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宜居环境建设是我省今年推出的重大决策和举措,其规模空前,涉及面广,是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重要抓手,对我省的生态维护、人居环境整体提升以及群众的生产生活将产生重大影响。
我省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描绘蓝图,各项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今年,全省共安排宜居环境建设项目4067个,年计划投资1776亿元。截至8月底,全省完工项目509个,在建项目2918个,前期阶段项目640个,完成投资1209亿元,占年计划投资额的68%,总体进度达到时序要求。
近日,记者前往泉州德化、漳州两地采访,实地感受我省宜居环境建设进展以及百姓受益的场景。
德化县水口镇村场村石柱角落村景。 王双季 摄
东南网9月26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薛希惠)
乐居农村又兴业
时间:9月18日下午
地点:德化县国宝乡佛岭村
从德化县城往西行,经过15公里的山路,我们到达国宝乡佛岭村。
国宝溪穿村而过,沿溪两岸砌起崭新的石栏杆,两边的房屋“白墙、黑瓦、戴云山筑”,颇显闽南建筑特色。小雨过后,山岚袅袅,空气清新。
50多岁的叶少剑是地道的农民,他的新家已经搬到镇上街道边,政府对镇区范围房屋的立面改造费用实行补助,他开起了家庭小旅馆。往云龙谷景区,一块稻田边,是叶少剑两层楼的木构老屋。虽说是建于上世纪80年代,但经今年初的立面改造,焕然一新:结构保留原样,墙面粉刷一新,门外瓜藤缠绕,周边稻穗飘香,小水塘边还养着鸭子。叶少剑花了一万多元,加上政府对农村范围木构房立面改造费用的补助,就把老屋装修好了,并以每年四五千元的价格出租给林志伟,这又增加了一笔收入。
德化因陶瓷业的发达,全县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县城,要么打工,要么开店。林志伟原是农民,后在县城开店,现在,看到乡村游很是热火,便从县城只身来到佛岭村,办起农家乐餐饮店。“回乡当农民,感觉真不错。”林志伟告诉记者,高峰时,一天要接待十五六桌客人,少则也有一两桌,一年下来,约有10多万元的收入。
“美丽乡村建设给你们带来什么好处?”记者问。“乡村环境好了,来的客人会越来越多。”林志伟来佛岭已有4年,他还想续租并扩大规模,增加农家乐项目,“比如,有池塘钓鱼、有菜地种菜,甚至还有其他的拓展项目等等。”
佛岭村是德化为连接云龙谷景区而着力打造“美丽乡村”的一个重点。目前,佛岭村已入选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
石柱角落村民陈子田介绍着新装修的家,满脸欢喜。 薛希惠 摄
时间:9月19日上午
地点:德化县水口镇村场村石柱角落、湖坂村
“政府出钱补助装修,我们当然乐意了。”与永泰接壤的德化县水口镇村场村石柱角落村民陈子田,听记者问起对房屋立面改造的看法,满脸欢喜。
陈家房屋占地面积120平方米,三层楼,自己只花了两三万元,整幢房子变得漂亮了。更重要的是,周边的配套设施全由政府投入:路面硬化由财政一事一议解决、路灯亮化工程由电力部门解决、自来水工程和景观改造由建设部门解决、村公园的建设由县公路部门解决、溪岸与沟渠整治由水利部门解决……
“住在这样的房子当然舒服,就连在县城工作的儿子也经常回来住。”陈子田说,受益于“美丽乡村”建设,家乡面貌焕然一新,让他能安心留在村里,或给别人打工,或靠运输用于漂流的木筏赚钱,当地许多农民也和他一样,再也不用离乡谋生了。
从村场村到湖坂村,有5公里的路程。碧静的湖面,洁白的墙面,黑线条的屋脊,绿树婆娑,湖坂村自然景色与人文村居相映成趣。
“政府帮助我们改善了居住环境,我们更应该发展经济,寻找产业支撑。这样,不仅可以住得好,更可以生活得好。”黄爱煌是个年轻人,浑身有着使不完的劲。他借政府进行“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主动辞掉在县城里的工作,与村民合股开办起湖心岛种养专业合作社。
德化林下种植有三宝:黄花远志、铁皮石斛、金线莲,库区地带特别适合种植。现在,在县林业、农业等部门的支持下,黄爱煌已经取得650亩山林地的承包经营权。在县库区办的支持下,他投入100多万元,建设道路、水电、管理房等基础配套设施,林下种植也已经按照时序开始进苗、进料种植。“有了‘美丽乡村’建设,城里人愿意到乡下来;而有了本地生产的土特产,不仅可以留得住客人,更可以为农民增收。”黄爱煌看得很远,也更有信心。
据了解,德化县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德化县做强城关统筹城乡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试点方案》。2012年以来,累计投入5500多万元,改造乡镇建筑立面25万平方米,初步形成了雷峰-南埕-水口、国宝-赤水-上涌两条特色鲜明的“戴云山筑”示范线;累计实施项目15个,完成投资1.3亿元,带动投入1.2亿元,创建20个“美丽乡村”示范试点。获评省级“水乡渔村”、“园林小区”各2个和休闲农业示范乡镇、休闲农业示范点各1个;南埕镇南埕村获评泉州市十佳“美丽乡村”,国宝乡佛岭村入选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同时,德化累计投入资金5.94亿元,实施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重点流域整治以及市政、环保等各类环境治理工程,不仅使德化全县“美丽乡村”环境卫生考评保持泉州市前列,还成为我省城乡统筹试点。
