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曾三度批示治理长汀水土流失
福建环保世纪行走进长汀,环保厅相关负责人认为:汀江跨省流域生态补偿问题依然亟须解决
长汀县纪念馆内,保留着1999年习近平水土考察时的照片
□东快记者陈雪芳文/图
龙岩长汀公仆林内,一棵被立了纪念碑的香樟树正茁壮成长。那是2001年10月13日,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亲手种植的香樟纪念树。
早在1999年,习近平曾往长汀考察水土治理,次年1月8日就作出了重要批示。第二次前往种下香樟树后,又分别在2011年12月、2012年1月,两度作出重要批示。
这两次批示,让长汀水土治理掀起新高潮,可汀江的跨省流域生态补偿问题,依然亟须解决。
不到2个月,习近平2次批示
“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种下的香樟树了。”12月9日,在长汀公仆林内,长汀县委书记魏东向福建环保世纪行成员介绍,2001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在前往长汀考察时,亲手种下了一棵香樟树,“他那1000元钱的捐树纪念款发票,我们到现在还留着呢!”
1999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的习近平到长汀水土流失区考察。次年1月8日,他作出批示,强调应继续做好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将长汀县百万亩水土流失地综合治理列入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魏东介绍,为了响应这一号召,2000年,当时的长汀县长首次发布《封山育林》县长令,巩固和保护封山育林、水土流失治理成果。
随后,在2011年12月、2012年1月,不到2个月的时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对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两次作出重要批示,强调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正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节点,进则全胜,不进则退,应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要总结长汀经验,推动全国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两次批示,让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掀起新的高潮。2012年2月,长汀再次发出《封山育林的命令》县长令,指出水土保持工作主要就是封、管、造,而封山育林是重中之重。
据了解,长汀的林地面积由1986年的275.4万亩提高到2011年的370.1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59.8%提高到79.4%,森林蓄积量由1024.8万立方米提高到1288.83万立方米。在当地的保土工作进行中时,水源治理工作也在同步进行。
保土之后治水成工作重点
“生猪养殖较为集中的地方,在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水环境造成较大影响。”魏东介绍,当地从划定禁养区、可养区入手,对禁养区内养殖场限期搬迁、关闭,对可养区养殖场分期分批治理;2012年以来,在国家资金的支持下,长汀开展了汀江源头治理和农村连片整治,启动重点流域沿江重点乡镇污水处理建设工程,计划在2015年底前完成汀江流域周边1公里范围内及土楼景区的乡镇等共85个乡镇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汀江流域水环境保护与整治已经投入资金44.8亿元,主要用于流域生态林建设与保护、养殖业污染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城乡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小造纸等落后产能关闭淘汰等方面;“十二五”前4年,已投入整治资金23.4亿元;2015年——2018年,还将计划投入20.8亿元资金,确保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现在长汀主要的问题,就是跨省流域生态补偿这一块。”环保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汀江(韩江)跨省流域生态补偿呼声很高,但一直无法落实,这无法落实的主要原因在于流域生态补偿涉及上下游利益的调整,认识很难达成一致。福建省环保厅多次与广东省环保厅交流,广东省环保厅虽然赞同建立相关补偿机制,但坚持一个观点,即省际流域生态补偿应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为主,要靠中央财政统筹广东省每年上缴的税收来开展相关补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