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时政 > 正文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首次对地方性法规进行立法后评估

2015-01-06 08:52:00  来源:  责任编辑:测试 李艳  
分享到:

省人大常委会对《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开展立法后评估,这是省人大常委会首次对我省地方性法规进行立法后评估 给法规“体检”

东南网1月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郑昭)2012年6月1日,《福建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正式施行,成为全国第一部发展茶产业的地方性法规。

日前,省人大常委会对《条例》开展立法后评估,这是省人大常委会首次对我省地方性法规进行立法后评估。此次评估在实地考察、座谈、网上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还开展以政府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茶企、茶农、茶叶消费者、法学专家等为对象的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立法后评估内容要素体系评分表格3015份,从合法性、合理性、操作性、规范性、实效性等五方面23个子项对条例的立法质量进行评分。

那么,问题来了——《条例》实施两年多,效果究竟如何?

整体“健康”

上月中旬,记者走进武夷山武夷星茶叶有限公司的茶园,看到一盏盏用来捕杀趋光性害虫的太阳能灭虫灯,一盏灯的有效保护范围约15-20亩。而到了夏季,还有黏虫板助力扑杀害虫。

武夷星质量管理部副经理王莉莉介绍,过去,公司采用人工捕杀害虫,费时费力,效果还不好,有时还需生物农药防治。《条例》实施以后,公司对茶叶质量更加重视,这两年安装了这些防虫工具,“防治效果好,而且更环保、更高效”。

《条例》规定,实行茶叶质量可追溯制度,在茶园中推广使用生物有机肥,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在《条例》的保驾护航下,茶企和茶农的质量安全意识不断加强,我省茶叶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据悉,我省已建起茶叶质量省级可追溯平台,将茶叶类国家级、省级农业化龙头企业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纳入平台管理。同时,构建了农药监管信息化平台,去年在26个茶叶主产县(市、区)开展农药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对农药的销售和使用实行动态管理,茶叶质量合格率稳定在99.5%以上。

让茶叶质量安全更有保障,只是《条例》的诸多良好效果之一。

此次立法后评估,共回收2667份有效表格,《条例》的立法质量总平均分为90.1分。其中,92.2%的调查对象认为《条例》达到促进我省茶产业发展的立法目的,得到社会特别是茶界的普遍认可。

“实践及调查均证明,《条例》出台有效促进了我省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省人大常委会农业农村工委巡视员、副主任陶陆军说。

发现“毛病”

去年“双十一”,福建八马茶业有限公司的销售额在全国茶企电商中排名第三,其中,乌龙茶的销售额排名第一。目前,八马茶业除了在自己的官方网站在线销售外,还入驻了天猫、淘宝、京东、一号店等11个电商平台。

“无电商,无未来。”八马茶业董事长王文礼说,虽然当前公司的线上销售额还远低于线下销售,但今后线上销售发展速度必然会大大超越线下。去年,八马茶业的网络销售额达6000多万元,几乎是前年的3倍。

“希望《条例》能增加茶产品电子商务的相关条款,使茶企在发展线上销售的过程中有法可依,规范运作。”王文礼说。

陶陆军表示,近年来,茶叶电子商务发展迅速,这是茶产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两年多前制定的《条例》未能涉及。此次立法后评估,不少茶商、茶农希望《条例》在扶持茶产业电子商务发展方面进一步加强力度。

除了电商领域的空白,立法后评估还发现,《条例》对个别违法行为没有设定相应的法律责任,如违法开垦茶山缺乏相应法律责任;对有的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不够,如对伪造茶叶生产记录行为的处罚金额太小等。针对这些问题,评估报告建议省人大常委会适时对条例进行修订。

此外,对发现的其他一些问题,如普法宣传有待加强,山地茶园林权抵押制度有待进一步落实等,省人大常委会将交省政府有关部门研究处理,并适时开展条例的执法检查或听取茶产业发展情况专项工作报告。

“立法后评估,对发现问题、提高立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福建江夏学院法学院院长陈明添说,“它还助推公众参与,是普法的一种手段。”

“立法后评估,相当于给法规‘体检’。”陶陆军认为,借此可判断法规的设置是否合理,是否达到立法的意图,可检验法条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可操作性等。“立法评估工作在立法的前、中、后都可进行。评估报告还建议省人大常委会对立法评估工作进行立法,使评估工作规范化、常态化。”

记者手记>>>

“体检”后,还要对症下药

立法后评估,指在法律法规制定出来以后,由立法部门、执法部门及社会公众、专家学者等,采用社会调查、定量分析等多种方式,对法律法规在实施中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针对法律法规自身的缺陷及时加以矫正和修缮。它是各级人大常委会实施的、旨在提高立法质量的有力举措。如果检查出了“毛病”,最重要的就是对症下药。

评估本身并不是目的,关键在于对评估成果的运用,即如何“对症下药”。这就要通过评估,确认哪些是法规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哪些是法规本身的问题。对于前者,应当督促相关部门不断改进工作,落实制度,改善执法;对于后者,则应该全面总结立法经验,适时启动相应法规的立、改、废、释工作,对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还可以举一反三,在今后的立法工作中予以重视,从而不断提高立法质量,推动法律法规有效实施。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