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建经济 > 正文

大田:矿业大县再现秀美山川

2014-09-01 08:28:1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矿产采选业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明显下降,但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矿山重披绿装

大田:矿业大县再现秀美山川

8月20日,在大田县建设镇建爱村贵竹林矿区生态休闲公园内,村民在游玩。本报记者林辉摄

东南网9月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庄研 单志强 通讯员 张知松) 破碎光秃的山体,粉尘弥漫的天空,这是过去人们对矿区的印象。“山变绿了,城变美了!”这是近年来,许多阔别大田的人重返这个矿业大县时发出的赞叹。

大田有“闽中宝库”之称,煤、铁、石灰石等储量丰富,其可观的经济效益一度让当地干群引以为豪。然而,过去长期无序的开发,造成林地锐减,污水横流,被列为全省22个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县。

大田痛下决心给伤痕累累的土地“动手术”:清理无证开采,严格规范开采行为,每个采矿企业都要制订水土保持方案和土地复垦方案,未完成治理任务的将不予通过年审,甚至吊销采矿许可证。还在全省率先成立生态综合执法局,对破坏生态的行为予以打击。

边开采边治理,谁破坏谁治理。8月20日,记者来到太华镇的山贵崎煤矿。矿地边坡和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水塘中,成群的鸭子在嬉戏。“从矿井抽上来的水,经三级沉淀,水质达到排放标准,养鱼养鸭不成问题。”矿山负责人陈新楼说,脚下这片矿山曾是煤矸石堆场,企业已投入1000多万元进行生态修复。

废矿正在“重生”。在太华镇汤泉村的一片富硒玉米示范种植基地,长势喜人的玉米收获在即。一年前这里还是汤泉铁矿的废矿区,如今被改造成占地200多亩的良田。在建设镇贵竹林废矿区,山体已披绿,矿区变公园,成为村民游玩健身的好去处。镇党委书记茅有温说:“这个废矿区硫含量高,有些树难成活,我们多次请来专家指导。矿山生态修复,我们虽经验不足,但全力以赴。”

近两年来,大田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超25万亩,矿山将逐步修复成工业园、公园、庄园、田园。

开采的步伐慢下来了。去年全县煤产量约120万吨,远低于核定产量。“我们将更注重提高矿产的综合利用率,促进传统产业新型化,在拉长产业链中要效益。由于机械等高科技产业成为发展的新引擎,矿产采选业税收占县财政收入的比重已从早期的75%下降到目前的28%左右。”县矿业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人魏祥强说。

森林覆盖率快速回升。3年来,大田新造林近40万亩,同时在重点地区封山护林,森林覆盖率从上世纪80年代的50%多增加到如今的75.5%。

“既要留下政绩,更要留下资源。经济发展须从依靠资源向依靠科技转型。当然,这会有阵痛,如去年大田虽蝉联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排名却后移了。但随着转型的深入,全县经济势必反弹、上扬,这样的回升将是长久的、永续的。”大田县委书记汤俊生说。

今年1至7月,大田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63.16亿元,同比增长14%。

记者手记>>>

重潜绩,方有好显绩

大量开采矿产,来钱快,GDP好看,这是显绩;生态保护,投入大,见效慢,甚至没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但赢得民心,这是潜绩。

为官一任,该有怎样的政绩?显然,要处理好显绩与潜绩的关系。

重显绩,轻潜绩,曾给大田带来沉痛的教训。无序的矿产资源开发,粗放式生产,虽也能给当地财政带来丰厚的收入,但使山川满目疮痍,空气污浊不堪,自然灾害频发,民众生活环境恶化。如此“显绩”从某种意义来说成了“劣绩”,这样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从中央到地方,认识高度统一,逐步改变了各地唯GDP为上的传统观念。由此,大田下定决心,修复生态环境,实现转型发展。

转型难免会带来阵痛。财税收入增长会有阶段性下滑,修复生态系统的投入却很大。转型发展也要切实找准路子,还要做好部分企业主和群众的思想工作。这一切,都需要勇气、魄力和智慧,而见效,也许要在若干年之后。

但不管有多大的困难,改革没退路。多年来,大田持之以恒地实施了一系列有力措施,投入大笔资金,让矿山复绿,并逐步让经济发展摆脱对资源的过度依赖,体现了发展观、政绩观的转变——发展不再重眼前、轻长远,不再重立竿见影、轻循序渐进,不再为一时的政绩竭泽而渔。

“功成不必在我”,但干事在我。美好的未来需要今天努力地干事创业,打下良好基础。大田在转型发展中的积极探索是可贵的,不少措施已在实践中取得了成效。也许,很多工作还只是潜绩,但只有积累足够多的潜绩,才会有真正经得起考验的显绩。

我傍上了一个好邻居

东南网9月1日报道(福建日报 张知松)

“只要天气好,傍晚这里天天都会来不少人。”8月27日,大田县建设镇建忠村村民陈生怀带笔者来到自家屋后公园,谈笑间幸福写在脸上。

不过,两年前,他对屋后这片山地还是满怀怨气。原来,这里叫贵竹林矿区,自从上世纪60年代开采铁矿以来,遭遇过量无序开采,运走了矿石,留下满目疮痍的山体,陈生怀与周边邻居最担心的就是下大雨。

“因为缺少植被,一碰上大雨天,泥沙俱下,山脚下20多亩水田就得遭淹,水沟堵塞,河水变浑,道路被毁,弄得房前屋后满是黄泥,苦不堪言。”说起往事,他不住地摇头。

自开矿以来,村民与矿区之间没少闹矛盾。后来,经有关部门协调,矿区企业一度边开采边治理,还挖了排水沟,种上一些树,但因矿区硫等矿物质成分高,废矿土质差,土层薄,栽下的植物难以成活,治理成效不明显,水土流失现象并未彻底改观。

3年前,矿区停止开采,成了一个废矿。

2012年6月,当地政府多番筹措资金,贵竹林矿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启动。一期治理工程面积200亩,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通过建设弃土弃渣回填、截水沟等工程,辅以土地平整、种植树草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了矿区水土流失难题。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对矿区周边景点一并绿化,还配备了休闲设施。

2013年10月,一期工程竣工,从村道到矿区连成一道风景线,沉寂的贵竹林矿区热闹起来。不只是建忠村村民,周边几个村的男女老少也经常到这里休闲、锻炼。“镇里不少干部也喜欢下班后到贵竹林走走,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建设镇党委书记茅有温说。

行走在贵竹林公园,陈生怀当起了向导,不停地给身边的人介绍他眼中的美景:爬坡栈道坡度平缓,适合老人孩子锻炼;行走于公园各处,可以欣赏花草树木;公园核心区有个3000平方米的广场,顺着广场栈道绕行一圈,满眼绿意;站在公园边,极目远眺,如诗如画的村庄尽收眼底……

“以前,这里空气中硫的成分高,气味难闻;治理后,绿树成荫,空气中有股甜甜的味道。大伙的抱怨少了,开始庆幸傍上了一个‘好邻居’。”陈生怀笑着说,以前觉得背靠贵竹林是祸,如今却觉得是份福气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