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惠安女 在大岞村惠安女艺术创作基地创办者张汉宗的眼中,不同时代成长起来的惠安女,具有各自的不同。 “村里人经常开玩笑地把惠安女分成三类:从小参加劳动、按惠安女服饰打扮的是正宗惠安女;懂得惠安女风俗、但平常不如此打扮的年轻一代是‘半导体’惠安女;旅游参观期间打扮成惠安女的游客是‘假惠安女’。”张汉宗说。 80后惠安女曾梅霞属于“半导体”惠安女。“时下,年轻一代已经基本没有人再穿惠安女服饰了。”她说,“为了延续惠安女民俗,我从2008年起相继创办了惠女客栈和惠安女民俗风情园,接待游客和艺术家。” “我平时并没有这种装束的习惯,不过跟她们一起拍照了一阵子,觉得还蛮有意思的。”同为80后的蒋素丽是兼职“惠安女模特”,为了拍照,她特意去买了几套惠安女服饰。 2000年,张汉宗和泉州市摄影家协会合作创办了惠安女艺术创作基地,并为前来村里的摄影爱好者义务介绍惠安女文化。 努力挽留服饰文化 张汉宗认为,惠安女文化最直接的体现是惠安女服饰,服饰背后是渔家妇女勤劳贤惠、吃苦能干的品格。 张汉宗说,惠安女服饰的每一个特点都有相应的内涵:包头巾、戴斗笠主要是为了在海边劳动防风防沙;同时体现了女性成年后不让男性看到自己面容的传统观念;另外短袖、收腰的上衣,为的是方便劳动并不被海水弄脏;宽筒裤是为了搬运东西和行走方便。 “曾几何时,有人如此评价惠安女服饰: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大岞村女孩户爱心协会秘书长张良海说,“前辈惠安女虽然都系头巾,但受到外界影响在慢慢改变造型,有的换上了皮夹克、羊毛衫,年轻人的装束更自由了。” 张汉宗认为,勤劳是大岞村妇女的典型品格。不少惠安女从小与男性一样从事体力劳动。比如,搬石头、挑沙土。 针对传统服饰渐渐消失的现象,蒋海明说,今年村里推出倡议:一是由热心村民带头提倡新娘在婚礼上穿惠安女服饰;二是在村里各种活动和庆典上,邀请惠安女穿着传统服饰参加。 “我们不能强行要求村民穿着惠安女服饰,但可以从大环境入手,营造一种氛围,让广大村民认同惠安女文化。”蒋海明说。 |
相关阅读:
- [ 04-03]惠东女子爱摄影
- [ 01-14]代表联名建议让《惠女的故事》走进校园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