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人大常委会首次对地方性法规进行立法后评估
2015-01-06 08:52:00 来源: 责任编辑:测试 李艳 |
分享到:
|
省人大常委会对《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开展立法后评估,这是省人大常委会首次对我省地方性法规进行立法后评估 给法规“体检” 东南网1月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郑昭)2012年6月1日,《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正式施行,成为全国第一部发展茶产业的地方性法规。 日前,省人大常委会对《条例》开展立法后评估,这是省人大常委会首次对我省地方性法规进行立法后评估。此次评估在实地考察、座谈、网上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还开展以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茶企、茶农、茶叶消费者、法学专家等为对象的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立法后评估内容要素体系评分表格3015份,从合法性、合理性、操作性、规范性、实效性等五方面23个子项对条例的立法质量进行评分。 那么,问题来了——《条例》实施两年多,效果究竟如何? 整体“健康” 上月中旬,记者走进武夷山武夷星茶叶有限公司的茶园,看到一盏盏用来捕杀趋光性害虫的太阳能灭虫灯,一盏灯的有效保护范围约15-20亩。而到了夏季,还有黏虫板助力扑杀害虫。 武夷星质量管理部副经理王莉莉介绍,过去,公司采用人工捕杀害虫,费时费力,效果还不好,有时还需生物农药防治。《条例》实施以后,公司对茶叶质量更加重视,这两年安装了这些防虫工具,“防治效果好,而且更环保、更高效”。 《条例》规定,实行茶叶质量可追溯制度,在茶园中推广使用生物有机肥,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在《条例》的保驾护航下,茶企和茶农的质量安全意识不断加强,我省茶叶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据悉,我省已建起茶叶质量省级可追溯平台,将茶叶类国家级、省级农业化龙头企业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纳入平台管理。同时,构建了农药监管信息化平台,去年在26个茶叶主产县(市、区)开展农药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对农药的销售和使用实行动态管理,茶叶质量合格率稳定在99.5%以上。 让茶叶质量安全更有保障,只是《条例》的诸多良好效果之一。 此次立法后评估,共回收2667份有效表格,《条例》的立法质量总平均分为90.1分。其中,92.2%的调查对象认为《条例》达到促进我省茶产业发展的立法目的,得到社会特别是茶界的普遍认可。 “实践及调查均证明,《条例》出台有效促进了我省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省人大常委会农业农村工委巡视员、副主任陶陆军说。 |
相关阅读:
- [ 12-31]香港企业家呼吁严防非法“占中”死灰复燃
- [ 12-30]香港激进势力还在做“占领”梦 百余帐篷占据道路
- [ 12-29]台湾初审第三方支付草案 立法机构每两年须再审
- [ 12-29]从立法法修订看地方政府权力的“张”与“弛”
- [ 12-28]为有良法可依打好立法基础
- [ 12-28]新闻分析:没有法律依据的地方政府权力不能再"任性"
- [ 12-28]媒体解读立法法修正案:地方政府将不能限行限购
- [ 12-27]立法法将进入修订程序 严格规范地方政府权限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