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社会 > 正文

戒毒,新生活从这里开始——福建省女子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见闻

2014-06-26 09:13:2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6月26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包骞 实习生 周慧玲)

6·26国际禁毒日前夕,记者来到福建省女子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

一栋白色的建筑静静地坐落于福州市仓山区建新镇台屿村的一条马路边上,在绿树的掩映下显得宁静又平和。这栋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建筑里有近300名强制戒毒人员。

寄存通讯工具、通过安检后,记者跟随戒毒民警走进戒毒大院内。远处传来一阵洪亮的歌声。几十名统一着浅紫色服装的戒毒人员正整齐地排着队,昂首挺胸地引吭高歌。

一位大眼睛的短发姑娘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她叫阿花(化名),今年21岁,染上毒瘾已经有4年了。“阿花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了。她第一次尝试吸毒,是在朋友的蛊惑下。她以为吸一点不会上瘾,没想到,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为筹毒资,她向身边人借钱,最后发展到盗窃,被送进了戒毒所。”民警小杨告诉记者。

谈起戒毒经历,阿花用“刻骨铭心”来形容。进女子戒毒所前,阿花曾在当地公安机关的戒毒所接受了3个月的强制戒毒。“每次毒瘾发作时,全身就像有许多虫子在骨头里咬。疼得厉害时,我会满地打滚。最痛苦的一次,我在地上滚了两天两夜,直至用烟头烫、小刀戳等自伤自残方式来抵御毒瘾。”

戒毒过程最漫长、最难熬的并不是生理脱毒期,而是摆脱心理的毒瘾。“刚到戒毒所时,我对民警的工作极不配合,有时毒瘾犯了就破罐子破摔,干什么都没兴趣,甚至连吃饭都没规律,常常饥一顿、饱一顿,整个人瘦得才不到40公斤。”阿花说。

民警小杨看着她又气又急,既怕她的身体会毁掉,也怕她失掉戒毒瘾的信心。后来,小杨发现,虽然阿花不配合管教,但心眼好、心地善良,于是,他试着靠近她,一遍一遍地找她谈心,让她相信民警是真心帮她的。“心靠近了,就容易让她相信你。”小杨说。就这样,阿花开始接受小杨,认真改造。

“因为我吸毒,妈妈整天以泪洗面,父亲受到刺激,一病不起,亲戚朋友也因此都逐渐疏远了我。现在,在民警的帮助下,我一次可以吃一大盆饭,体重也恢复到55公斤多。”阿花说,在强制隔离戒毒的近两年里,她不仅摆脱了对毒品的依赖,还学会了烹饪和加工电子显示屏。“我为自己回归社会做好了准备。”她笑着说。

午饭时间。在民警的指挥下,戒毒人员井然有序地走进食堂,到达自己的位置。午餐很丰盛,有鸭肉、青菜、荔枝肉、豆芽、冬瓜汤等。该所生活卫生科甘科长告诉记者,学员家属来自全省各地,风俗习惯各不相同,为了让她们吃到可口的饭菜,所里做了精心准备,选择了不同口味的饭菜。

“戒毒人员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大都是因父母离异或是受朋友影响而染上毒瘾的,身心都不健全。她们是违法人员,也是病人。如今,戒毒所改变了过去强制灌输的模式,将戒毒重点放在对人员的教育疏导上。”戒毒所副所长姜桂莲说。

记者来到宿舍区,走进戒毒人员整洁的寝室里。只见屋内满是白色的装饰,床上的被子都叠成豆腐块。卫生间内,杯子、牙刷、毛巾全部呈一条线摆放。“我们强调通过内务整理帮助学员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管理科科长吴咏梅对记者说。

宿舍旁边的健身房和活动室,为戒毒人员的身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环境造就人。因为是女子戒毒所,所以对生活设施和细节方面会考虑更多。我们还为学员开设了文化课,不仅教她们读书、唱歌、跳舞,还对她们进行心理辅导。”姜桂莲说。

记者在一位戒毒人员的日记本上看到这样一段话:“这里的生活很充实,一切都安排得那么有规律,感觉很OK。我一定会好好规划未来,争取早日回归社会,放飞未竟的梦想。”字里行间,透露出她的坚定决心。

在心理矫正中心,民警小张正在辅导一名戒毒人员做心理素质培养的游戏。已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小张告诉记者:“由于毒品的副作用,戒毒人员的精神不易集中,通过辅助专业游戏训练,可以提高她们的注意力和自信心。”

“一日吸毒,终生戒毒。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这些强戒人员摆脱对毒品的依赖,远离毒品。”姜桂莲告诉记者。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