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时政 > 正文

福建援藏20年综述之二:奇迹,呈现在“西藏江南”

2014-08-28 08:09:0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陈瑜辉  
分享到:

东南网8月28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方炜杭)

自1995年第一批援藏以来,我省一直对口支援林芝地区的朗县、米林县和米林农场。2002年开始,新增工布江达县,并与广东省共同援建墨脱县至第六批援藏工作完成。第七批援藏对口支援朗县、米林县、工布江达县和米林农场。

20年来,来自我省各设区市的援藏队伍将“老西藏”精神与福建精神紧密结合,“输血”同时更重“造血”,在有“西藏江南”之称的林芝创造了一个个奇迹,走出了一条适合林芝实际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之路。

现代经营换来农场新生

油桃、葡萄、圣女果……这些原本不属于高原的新鲜蔬果,如今在林芝市场上早已司空见惯,而其中大部分来自米林农场。

米林农场是西藏4家国有农垦企业之一,建于上世纪60年代,上世纪90年代转轨,农场开始出现亏损。福建援藏队伍来了以后,首先从解决职工最迫切的问题着手:建水电站解决用电问题,建教学楼解决职工子女上学问题,改建房屋解决职工住房问题,引

进和试验推广了许多水果新品种和技术,解决品种单一老化的问题……

为打破“大锅饭”体制,援藏队伍启动承包责任制。年幼时随父母来到农场的职工扎西凭借多年学习的种植管理技术,在承包了几亩西瓜地赚了一些钱后,2012年起,以7万元的租金向农场承包70个葡萄种植大棚。扣去成本,去年他有近20万元的收入。

现代经营模式让农场迎来新生。第六、七批援藏干部,米林农场党委书记肖华鑫说,近年,通过盘活企业资源、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营体制,

2013年农场首次实现扭亏增盈,主营业收入达312.93万元,同比增长24.8%。下一步,农场将结合地区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目标,逐步打造以观光休闲、水果采摘等为一体的高原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首期明年6月可向游客开放。

援藏干部种下“绿色银行”

在农牧区,青稞、小麦是许多藏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拓宽他们的增收渠道,援藏干部鼓励群众种植传统的核桃。但由于核桃八年结果十年丰产,尽管朗县种植核桃历史悠久,但种核桃的人不多。

为让群众彻底消除顾虑,援藏干部在引进良种壮苗并免费提供给群众的同时,与县乡村干部深入农家给群众算收入账;动员有种植经验的农户带头种植;组织村领导及种植大户到核桃种植大省取经。

沿着藏东环线公路,记者来到朗县仲达镇仲达村,公路两侧、房前屋后、青稞小麦地里,满目皆是绿油油的核桃树。仲达镇镇长琼达指着村边青稞田里套种的核桃林算了一笔账,这150亩地采用“分树到户,一户一管”的方式,在8年前共套种6000多棵,去年部分首次挂果,一棵产量6公斤,每公斤收购价60元,一棵树就能增收三四百元。等进入丰产期,一颗核桃树的收入几乎等于一亩青稞、小麦的收入。一亩地可套种30棵,增收非常可观。

“福建援藏干部真正为朗县种下了‘绿色银行’。”朗县县长成燕动情地说。

让旅游、文化永传承

“南伊沟开发成景区以后,我们一家人都吃上了旅游饭。”1984年出生在米林县南伊沟的达宝,2009年进入管理南伊沟景区的旅游公司,现在,他每月收入有6500元,如今的他,最骄傲的事就是把藏族的传统文化与游客分享。

米林县委书记许永良说,作为福建援助米林县第七批、厦门市第五批的援藏队,在借鉴前几批援藏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把旅游兴县作为援藏工作的重点,并把保护当地文化与旅游兴县相结合。

珞巴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米林是珞巴族聚集地。援藏队注意到,珞巴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民族文化濒临失传。2010年4月,援藏队斥资40多万元编辑出版《大山民族》一书,并筹建珞巴民俗文化展厅、珞巴民族的舞蹈团。今年,援藏队从厦门请来专业影视公司拍摄珞巴族主题微电影,传播米林风光和珞巴族文化。

去年,米林全县旅游接待人数46.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亿元。而在2006年,旅游人数不到2万人次,旅游收入不到120万元,对县财政贡献为零。今年截至5月,米林接待旅游人数为8万人次,总收入1476.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0.2%和17.5%。

带着真挚感情援藏

前些年,工布江达县娘蒲乡尼木纳村的小女孩次成旺姆因家境贫寒辍学在家,母亲患有耳疾,舅舅有智力障碍,阿姨身患疾病生活无法自理。泉州援藏工作队了解此事后,拿出3万元让她返校,把阿姨送到敬家院。如今,次成旺姆在县中学读初二。“我们家生活有了保障后,援藏队还打算为母亲和舅舅购买助听器,我们非常感谢援藏干部。”次成旺姆说。

“带着真挚感情援藏,与农牧民交朋友,让农牧民尽快致富。”工布江达县委书记张朝阳说,第七批援藏工作伊始就做出决定:要走遍全县79个建制村、128个自然村,开展“一帮一、一对一”扶贫。去年8月开始,县级领导分别与66户低保户、困难户结成“穷亲戚”。从今年开始,每年争取2000万元扶贫项目资金,力争用3年确保全县80%以上贫困户脱贫。

1996年前,工布江达县是自治区区定18个贫困县之一。福建援藏以来,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指标每年以两位数递增。在工布江达,福建援藏队创造多项成绩:创出全自治区第一个万元村巴河镇朗色村;小康村覆盖率全区最高;援藏干部用工资卡为老百姓做抵押贷款创造出的“安居工程”经验在全自治区推广。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