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教育 > 正文

南安市向阳乡:大学生回乡支教 带回不一样的爱

2014-08-19 08:53:1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今年暑假,南安“四大山头”之一的向阳乡迎来一批回乡大学生——他们生于斯长于斯,他们是这里飞出的“金凤凰”,他们从祖国各地志愿回到故土。14天里,他们——

回乡支教,带回不一样的爱

东南网8月19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林剑波)

7月20日,一个学生团队来到南安市向阳乡,开展为期14天的支教活动。这个团队的成员有点特殊,他们都是从当地走出去的大学生。

向阳乡地处南安北部,四面环山,距离城区30多公里,是原省定贫困乡,青壮年大都在外务工。据不完全统计,该乡目前有留守儿童300人左右。

组团回乡支教

6月初,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考察队来到泉州师范学院。向阳乡党委书记蔡映辉赶了过去,与专家探讨能否在向阳乡建设社区大学等事宜,但时间太紧,都没法落实。后来,他提出本籍大学生回乡支教的建议,得到专家认可。

6个人首先跳了出来,揽下带头组织的担子。通过手机、QQ等渠道,他们召集30名在校大学生,分别来自全国27所高校。

7月16日,离20日启动仪式不到4天,驾校安排吴新茹考试。考虑到很多事都没准备好,她打算放弃返乡支教,但遭到父亲的坚决反对。考完后,她立马踏上回乡的路。

“跟大城市相比,乡村教育明显要差,眼界、观念都滞后。”吴新茹说,“我的根就在向阳乡,总想为故乡做点什么。这次支教给了我机会,希望能为故乡的弟弟妹妹种下更多希望的种子。”

一切准备就绪后,支教团走访3个村庄,递发300张传单,挨家挨户通知,向家长解释活动内容。

听说大学生回乡支教,乡贤自愿出资6000元,并说服新新园艺公司赞助8000元,作为活动经费。

“学校免费提供教学设备和宿舍,还请了食堂厨师。”吴新茹说,“如果没筹到赞助费,乡里的昭阳教育公益基金已承诺资助。”

孩子妇女一起教

巷雅小学地处向阳乡中心地带,成了支教活动的首选基地。校长吴法顺每天都亲自在校内巡逻,确保安全、卫生等。

7月21日,开课第一天,迎来了220名学生,之后每天都有新生加入,总数达250人以上。从一年级到高中,一共开了7个班。上午是语、数、英,下午是书法、音乐、画画等兴趣选修课。

施川酉是闽南师范大学物电系大二学生,出任四年级班主任,上的是数学课。

“支教课程属开放式教学,更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强调师生互动交流。”他说,“留守儿童长期只能获得片段式的父母关爱,对他们要侧重于心理教育,辅以知识教育。”

有位学生名叫姚南昌。开课第二天,施川酉就注意到了他。

姚南昌家境不好,在他出生那年,父亲就离开了家,再也没回来过。他总是被邻居孩子取笑、排斥、欺负,对外界特别敏感,易与人起摩擦。

施川酉主动接近他、关心他,做起了心理疏导。午休、课间,施川酉常与他聊天、打球,发现他是个会关心别人、有文艺细胞的孩子。施川酉说:“得到更多的爱与关心后,小姚的脾气变好了。”

晚上,支教团就教妇女写字。妇女识字班纯属计划外,是当地妇女强烈要求的。识字班开课当晚,就来了近20名妇女,最多时超过30人。

36岁的学员吴雪芬说:“姐妹们宁愿晚上不做工、少赚点钱,也要来上课。”

形成长效机制

向阳乡现有4所小学、1所初中校,没有高中校,教育资源有限,英语、物理等师资紧缺,但该乡历来重视教育,形成5点钟晨读的学习传统,并一直延续至今。

“寒暑假期间,孩子要么自己找伴玩,要么在家干点农活。本乡大学生回来支教,他们更知道孩子们缺什么、要什么,真希望这个活动能持续下去。”家长吴兰花说。

吴新茹说,支教团正在筹划成立一个向阳乡大学生联合会,通过整合资源,形成一个长效互动平台,将本籍大学生都纳入。以后,支教活动分2批次进行,总时长可达1个月。

目前,支教团已确定3名大学生人选作为明年活动的牵头人,并把今年活动总结成书面材料,留作经验借鉴;同时,计划拟定一份安全责任协议书,与家长达成共识,活动期间,校内的安全问题由学校承担,校外的由家长负责。

“支教活动由乡贤和大学生组织、运作,政府主要扮演配合的角色,有时民间的力量会做得更好。”蔡映辉笑着说,除了支教之外,乡里还给大学生安排了一些额外的任务,包括对外推介家乡、动员本乡群众维持环境卫生等。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