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9月5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赵锦飞 通讯员 颜凑 李加进 文/图)
阅读提示:
宁德蕉城区三都镇四面环海,海域面积120平方公里。镇里人口近3万人。岛上的居民靠海为生,海上养殖从业人员5000多人。同时,三都岛又是我省十大美丽海岛之一,每年游客约30万人。
此前,游客、岛上居民和养殖户产生的垃圾被随意扔到海里,无人处理,影响了三都澳海域的环境。今年6月4日,三都镇成立海上环卫处,配备12名海上环卫工,负责80平方公里海域的保洁,让三都澳海域首次有了“美容师”。
那么,这些海上环卫工如何工作?近日,记者走进三都镇海上环卫处。
擦把汗,太热了!
8月25日,虽然已过处暑节气,但是暑气未消,热浪袭人。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宁德蕉城区三都镇礁头码头。到三都岛,必须要乘船。在船上极目远眺,海面波光粼粼,水天相接,风景宜人。但是,附近海面上却漂着一些塑料袋、泡沫等垃圾,着实大煞风景。
三都镇党委书记黄尚晃说,目前,海域环境卫生管理尚处于真空地带,因此海漂垃圾到处都是,影响了海洋环境。因此,他们尝试效仿陆地卫生保洁的做法,成立海上环卫处。镇里将海域分为斗姥岛、三都岛码头、礁头码头和黄湾海域4个片区,环卫队分为4组,每组3人,负责一个片区。海上环卫工要会游泳,懂大海的“脾气”,摸清海域水文、潮汐等情况,最主要的还是能吃苦。为此,环卫队特意招聘镇里9名退伍军人。
捞起抛在海里的死鱼。
在环卫处负责人陈长明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三都岛码头。一艘长约8米、宽2米多的木船停在码头边,船尾一面红旗迎风招展,上面写着“海上环卫处”。这条船由环卫工张天辉、陈顺和雷小宁三人负责,他们都是90后,张天辉和陈顺是退伍军人。由于上个月手部伤口被腐烂垃圾感染,雷小宁请假,陈长明亲自上阵。
只见这些海上环卫工穿着红黄工作服,个个皮肤黝黑。早上8时多,他们就开始工作,已经清运满满一船垃圾。据悉,他们每天上午8时多出发,11时收工;下午3时出发,5时收工。
“站稳了,船要开了。”掌舵人陈顺提醒记者。10时许,船开了。陈长明和张天辉一左一右,稳稳地站在船头,搜索着海面上的垃圾。他们手持特制的网兜,直径为60多厘米。海上风浪大,船不停地摇晃,身体不易保持平衡,而且船在动,垃圾也在动,捞垃圾确是一件技术活。记者试了一下,在摇晃且狭窄的船头捞垃圾,底盘一定要稳,确实不容易。水面上不时漂来泡沫、塑料袋等,两人动作娴熟,在船头不停转变方向的间隙,快速用网兜捞住垃圾,放在船舱里。不到半小时,已经装满了两麻袋垃圾,大多是泡沫、塑料瓶等。
打捞海面上零星的垃圾。
张天辉说,在水上捞垃圾,就得眼疾手快,这技术是练出来的。首先人要站稳了,不然容易落水;其次,要练眼力。要又快又准,一出手就得捞上垃圾,否则船要掉头,费时又费力。而且,每片保洁海域约20平方公里,任务重,工作必须赶时间。
海面上,垃圾散落各处,船如蜻蜓点水般,在波浪之间穿梭。记者看到,为了配合同伴打捞垃圾,掌舵人陈顺直起身子,熟练用脚来掌舵,目光则注视着前方水域,听从船头两人的指挥。“太远了捞不到垃圾,太近了船会撞到,所以我要直起身子,从侧面观察水域的垃圾,配合他们。”陈顺说。
出生在虾荡尾村,打小就在船上长大,今年23岁的陈顺驾起船来得心应手。可海域情况复杂,不时有船只通过,而且木船船小难抵大浪,因此陈顺驾船仍十分小心谨慎。10时25分,一艘大型客轮经过,波涛汹涌。“坐稳了。”陈顺提醒大家。他马上调转船头,迎着大浪的方向开去,以减轻木船的颠簸。船随着波浪上下起伏,有惊无险。
10时50分,船头前方水域出现一塑料袋。陈顺熟练将船头靠上前去,陈长明迅速用网兜捞住塑料袋,往上一提,发觉垃圾很重。这时,张天辉赶来帮忙,两人一起用力,将塑料袋拉上船,这才发现袋里装着养殖户随意丢入海中的小鱼,重约30公斤。由于天热且长时间泡水,腐烂的小鱼恶臭扑鼻,闻着令人作呕。两人顾不上恶臭,徒手将这些腐烂的垃圾装进麻袋。
“养殖户经常将死鱼扔进海里,又臭又难处理,雷小宁就是因此手部伤口受感染,不能上班。”张天辉说,“海漂垃圾大多是养殖户的生产垃圾和岛上居民的生活垃圾。我们工作最累的时段就是台风天气后涨潮时,垃圾特别多,有时一天要装40多个麻袋。”
将打包好的海上垃圾装上车。
11时许,烈日当空,船舱的篷布被晒得滚烫,船上所有人都汗流浃背。站在船头的两名环卫工脸上都大汗淋漓,但是因为手脏,他们不敢用手擦拭,任凭汗珠滴落。
陈长明说,无论是三伏天,还是阴雨天,他们都得出海清理垃圾。经常在烈日下工作,大家都习惯了。不过遇到雨天,船板非常湿滑,视线模糊不清,大家还是有点担心安全。
11时20分,在清理完一片养殖户水域后,船上堆满了5个麻袋的垃圾,陈长明决定收工。在回来的路上,大家又发现了不少海漂垃圾。张天辉说,水是流动的,上游漂来不少垃圾,下午还是涨潮时间,任务很艰巨。
11时50分,船到达三都岛码头。记者发现,3名环卫工的衣服已被汗水浸湿,但是他们还不能休息,要将船上5个麻袋的垃圾搬运到拖拉机上,再运到垃圾场进行处理。
火辣辣的太阳照在大地,海岛街上没有几个行人,只有海上环卫工依然忙碌着。
记者手记
这是一群可爱的人
赵锦飞
今年6月,宁德蕉城区三都镇开始组建海上环卫处,及时清理海漂垃圾,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曾经,三都澳海域的海漂垃圾泛滥成灾,令美丽的海岛蒙羞,环境受污染,岛上的居民也过不上有质量的生活。因此,当地政府痛下决心,改变面貌。
80平方公里海域的垃圾清运工作,只有12名海上环卫工,任务艰巨可想而知。无论是烈日当空,还是阴雨连绵,他们早出晚归,日晒雨淋,整日与脏臭的垃圾打交道,没有节假日和休息日,再苦再累再危险都得扛着。
他们大多数是当地人,许多人还是90后,工作很辛苦,薪酬并不高,可他们仍坚守岗位。因为,他们有着当地人最朴素的念想:环境变好了,生活会更好。这是他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海岛,他们曾吃过环境的苦头,保护环境更容易得到他们的认同。
靠着这份自觉,海上环卫工任劳任怨,付出了艰辛。经过他们的努力,三都岛环境改善了,还海洋清洁,游客纷至沓来。没有了海漂垃圾的困扰,海岛更宜居,岛上居民的生活也更舒心。
“虽然他们的工作很普通,但他们却是三都澳海域重要的‘美容师’。”三都镇党委书记黄尚晃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