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文化 > 正文

大岞村里的惠安女服饰

2014-09-03 09:47:3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惠安女头饰

东南网9月3日报道(福建日报 黄鹏飞/文林辉/图)

“黄斗笠、花头巾、银腰带、短上衣、宽筒裤”,泉州惠安女子以独到别致的服饰风格受到关注,同时以勤劳贤惠的品格被人称赞,成为八闽大地民俗文化的“美丽内容”。

生活环境大不一样

作为惠安女文化发源地之一——泉州市惠安县崇武镇大岞村,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传统渔村为代表的惠安女文化受到冲击。

地处惠安县崇武半岛的边缘,拥有优质天然渔港,历史上大岞村是当地重要的渔村。惠安女形象的产生与演变,正是根植于大岞渔村的生活与作业环境。

“惠安女形象就是我们镇里渔村的产物。”崇武镇文化站站长黄祖贤说,“渔村男人常年出海,家中和村里的事务由妇女承担,无论粗活、重活,还是细活、轻活,样样都得干。”长期在海边劳作,孕育了惠安女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服饰。

随着经济转型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村民的观念与生活方式有所改变。“以前产业单一,而且对外交流少,受外面的影响不明显。如今,外出打工的人多了,服装不再保留传统样式了。”大岞村党支部书记蒋海明说,“上世纪90年代前,村里所有人的生活基本上和渔业相关。目前,只有约2000人还在从事渔业,尚不到总人口的1/6,其中30岁以下的难得一见。”

“生活环境不一样了,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47岁的惠安女张碰珠说,“丈夫每天出海后,我就会一边照看自家的食杂店,一边修补渔网。等到渔船回来,还要接船、卖鱼。尽管着装不如从前讲究,但每次出门还是坚持整理辫子,并系上惠安女标志性的花头巾。”

张碰珠坚持比较传统的惠安女装束。“因为习惯了,从小就是这样穿的。怎么可以不系花头巾呢?”她说,“我的两个女儿都已长大,但我没有强求她们延续惠安女的穿戴,因为她们要去外地读书和工作,这样穿会被人笑的。”

“半导体”惠安女

在大岞村惠安女艺术创作基地创办者张汉宗的眼中,不同时代成长起来的惠安女,具有各自的不同。

“村里人经常开玩笑地把惠安女分成三类:从小参加劳动、按惠安女服饰打扮的是正宗惠安女;懂得惠安女风俗、但平常不如此打扮的年轻一代是‘半导体’惠安女;旅游参观期间打扮成惠安女的游客是‘假惠安女’。”张汉宗说。

80后惠安女曾梅霞属于“半导体”惠安女。“时下,年轻一代已经基本没有人再穿惠安女服饰了。”她说,“为了延续惠安女民俗,我从2008年起相继创办了惠女客栈和惠安女民俗风情园,接待游客和艺术家。”

“我平时并没有这种装束的习惯,不过跟她们一起拍照了一阵子,觉得还蛮有意思的。”同为80后的蒋素丽是兼职“惠安女模特”,为了拍照,她特意去买了几套惠安女服饰。

2000年,张汉宗和泉州市摄影家协会合作创办了惠安女艺术创作基地,并为前来村里的摄影爱好者义务介绍惠安女文化。

努力挽留服饰文化

张汉宗认为,惠安女文化最直接的体现是惠安女服饰,服饰背后是渔家妇女勤劳贤惠、吃苦能干的品格。

张汉宗说,惠安女服饰的每一个特点都有相应的内涵:包头巾、戴斗笠主要是为了在海边劳动防风防沙;同时体现了女性成年后不让男性看到自己面容的传统观念;另外短袖、收腰的上衣,为的是方便劳动并不被海水弄脏;宽筒裤是为了搬运东西和行走方便。

“曾几何时,有人如此评价惠安女服饰: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大岞村女孩户爱心协会秘书长张良海说,“前辈惠安女虽然都系头巾,但受到外界影响在慢慢改变造型,有的换上了皮夹克、羊毛衫,年轻人的装束更自由了。”

张汉宗认为,勤劳是大岞村妇女的典型品格。不少惠安女从小与男性一样从事体力劳动。比如,搬石头、挑沙土。

针对传统服饰渐渐消失的现象,蒋海明说,今年村里推出倡议:一是由热心村民带头提倡新娘在婚礼上穿惠安女服饰;二是在村里各种活动和庆典上,邀请惠安女穿着传统服饰参加。

“我们不能强行要求村民穿着惠安女服饰,但可以从大环境入手,营造一种氛围,让广大村民认同惠安女文化。”蒋海明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