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民生 > 正文

“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海沧实践”活力飞扬

2014-12-29 15:32:23 林泽贵 张琼 郑伟明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共同缔造把海沧打造得更加美丽 游客纷纷拍照留念。

东南网12月29日报道(福建日报 林泽贵 张琼 郑伟明 文/图)

“‘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后,不管你是来自台湾,还是其他省市,抑或是‘海沧土著’,都在厦门海沧找得到‘家’的温暖和幸福感。”一位在海沧安家落户的漳州籍媒体人有感而发。

始于2013年7月的“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行动,是厦门市以“共同缔造”为指引,为实施《美丽厦门战略规划》而进行的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地方探索。作为首批试点先行区,海沧区谋势而上,空前响应“核心在共同 基础在社区”的缔造要求,从群众房前屋后、关心关注的实事小事入手,着力与百姓“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通过民主协商、协商共治,实现对城的治理和为人的服务融为一体。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交错、协商共治”的社会治理新蓝图在海沧一步步变成现实,在群众广泛参与的基础上,让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触角真正延伸到社区的“最后一公里”。上个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中国地方改革创新经验发布会暨“全面深化改革”地方成果报告会上,“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社会治理创新的“厦门范本”和“海沧实践”作为第一个地方改革创新典型范本重点展示推介,也由此正式作为一个可供复制推广的样本走向全国。其中,台商台胞出谋划策,共同参与“厝边”建设,成为最大特色,越来越多的台胞在“第二故乡”共同缔造美丽新家园。

一年多来,海沧富有对台特色的社会治理创新,给市民群众带来了切切实实的好处,民政部部长李立国等中央省部委领导给予了高度肯定。不久前,海沧区被确定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与厦门市同时获评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全国唯一。

简政放权、搭建平台、以奖代补……“共同缔造”的海沧之路激发了群众参的激情和基层的创新活力。社区公益创投、新厦门人综合服务中心、两岸义工联盟等一个个基层群众自治“微平台”不断涌现,大曦山、院前社、海达社区乃至延奎小学等不同领域的典型示范纷纷“冒”出,呈现出“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活力景象。一年多来,“共同参与”之风拂过海沧大地,“新厦门人”的自豪感和“共同体”的意识已悄然融入群众的血液。

通过共同缔造,海沧湾新城建设持续提升,马銮湾新城加速崛起。从“有城无市”转变为“有城有市”,从开发区转变为完整城区,“大海沧”格局成形,宜居宜业的活力新城益发迷人。“共同缔造,既是认识论,又是方法论,通过党组织把群众组织起来,凝聚群众共识、塑造群众共同精神。”海沧区主要领导表示,下一步开展的“美丽厦门 共同缔造”活动,要坚持“五个突出”,即突出党建引领、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突出法治保障、突出简政放权、突出两岸特色。

站在更高的起点和更宽的视野上,“美丽厦门 活力海沧”正把自己的发展放进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格局中进行考量,不断强化责任担当意识,以“盯”的精神和“促”的力度狠抓工作落实,不断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融入两岸发展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勇争第一、多做贡献”,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先行区和法治中国典范城市的先行区。

从探索到走向全国的样本

开设科目20多个,报名学员1200多人,被旅游团当作景点……海沧街道海虹社区居民大学目前的盛况,副校长林文琦始料不及。“4月份成立时,要怎么干,简直是两眼一抹黑,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林文琦说,几个骨干带动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各类能人助阵当老师,社区大学在共同缔造下慢慢积累了人气。

“摸着石头过河”,正是“美丽厦门共同缔造”改革探索的生动写照。“共同缔造要怎么弄,开始大家都没概念。”海沧区主要领导说,在不断探索思路中,海沧坚持“不断跟跑然后超越”,学习岛内超越岛内,学习现今发达城市,特别是珠三角和长三角;学习新加坡、台湾地区等境外华人管理社区的优秀经验。

被确定为首批试点后,海沧区乘势而动,围绕新城、城乡、对台、一体化,海沧区选择了城市新旧社区、外来人口集中社区等若干不同类型的社区,开展了以共治共享为目标导向的共同缔造试点工作。

从兴旺社区废弃水池改造、西山社区猪圈变凉亭等群众“微心愿”,到“我爱我楼”活动开展、公共空间认领认养认管等微机制……海沧从群众关心的小事实事做起,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培育参与精神,激发主体意识,逐步构建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交错、协商共治”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11月,“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社会治理创新的“海沧实践”被当成全国样本进京展示推介。“海沧区借助‘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这一契机,从过去‘1.0版’稳定、‘2.0版’管理有序、‘3.0版’服务完善三个发展阶段的治理模式,进一步过渡到‘4.0’版的‘协商共治’治理模式,形成了‘纵向到底 横向到边’的新型治理体系。”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院长徐勇高度评价。

