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新闻人物 > 正文

深山拓路的"铁犁头"——追记泉港涂岭镇黄田村党支部原书记陈其伟

2014-07-02 08:07:4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陈其伟(中)在村民家中征求对村发展的建议。(资料照片,肖咸强 庄国辉 摄)

东南网7月2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刘益清 何金 通讯员 肖咸强 庄子瑜/文)

群山苍苍,雾接天边。6月25日下午,在泉州市泉港区与洛江区、仙游县交界的老区黄田村北山之巅,记者看到,一条刚铺上水泥的道路,逶迤连接到与黄田相邻的仙游园庄镇东平村。

“去年,老支书陈其伟辞世前就打下路基,最近这条连接两县区的老区公路刚铺完水泥路面,终于圆了老支书的心愿。”黄田村现任村支书、村委主任陈伟聪对记者说。

站在北山,眺望黄田村,但见村道绿树成荫、溪水潺潺,红色农舍点缀其间,一派欣欣向荣的新农村发展画卷。这里的一切,永远不会忘记:2013年7月7日深夜,几十年如一日、带领村民发展致富的领路人——陈其伟老支书,因积劳成疾,突发心肌梗塞,倒在了村部的值班室。

陈其伟生命只有56年,却深深扎在黄田村的泥土里、黄田村民的心坎上。如今,一晃又一年,夏日的绿树长满山坡,美丽的笔架山让人流连。可往年那位匆匆走过的老支书,今年再也没能来了。

修路的情结

黄田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地处泉港、惠安、洛江、仙游交界处,四面环山,发展一直比较滞后,一度还是泉州市级重点帮扶村。通公路以前,村民买个化肥、日用品的,都要肩挑背扛,走30多公里的山路。

陈其伟深知没有公路的苦,将修路作为村民脱贫致富的头等大事。可一个集体收入不过区区几百元的山村,怎么修得起路?

陈伟聪说,这几年,自己和陈其伟跑了很多部门,在各级支持下获得建设资金。2001年,朝阳公路樟脚至黄田段8公里多的山路修起来了;现在,黄田村11个自然村都通了水泥路,总里程达47公里。

记者驱车进入朝阳公路黄田段,一条宽阔水泥路沿着山势蜿蜒向涂岭老区深处延伸。只见很多弯道经过截弯取直,变宽了不少;靠山谷悬崖一侧的路边,都装上了石栅栏或钢栅栏。窗外,绿树红叶郁郁葱葱,山风清新沁人心脾。

在蜿蜒起伏的大山中修起这么长的公路,陈其伟付出的心血和精力,村民点点滴滴看在眼里。

白天,陈其伟卷起裤腿和村民们一起干活;晚上,陈其伟还在村部研究修路的事。

村民吴炳辉知道,骑车技术不好的陈其伟总是拜托他载着,到一条条道路勘察。修路工程密集的几年,陈其伟原本略驼的身子因弯腰频繁,显得更加佝偻了。

2010年,在修朝阳公路延伸至洛江马甲的山路时,陈其伟患上重感冒。而5月底的连日暴雨,让陈其伟十分挂心刚修一半的路。陈其伟让吴炳辉骑车载他看看。“山路泥泞,骑得胆战心惊。”吴炳辉说,穿着雨衣雨鞋的陈其伟,细细看了一遍工地,两个多小时后下山,陈其伟全身淋湿,感冒加重。可第二天,大家看到,陈其伟又在路上忙活了。

两年多后,朝阳公路——这条黄田村民日思夜想的对外通道终于通车了。

“1987年,老支书一上任就开始修路,到他突然离去的那天,还在为修路的事奔波。”陈伟聪回忆说,老支书去世的那天是小暑,天热得喘不过气来。早上7点多,两人就去查看村道裁弯取直工地,然后赶到泉港、惠安两地相关部门申请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中午在惠安街上吃了一碗稀饭后,就在车里休息;下午,又赶回工地安排施工任务;傍晚,又翻山越岭到仙游县园庄,协商两地道路扩建连接的事。奔波了一天回村后,他又到村部值班整理汇报材料。

