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民生 > 正文

建瓯井岐村: 无缝服务凝聚致富合力

2015-01-14 10:32:14 闵凌欣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井岐村党支部书记刘义海(左一)指导村民学习农业技术。何华生 摄

东南网1月14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闵凌欣 通讯员 魏剑生)

村中成排小洋楼,溪旁精致小公园,村外连片的水果基地、蔬菜基地、渔业基地……走进建瓯市东峰镇井岐村,好似走进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田园画。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土墙房、烧木炭,有女莫嫁井岐郎”的贫弱之地。

回忆起步时的艰难,村党支部书记刘义海不免唏嘘。他说,以前,井岐村种植结构单一,农产品低质低效,“党组织要增强凝聚力、号召力,就要把服务的重点放在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帮助村民脱贫致富上”。村党支部组团前往浙江考察,最终选定了适合本地情况的雷竹产业。

种雷竹,风险大不大?面对群众的重重疑虑,党员干部走家串户,“一帮一”地讲发展出路、算对比细账。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党员叶贤祥率先种植20亩雷竹,试种成功后,雷竹笋卖出了比排骨还贵的高价。很快,一大批种竹的人呼啦啦跟进了。

形成一定规模后,村党支部牵头,以“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成立了东阳雷竹专业合作社,采取“协会+农户”“党员+农户”的连带捆绑方式,带动更多的农户参与。“一些新技术、新经营思路往往先由党员去学习,然后通过他们去宣传、推广,不少党员甚至自费学习新技术后再无偿传授给合作社的成员和村民。”东阳雷竹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叶杨杰说。

在培育和发展雷竹产业过程中,支部搭建平台,整合资源,为群众提供无缝对接的“保姆式”服务。他们用“支部协调、五户联保”的方式,向银行低息贷款560多万元,确保想种竹的农户干得下去、有钱赚。截至目前,全村七成以上农户种上了雷竹,面积达2300多亩,去年全村雷竹产值超过2600多万元。原先家庭贫困的村民陈国华通过种植20多亩雷竹,前年收入就达30多万元,一举脱贫致富。

村里的河坝洋有260多亩农田前些年被洪水冲毁,成了荒滩。2013年,党员带头对这片土地进行流转,改造成鱼塘,60多户村民成了股东。现在养鱼的亩产值达5000多元,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14年,村党支部引进福安客商对全村600多亩效益低下的土地进行流转,种植养生蔬菜,带动全村80多户村民入股,村民成了亦工亦农的新型农民。

村党支部还探索“以企带村、以村促企、互利共赢”的共建模式。企业以资金、技术、人才等入村,村以土地、劳力等兴企,架起一座村企共同发展的“双赢桥”。目前,井岐村与邻近5家企业开展村企共建,全村300多人进企务工,每年从企业赚回务工工资560多万元,实现了村民“洗脚上岸,打工不离家”的愿望。

“实践证明,‘村里的事党组织要引领、村民要知道、要参与、要作主、要监督、要满意’的六要工作法很好用,通过努力,群众看到了我们的公心、公正、公道,村里形成了谋发展、找富路的比学赶超风尚。这两年,每年就有50多户村民盖新房。”刘义海说。

记者了解到,近两年井岐村村民人均纯收入每年以20%的幅度增长,2014年达1.3万元,高过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

富民的同时,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也在加强。井岐村村主任王琳兴说,村集体以15亩土地入股雷竹基地,加上整合土地资源的收入,村财一年收入如今超过30万元。

村财殷实了,要让所有村民共享致富成果。近年来,井岐村仅基础设施一项投入就达1400多万元。村里新建集党员远程教育、休闲健身、科技培训于一体的农民文娱活动中心和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的富民文化广场;硬化村内道路6100多米;完成人饮工程、机耕路工程改造,建成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总面积2300亩、总长1.7万米的生态绿道精品工程。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