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增信服务机构凭借本乡本土、知根知底的信息优势,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让农户贷款不再难
南安:破解农村担保难题开新路
南安市的蓉中村作为泉州金改试点村,创新设立村级金融服务中心,有效破解农村金融服务“三难”问题。
东南网9月10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徐占升 通讯员 黄小燕 文/图)
9月4日,南安市梅山镇蓉中村村民李成阔,一大早来到村金融服务中心找负责人李朝阳,希望后者帮助自己担保借款扩大养猪场。
“没问题。”李朝阳说,但要他先把猪场用地的问题落实好,“养猪是需要环保方面手续的。如果猪场扩大规模获批,我就给你担保,资金的问题不用愁。”
不久前,在村里办铸造厂的李其越,就是在李朝阳的帮助下,从南安农商银行贷款100万元,用于低价收购钢材和铁厂。
蓉中村金融服务中心负责人李朝阳同时还担任着村委会副主任。2013年4月,李朝阳牵头设立村级增信服务机构——蓉中村惠农金融合作有限公司,与南安农商银行合作,为村民融资提供增信服务。
截至今年8月底,蓉中村惠农金融合作公司办理增信业务总额42笔1163万元,余额27笔791万元,无不良发生。
金改试点村设增信服务机构
“农村金融是金融服务的重点,也是难点。南安市农村增信服务公司试点的开展,目的就是为了破解农村金融服务‘三难’问题,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南安市政府分管金融副市长黄辉灿表示。
据了解,虽然各级都在鼓励金融资源向农村倾斜,但实际上雷声大雨点小,因为农村经济总量较小且分散,信贷需求也不如城镇旺盛。常常一单业务只有5万元、10万元,顶多数十万元,收入可能还抵不上支出,叫一家银行或小贷公司整天上山下乡地去为农民服务,不太现实。
2012年底泉州市启动金改区建设,选定南安市的蓉中村作为全市金改试点村。
南安市高度重视试点村工作,深入开展调研,发现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着“融资难、担保难、流转难”的问题。如何破解这“三难”呢?
2013年初,南安市金融办与深耕农村金融市场的南安农商银行合作,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选派支行行长挂职担任蓉中村党委书记助理,创新设立村级增信服务机构,创新设立村级金融服务中心等。
村级增信服务机构的设立,对有融资需求的农户来说,可是一件大事。
这是因为,农户很难提供银行认可的抵押,担保难题普遍存在。
此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比如,现在担保意识增强,农户不会随便为他人担保。再说,农户也不会轻易找人为自己担保,有的人有银行贷款都怕人知道,担心因此娶不到儿媳妇,因为大家都不愿意女儿嫁过来便背负债务。也有人认为,找人担保等于欠下还不清的人情债。而有了这个增信服务机构,公司化、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南安农商银行一支行行长介绍道。
蓉中村增信服务机构的设立,让一直困扰农户的贷款担保难题迎刃而解。
据了解,该机构由村委会副主任李朝阳等5人共同出资设立,注册资本100万元,通过与南安农商银行合作,为农户、小微企业在南安农商银行的融资提供担保增信并依法承担责任。
在具体开展增信业务时,允许放大10倍的杠杆,即可根据保证金余额的10倍为农户和小微企业提供增信服务,最高增信余额可达1000万元。
现在,村民可以把自家的房子、土地、林权等资产“抵押”给村级增信服务机构,与其签订反担保合同,就能快速获得银行贷款资金。
通过这种方式,村民李柏秋在没有林权证的情况下,依然从银行获得近29万元的贷款。
李柏秋介绍说,他从2005年起开始承包山地种植林木,现有3处果林总面积近800亩。以往要购买农药、肥料时,他也想通过银行贷款,但每家银行都因他提供不出有效的抵押品,不肯贷给他,他只好求助民间借贷。
“民间借贷通常需要支付1分半的利息。现在,我这个贷款利息只有9厘,实惠多了。”对此,李柏秋感到十分高兴。
释放需求年内推广10个乡镇
为在蓉中村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总结,形成可操作、可推广的系统经验,今年7月份,南安市研究出台《关于开展农村增信服务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计划将设立农村增信服务公司的做法推广到全市其他10个乡镇进行试点,并对每个试点村给予税收和资金上的补助。
“根据《指导意见》,农村增信服务公司的注册资本在100万-500万元之间,增信余额在1000万-5000万元之内,根据我们的调查,基本能够覆盖当前一个村的融资需求。”南安市金融办工作人员介绍,“增信公司主要是服务本村,为本村村民、个体户、企业,或本村村民在外开办的个体户、企业提供融资增信服务。一年后可根据情况跨一个建制村经营,但要增补一名该村的村民作为股东,而且服务范围最多不超过3个村。”