“这26年,他就是一把‘铁犁头’!”一谈起陈其伟,作为发小的村民陈云腾眼眶就红了。他说,一开始修路没有钱,陈其伟就拿起锄头,带头挖山修路,工期紧张时连续一个星期没回家。由于水泥必须连续浇注,遇到晚上施工,他就通宵熬到天亮。为了筹集资金,他26年间,不仅不分昼夜地向各界争取资金,还卖掉自己的拖拉机带头捐资。修朝阳公路时,他甚至以私人名义借了不少钱用来垫付工程款,过年时讨债的人一拨一拨找上门,把一个大男人硬生生地逼哭了。擦完泪之后,他又赶到修路工地。

孩子深夜突发高烧时,他在修路工地上;爱人突然离世时,他在修路工地上;父亲病危时,他还在修路工地上……陈其伟这份执着和干劲感动了全村干部群众,大家纷纷拿起锄头、铲子到工地义务劳动,不要一分钱。一名包工头对陈其伟说:“就冲着你这股劲头,我就是不赚一分钱,也要帮你把路修好!”

凭着早日让群众走上致富路的这股执着劲头,从1987年至今,陈其伟争取落实各级帮扶资金3700多万元。如今,他带领村民开通了黄田至周边所有村落的道路,并且路面全部硬化,村民到山外时间由原来的4个小时缩短到半小时。

脱贫的梦想

时隔一年,记者再来到黄田村。谈起老支书,黄田村民或沉默或哀伤,他们仍沉浸在失去老支书的悲痛中。

“作为一名农村党支部书记,先进性就体现在是否能够团结带动一帮人干事业,把村里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群众当作自己的兄弟,多为群众办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把群众的微笑当作自己最开心的事。”在陈其伟装满了两个大箱子的村工作笔记里,写着这样几句话。这些笔记见证了他20多年来扎根基层,清正廉洁,带领干部群众修路、造林、建养殖场,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生动故事。

黄田村有11个自然村,2300多名村民。“山头光溜溜,河水溪中流。女人走仙游,男人到处溜。”顺口溜说的是早年黄田困苦,姑娘都嫁到邻县仙游,男人无田可种,没有活路,光棍多的景象。

陈其伟的父亲是老地下党员,母亲是老交通员,父母亲的人格影响着他。1987年12月,陈其伟任村支书。那时的黄田村荒凉破落,羊肠小道、破旧鹅卵石房,水、电、路、电视、电话,样样不通。

71岁的周太源在村里当了45年文书。他回忆道,1987年至1997年,陈其伟带领村民整修了大垄至黄田、黄田至笔架林场,黄田至溪坪、溪坪至蔡田20多公里山路;1991年,高压线路架到黄田,黄田人用上电;1995年,小学教学楼落成,老师学生们告别了摇摇欲坠的泥土房。

奄前自然村的陈阿婆对自来水的感受最深。她说,黄田村村民一直吃山泉水,用水紧张。1995年,陈其伟勘察发现,奄前村山泉多,便跑部门筹来资金,定线路,买水管,村民们投工投劳,很快,自来水通了。那天,村民燃起鞭炮庆祝:“我们是涂岭镇头一个通自来水的村庄!”

周太源向记者列举村里的变化:1995年,村部大楼建成;1999年,改造40千瓦水电站;2001年,建成小学教师宿舍楼;2002年,建成125千瓦水电站;2003年,办起铁观音茶厂;2004年,办起服装加工厂;近几年,养殖场、养鱼场、茶场纷纷办起来了。据统计,1987年,黄田村村民人均纯收入120元,到2011年,达到1.1万元。

去年,一位在龙岩工作的干部时隔10多年后再到黄田时,感到黄田的变化太大了。回龙岩后,这位与陈其伟素昧平生的干部写了一封信给陈其伟:“我虽不是农村干部,但家居农村,深深理解农村干部创业的艰辛。两次到黄田村,村貌的变化令人惊喜。听友人介绍才知您是领路人,有您这样的村官村民有奔头,感谢您!”

