞋、机制纸、气体空压机、水泥、松香、樟脑、肥皂、磨床、石板材等工业产品。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