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资源 热络文化交流 今年6月初,出生于德化陶瓷世家的省美术工艺大师苏献忠作品展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开幕,展出陶瓷32件,活动为期3个月。“古时候,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往外输出陶瓷、茶叶文化,如今,泉州要加强同该地区的多边合作,文化要先行。”苏献忠表示,以此次个展为起点,接下来,他将沿着“海丝”,再到德国、法国、英国办个展。 目前,泉州与“海丝”沿线地区的民间文化交流日趋热络。早在2011年,著名艺术家蔡国强就应卡塔尔公主玛雅莎之邀,在多哈举办烟花艺术表演展。“自那以后,我与阿拉伯的联系就延续下来了。”蔡国强说。 在首届中阿城市论坛上,泉州取得与阿拉伯国家的最新官方文化交流成果。论坛期间,阿拉伯友人参观了圣墓、清净寺等伊斯兰文化景点。巴勒斯坦贝托尼亚市市长利比赫·道拉对此赞叹不已:“泉州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令我最敬佩的就是,在这里各种宗教文化能够交融并存,真是一座非常人性化的城市!” 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拥有大量文物古迹,包括现存18个与“海丝”相关的代表性遗产点。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记者看到,石刻陈列馆里展示着200多方宋元时期伊斯兰教、景教等宗教石刻,以及摩尼教遗址、遗物照片和娑罗门教寺院建筑构件。凭借这样的文化优势,泉州先后举办了“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与伊斯兰文化”“中国与东南亚”等国际文化学术会议。 为保护、传承“海丝”文化遗产,泉州投入亿元对开元寺、文兴码头、天后宫等重点文物单位进行修缮,升级消防安全设施,整体维护20个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并通过数字化处理,有机整合“海丝”文化资源。 获评“东亚文化之都”之后,泉州开启了古城文化复兴计划。古城面积约为6.1平方公里,其中西街片区是古城肌理、文化遗存的密集区。该计划以西街片区改造、当代艺术馆等文化项目为带动,实施“古城-古港-新区-全域联动”系列项目建设,在延续历史文脉的前提下,保护文化生态,促进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古城复兴计划得到海内外泉籍人士的支持,已累计获捐上亿元。 此外,泉州还扶持“海丝”文艺创作,开发“海丝”文化元素旅游产品、创意产业,通过整合“海丝”重点文保单位、“海丝”重点非遗、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打造一批“海丝”旅游示范基地,塑造“海丝”文化品牌。 今年是“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交流年将设立“海上丝绸之路”专题活动板块。泉州向主办部门上报的高峰论坛、经济论坛及华媒万里行、国际木偶节等活动,全部获批纳入“海丝”专题活动板块,数量为全国设区市之最。 背景链接>>> 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宋元时期,泉州港(古称“刺桐港”)成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东方第一大港”。 唐朝时,随着海外贸易往来的发展,泉州出现“市井十洲人”的繁荣景象,最多的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成千上万的穆斯林纷至沓来,他们在这里经营香料、珠宝、丝绸、瓷器等货物贸易,催生了佛莲、蒲寿庚等著名阿拉伯大商巨贾。 频繁的国际交流,使多元文化在泉州交汇相融。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海上丝绸之路”考察时,将泉州列为最重要的考察城市之一,并把全球首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确立在该市。该市保存了丰富、完好的历史古迹,赢得“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世界宗教博物馆”等文化美名。 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泉籍乡亲走向世界各地。目前,泉籍华侨华人有790多万之众,分布在5大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 (栏目主持:李艳) |
相关阅读:
- [ 07-14]控海咽喉,“海上福州”风帆再起——聚焦海丝起点①
- [ 07-03]福建:携手东盟,共建“海丝”路
- [ 07-03]丝绸之路经济带媒体论坛在京开幕 杨岳作主旨演讲
- [ 06-23]产业引进来闽企走出去 福建打造“海上丝路”新平台
- [ 06-17]榕筹备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 力争办成高水平盛会
- [ 06-08]商贾如流福州城—寻访福州“海丝”老地名(组图)
- [ 06-07]永泰两古宅惊现4幅航海壁画 见证福船远航阿拉伯
- [ 06-07]千帆云集福州港——寻访福州“海丝”老地名(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