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滚动网报> 科教文卫 > 正文

2014年福建高考试题分析:紧密联系经济社会时政热点

2014-06-08 20:11:55 谢添实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历史:注重新情境创设

历史试题坚持考查考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稳中求变,稳中求新,突出对考生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考查。试卷难度适中,有利于高校公正地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试题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历史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试题所涉及知识点都是《考试说明》要求的课程主干知识,如中国古代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红军长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实践、雅典民主政治、工业革命、罗斯福新政、赫鲁晓夫改革、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俄国农奴制改革、《独立宣言》等。以此为基础,搭建能力考查的平台,有利于不同水平考生的发挥。

试题注重引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选材丰富多样,包括文字材料、图画、漫画、表格、数据图等,试题生动活泼、洋溢着历史气息。试题以知识为载体,注重考查考生解读史学文献、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覆盖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四个层次的考核目标,较好地贯彻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

试题在坚持能力立意的基础上,突出考查历史学科素养,要求考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看待历史问题,对历史现象和事物进行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如第38题以科举制为载体,融会贯通古今中外,要求考生通过对材料的解读,不仅要看到科举制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重要影响及积极作用,同时也要理解经过1000多年的演变,科举制中存在的弊端也充分暴露,并最终被废除。重点考查考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长时段、多层次、多角度、辩证地、创造性地分析和论证问题的学科基本素养。旨在引导高中历史教学重视透过历史现象探求历史规律。

地理:紧密联系经济社会时政热点

地理试题选材多样,难度适中,题型、结构、题量和分值与2013年一致,区分度好,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对高中地理教学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地理试题体现新课程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的核心理念,立足地球与地图、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学科主干知识与地理技能,考查考生分析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37题(4),要求考生对新经济发展方式是否有利于某特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讨论,选择一种观点并为其提供论据。该题的设问意在引导考生独立思考、各抒己见,在可测、可控的范围内有效地评价考生的地理思维发展水平,对进一步提升我省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水平,鼓励发展学生的地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将发挥积极引领作用。

地理试题紧密联系国内外经济社会时政热点。37题以21世纪关注的海洋经济、网络经济为背景,引导学生探究传统农业向都市农业的转型及传统商业形态向“淘宝村”电商发展。其他题组涉及智慧城市建设、人口、贸易、海岸带开发、灾害、污染治理等热点问题,引导考生关心国家、关注社会,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体现了地理学科的核心价值观。

试题考查内容涵盖高中初中地理知识,力求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地理区域的融合。如37题通过对地理位置与区域发展自然优势的评价、工业化与城市化背景下都市农业地域的分析、“网络经济”影响区域发展的探讨,重点考查考生对地理事物观察、区域分析与综合、区域比较等地理学习与研究方法的领悟、掌握和运用水平。

试题在情境创设方面,力求素材新颖多样,反映近年来地理科学发展与地理学科实证研究成果。试卷共有10张地理图表,包括区域图、框架图、雷达图、折线图、等值线图、柱状图、景观图片等,凸显了地理学科特色。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