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援藏20年综述之二:奇迹,呈现在“西藏江南”
2014-08-28 08:09:0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陈瑜辉 |
分享到:
|
东南网8月28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方炜杭) 自1995年第一批援藏以来,我省一直对口支援林芝地区的朗县、米林县和米林农场。2002年开始,新增工布江达县,并与广东省共同援建墨脱县至第六批援藏工作完成。第七批援藏对口支援朗县、米林县、工布江达县和米林农场。 20年来,来自我省各设区市的援藏队伍将“老西藏”精神与福建精神紧密结合,“输血”同时更重“造血”,在有“西藏江南”之称的林芝创造了一个个奇迹,走出了一条适合林芝实际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之路。 现代经营换来农场新生 油桃、葡萄、圣女果……这些原本不属于高原的新鲜蔬果,如今在林芝市场上早已司空见惯,而其中大部分来自米林农场。 米林农场是西藏4家国有农垦企业之一,建于上世纪60年代,上世纪90年代转轨,农场开始出现亏损。福建援藏队伍来了以后,首先从解决职工最迫切的问题着手:建水电站解决用电问题,建教学楼解决职工子女上学问题,改建房屋解决职工住房问题,引 进和试验推广了许多水果新品种和技术,解决品种单一老化的问题…… 为打破“大锅饭”体制,援藏队伍启动承包责任制。年幼时随父母来到农场的职工扎西凭借多年学习的种植管理技术,在承包了几亩西瓜地赚了一些钱后,2012年起,以7万元的租金向农场承包70个葡萄种植大棚。扣去成本,去年他有近20万元的收入。 现代经营模式让农场迎来新生。第六、七批援藏干部,米林农场党委书记肖华鑫说,近年,通过盘活企业资源、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营体制, 2013年农场首次实现扭亏增盈,主营业收入达312.93万元,同比增长24.8%。下一步,农场将结合地区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目标,逐步打造以观光休闲、水果采摘等为一体的高原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首期明年6月可向游客开放。 援藏干部种下“绿色银行” 在农牧区,青稞、小麦是许多藏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拓宽他们的增收渠道,援藏干部鼓励群众种植传统的核桃。但由于核桃八年结果十年丰产,尽管朗县种植核桃历史悠久,但种核桃的人不多。 为让群众彻底消除顾虑,援藏干部在引进良种壮苗并免费提供给群众的同时,与县乡村干部深入农家给群众算收入账;动员有种植经验的农户带头种植;组织村领导及种植大户到核桃种植大省取经。 沿着藏东环线公路,记者来到朗县仲达镇仲达村,公路两侧、房前屋后、青稞小麦地里,满目皆是绿油油的核桃树。仲达镇镇长琼达指着村边青稞田里套种的核桃林算了一笔账,这150亩地采用“分树到户,一户一管”的方式,在8年前共套种6000多棵,去年部分首次挂果,一棵产量6公斤,每公斤收购价60元,一棵树就能增收三四百元。等进入丰产期,一颗核桃树的收入几乎等于一亩青稞、小麦的收入。一亩地可套种30棵,增收非常可观。 “福建援藏干部真正为朗县种下了‘绿色银行’。”朗县县长成燕动情地说。 |
相关阅读:
- [ 08-27]朗县:打造“光明吉祥”之地
- [ 08-27]福建第七援藏队:创新援藏思路谋划林芝新发展
- [ 08-26]工布江达县:发展生态旅游带动“百姓富”
- [ 08-26]福建援藏干部情系藏民:结对子帮扶贫困家庭
- [ 08-26]福建省三人获评“全国对口支援西藏先进个人”
- [ 08-26]福建援藏20年综述之一:幸福之光洒满雪域高原
- [ 02-08]福州召开第七批援藏干部新春慰问座谈会
- [ 07-27]福建省援藏干部完成轮换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