“海沧为何会第一,是不是真的第一,百姓是不是满意?新常态下,要如何继续推进和赶超,如何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如何统筹推进百姓富生态美,如何加强自身建设?”成绩当前,海沧区决策者对未来之路有着坚定而清醒的认识。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一帮年轻人自发成立果蔬专业合作社,共同打造“城市菜地”和闽台生态文化村,不仅提升了院前社的生态美,还盘活了村里的传统资源,让祖祖辈辈耕种的土地产生出全新的价值,百姓收益翻一番,带动不少年轻人回村加盟“共同缔造”活动。本不是共同缔造试点村的海沧街道院前社,一下子成了远近闻名的“共同缔造典范社”,还被赞为“百姓富 生态美”的典范。

日前,院前社济生缘果蔬专业合作社党支部挂牌成立后,很多人争着入党。“充

分体现了党组织在共同缔造中的重要性和引领作用。”济生缘合作社党支部书记颜莉勤说,未来院前社将着力打造富有“台味”的闽台生态村,带领更多人走向富裕。

“一枝独秀不是春”。共同缔造“核心在共同 基础在社区”,但海沧“共同缔造”的探索不仅向越来越多的城市社区、农村社区铺开,还在教育、卫生、税务等不同民生领域延伸出一批示范典型,呈现出“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活力景象。院前社、海达法治文化公园、大曦山农村社区……纷纷“冒”出来、“争”出来的新典型不停地挑战着兴旺社区、海虹社区等老牌典范的神经;而无论是延奎小学的小袋鼠行动,还是海沧地税的“五个地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被巧妙地落小、落细、落实。

大曦山下农家乐、两岸香草产业园、过坂社龙眼树试种铁皮石斛……海沧更是将探索的过程融入全面深化改革大局中,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共同缔造带来的红利,通过激发共同缔造内生动力,逐步实现“百姓富 生态美”。“中国梦、美丽厦门听起来好像很大,通过共同缔造落小、落细、落实,有助于百姓理解并参与。”海沧区主要领导说。

国家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副司长、厦门市委副秘书长朱耀垠认为,“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的“海沧实践”走在

了全市前列,为全市各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既打造了一批先进典型,又创新了一些体制机制;既转变了思想观念,又培育了社区精神;既激发了社会活力,又增进了社会融合。

从“自动自发”到法治同行

一年多来,“共同缔造”为海沧带来巨变。调查显示,海沧区居民对邻里互助互动的满意度高达94.5%,群众对党委政府满意度从原来的96.5%上升到100%;全区100%的行政机关不设围墙,与群众共享公共空间和公共资源,连续两年信访维稳实现了零非正常上访、零群体性事件、全国重大活动期间零赴省进京。不经意间,“你”和“我”的关系变成了“我们”的关系。人和业兴,今年,海沧综合实力更是实现“三年三级跳”,跃居“全国百强区”第15名,并且是成为前15名中唯一一个非长三角、非珠三角的区,也是前40名中唯一一个福建省的区。

如何让这样的经验模式得以延续并复制推广,而不是“一阵风”的形式主义?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王蒙徽认为,要建立长效机制,处理好政府、社会和群众三者的关系,政府不能一直充当万能政府,要简政放权,通过社会组织,推动群众自治。

海沧则以“美丽厦门法治同行”为改革理念,坚持制度化建设、法治化治理,通过创新机制,及时把居民群众的创造创新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防止社会治理的“形式主义”和共同缔造行动“一阵风”。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和探索,目前已逐渐形成“12345”的社会治理新特色,即以巩固党的领导核心,解决两岸融合、

新老厦门人融合两大问题,强化党群、政社、社群三个互动,推进区统筹、街镇治理、社区服务、自治单元微自治的四级治理结构,建立完善民主协商、群众自治、市场运作、技术支持、激励带动五大机制,促进政府、企业、群众三者互动,调动各方积极性,塑造新厦门人精神。

海沧还运用共同缔造的理念,发挥群众的法治主体作用,让法治思维落到百姓心坎上。东孚洪塘村在村民议事会等社会组织的基础上成立“言和堂”,在法治的框架下,运用伦理道德力量,协调化解亲友邻里纠纷,今年刑事发案同比大幅下降80%。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