漳州碧湖生态园西湖亲水平台一隅。施宁 摄
喜看城乡换新颜
时间:9月23日下午
地点:漳州碧湖生态园等
今年,漳州实施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共有11个大类936个项目,总投资133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38.61亿元。截至8月底,累计完成投资245.2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72.43%。
碧湖生态园、郊野公园是漳州实施宜居环境建设的两大亮点。分布在九龙江西溪两侧这两大项目的陆续建设,使漳州向宜居的生态之城这一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
记者沿着漳州新建的江滨大道,从九龙江漳州战备大桥到龙海西溪桥闸,只见两岸景色宜人,田园风光无限。“这里真美呀!”闽南师范学院学生小张告诉记者,一到周末,他都会与几个好朋友相约来这里游玩。据漳州水利局副局长陈进光介绍,这几年,漳州花大力气整治九龙江下游河段采砂挖砂,并在充分保留原有生态植被的基础上,投入巨资修建了碧湖生态园、郊野公园,现在,这里成为漳州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顺着江滨大道,陈进光把记者带到龙海西溪桥闸处。下午近5点,此时桥头上除了来来往往的汽车外,还出现三三两两停歇下来看风景的村民。一位居住在附近的村民告诉记者,他们曾经多次反映农田被毁坏、整夜被运砂船的马达轰鸣声吵得睡不了觉,现在,两岸美丽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
龙海市水利局局长苏打铁介绍说,西溪桥闸段曾是九龙江流域最为出名的砂石集散地,沿岸密布63家砂石堆放场及中转场、洗砂场,大大小小运砂船就有400多艘。因此,这一带曾经是满目疮痍、乱象丛生。今年2月开始,这里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联合专项整治行动。所有的砂石堆放场及中转场、洗砂场被清除,河岸坡地被加固,空地上种上树木、花卉、绿草,两岸恢复了平静。如今,村民可以驻足桥头,望着徐徐落下的夕阳,一边欣赏两岸美景,一边回想着这里曾经演绎过《龙江颂》的故事……
与此同时,龙海市对324国道两侧的景观绿化进行设计,投入1.2亿元整治提升百花村花卉市场。市场里100多家花店全部内缩1.8米至2米修建骑楼,实现了“花卉市场、旅游场所、休闲公园”三大功能于一体。一年四季百花飘香,十里长廊万紫千红。如今,百花村花卉市场、324国道景观及国道沿途郊野公园串联成线,每天迎来大量的客流。“游客不仅来游玩,还顺带购买一些花,多的时候我的花店每天销售额可达2000多元。”花店老板许凤娇高兴地说。
漳州生态城建设正随着宜居环境建设徐徐展开。“一片野生灌木丛,一片人迹罕至的浅滩,一片菜地,百里花卉走廊,成片的香蕉园、荔枝园、蜜柚园、竹林、水仙花园,以及山丘、溪流、海岸线……对这些自然景色的周边稍加整理后,就是美丽的好风景。”漳州市住建局副局长永金介绍说。
九龙江从龙文区蜿蜒而过,龙文区对九龙江沿岸稍加整理,建设了2100亩的西溪湿地郊野公园和1300亩的九十九湾滞洪区碧湖生态公园。湿地公园里除了满目的鲜花,还有水草、水牛、白鹭在夕阳下相互“倾诉”;园中还配套建设了雕塑群、文学馆等,经常举办一些书法、摄影等文化活动。市民可以来这里赏玩,更陶冶了情操。最近,咖啡馆、情调吧、小木屋、木桥等相继建成,周末或节假日,市民可携家人来此尽兴游玩,开心娱乐。
相关链接>>>
今年1月2日,省政府召开全省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视频会,提出了开展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让我们的人居环境和我们的大自然环境能够协调,真正打造出一个“清新福建”的品牌。
1月19日,省政府出台《关于实施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的通知》,提出全面实施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工作方案。同时成立福建省宜居环境建设指挥部。
我省主要从六个方面入手抓宜居环境建设:一、建设“美丽乡村”;二、城镇“三边三节点”;三、集中成片棚户区改造;四、市政提升“五千工程”;五、“六江两溪”乡镇污水处理;六、“城市停车场、透水率、片林、湿地、绿色建筑”五项行动等宜居环境建设。六大方面齐头并进,全面开花,亮点频出,成为打造“美丽福建”的一幕生动图景和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最强交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