据了解,增信服务公司主要服务本村,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本乡本土、知根知底优势,解决信息不对称、资产处置难、流转难等问题。
在融资增信额度上,单笔最高不超过100万元,且单笔30万元及以下的融资增信余额不得低于公司融资增信余额的60%。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小额分散,支农支小,另一方面也是为做好风险防控。
今年,南安市计划将设立农村增信服务公司的做法推广到其他10个乡镇。目前,有7个试点正在筹建中。
以养猪和水暖阀门为特色产业的东田镇东田村是即将推广的试点之一。该村的增信服务公司注册资本200万元,共3名股东,目前完成工商注册登记,预计10月即可开业。
该试点的大股东陈启明同时经营茶叶、建材等生意,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
陈启明担任村干部也有10多年时间。他认为,东田村的融资需求很大,但之前找不到有效担保,很多需求被遏制了,公司的成立会唤起村民的创业投资热情,村里的经济也会随之得到更快的发展。
东田村位于东田镇镇区,全村养殖业和种植业都很发达,镇区部分的村民则可以开店做生意。“要扩大生意,种植的养殖的要改换品种,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啊。”陈启明说。
在东田村土生土长的经历,让陈启明对全村2000多户村民的为人、信用状况了如指掌。因此,他常常为信用虽好但拿不出合适抵押物品的村民做担保。
南安农商东田支行陈行长估算,行里每年通过陈启明担保的贷款有数百万元之多。“对于没有把握的客户,我们有时会咨询陈启明的意见,最终决定借还是不借,借多少。”
陈启明笑称,之前那些操作要么没有明文规范,要么是在为农商银行做义务劳动。现在有政府发文,今后可以更好地帮助村民解决资金困难问题,又可以光明正大地赚点钱,多亏政府给了政策啊。
几大新意普惠金融成为现实
“农村增信服务公司试点的开展,让银行、公司和农户三方实现共赢:银行增加了业务,公司收取了服务费,农户则获得了融资。”南安市金融办主任吴源从表示。
在他看来,南安市的农村增信服务公司与其他省市区设立的村级担保基金相比,有几大新意,显得更“接地气”。
首先是完全市场化运作。农村增信服务公司根据《公司法》设立,由村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村委会等组织不干预,最大限度地提高入股村民的积极性,有效防范“熟人经济”等风险。因为配备符合条件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更有助于风险的把控。
“农村增信服务公司不像合作性村级融资担保基金,需要村民先拿出一笔资金,建立一个担保资金池,才可以使用资金池的资金作担保,不会给急需用钱的人增添烦恼。”吴源从说。
其次,在方便农户借款的同时,公司不直接向借款农户收取任何费用。
据了解,农村增信服务公司收取的融资增信服务费,主要来自于合作银行的让利,并不增加农户负担。以蓉中村李柏秋为例,他从银行贷款29万元,月息为9厘,其中银行收取7厘,另外2厘让利给蓉中村增信服务机构,农户融资成本未超同类贷款利率的上限。
再次,增信服务公司的试点还推动实现了农村资产的流转。
“村民以林权、宅基地、土地等资产与增信服务公司签订反担保合同获得信贷资金,在降低该增信公司运营风险的同时,也帮助农民实现农村资产的资本化运作,为农民提供发展的机会。”吴源从表示,这也让农户有风险意识,因为毕竟不是信用贷款,如果还不起钱,自己抵押的东西就变成别人的了。“农村增信服务公司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相结合,贷款银行对经农村增信服务公司提供增信支持的信用村、信用户给予一定的利率优惠,对农民的信用意识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富人可以贷款发展,普通人也要有这样的机会,这才是普惠金融。增信服务公司最大的优势是信息优势。而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最根本的问题是信息不对称问题。增信服务公司一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二是解决担保难问题,三是解决资产流转难问题,在当下,农村资产的流转对象往往还是本村人。增信服务公司试点的开展,通过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让农户贷款不再难,让普惠金融成为现实。”吴源从说。
不求“高大上”,只为“接地气”。南安试点农村金融服务公司,希望这一模式为草根金融体系添新军,帮助更多农民实现他们平凡的金融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