发展与坚守

黄田村里有片30亩水塘,方庆珍是村里水塘渔场负责人。之前,方庆珍在外地做建筑,收入不错。2009年,陈其伟找到热心村里公益的他:“你见多识广、资金充裕,能不能引进什么项目?”方庆珍说,生态养鱼不错。

这想法与陈其伟不谋而合。第二年,方庆珍和朋友投资200多万元建起渔场,养起中华鲟、鳗鱼苗等。陈其伟帮忙将通向渔场的山路铺上水泥,得知渔场资金有限,又帮着向上级申请扶持资金。如今,这个渔场规模逐年扩大,年产值已达数百万元。

村里的养殖户曾松贵对陈其伟同样印象深刻。2012年,曾松贵找到陈其伟,想利用山上空地养殖黑山羊。很快,经村两委研究,通过了这个项目。现在,1000多只野鸡和200多头黑山羊成了这片山岗的一道风景。曾松贵说,下一步一定要按其伟的嘱托,扩大养殖规模,修好上山的路,并帮助其他村民学技术。

在村里经济发展、村民致富的同时,陈其伟将目光放在人才选用和班子建设上。“发展一个村,靠一个人的热情是不够的,村级班子是保障。要把有文化、事业心强、勇于奉献、开拓创新、立志改变家乡面貌的年轻能人选拔到村级班子中。”陈其伟曾说。

陈志云高中毕业到部队当兵,退伍后在外做工程,去年因有事在家待了很长时间。陈志云能吃苦、有文化、在部队入了党,陈其伟有事没事就往陈志云家跑。久了,陈志云才明白过来,原来老支书想让他留在村里帮忙。“说实话,我犹豫了很久。”陈志云说,在老家单调不说,工作补贴每月只有1000元,比以前收入少了许多。后来,老支书的人格魅力感染了我。现在,27岁的陈志云是村党支部副书记。

采访中,村民们告诉记者,黄田村有条不成文的规矩:任何人不得砍伐山林。“要发展经济,更要保护青山绿水。”陈其伟无数次提过。

2003年,陈其伟一直思考着怎么让黄田村的光秃秃的山头变绿,便找到闲暇时种些经济林的村民老吴:“你种过经济林,知道好处,干脆你当护林员帮着宣传,动员大家种树。”后来,为了推广绿化,陈其伟多次到村民家中动员种树。很快,九垵山600亩山地种上经济林。三四年间,黄田村1万多亩山地也种上了绿树。

朝阳公路开通后,有个老板看上了黄田的瓷土矿,前来联系说要开挖,每年给村里上百万元。当时多数村民都动心了,但却被陈其伟一口拒绝了,他说:“如果开挖瓷土,必然会破坏水土,我们发展经济,决不能以牺牲青山绿水为代价。”后来,陈其伟带领村民在荒山上种起大批林木,并引来矿泉水厂、珍稀苗木基地、有机茶叶基地等一批无污染项目。

不仅不让毁林,陈其伟还发动村民在房前屋后种树,并引进桂花、香樟树、红豆杉、黄花梨等名贵树种。昔日黄灰一片的黄田村,如今“村在林中,林在村中”,处处郁郁葱葱。

评论

有一种精神叫执着

陈其伟生前,曾有记者问他:“现在山区很多人都出外闯荡赚钱,你为何始终坚守黄田这个贫困的老区村?”他答道:“我是老区人民的儿子,正因为这里很贫穷,所以我渴望和这里的人一起奋斗,把老区建设得更美好。”

朴实的话语透着陈其伟执着无悔的精神。

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因为执着,他不畏艰险,让闭塞的山门终于打开,接上了连通外界的康庄大道。

发展经济,保护环境。因为执着,他视生态如生命,使一方青山绿水得以永存,村民致富有了可持续的载体支撑。

因为执着,所以胸怀大爱,心系群众;因为执着,所以甘为孺子牛,默默耕耘,一生无怨无悔。

他常年劳累,匆匆离去,留下的不只是平坦的道路、秀美的山水、极具发展后劲的项目,更有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陈其伟带领群众艰苦创业,开山挖路47公里,从不言苦、不叫累,体现了共产党人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本色;

陈其伟为了理想不懈追求,一辈子为村里发展上下奔波,生前最后一天,在身体疲惫不堪的情况下,仍在跑资金、项目,把所有精力献给了老区的事业;

陈其伟求真务实,带头践行科学发展观。面对黄田四面青山,他带领群众种林种果,坚决拒绝上污染项目。作为基层村支书,这种见识和魄力,难能可贵;

陈其伟清正廉洁,无私奉献。连告别他心爱的村庄,都是在值班的办公室里。有人说:“这位生前为群众带来很多利益的老支书,走时却是两袖清风,令人感动。”这,就是陈其伟的精神境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