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民生短板 让百姓更幸福
东南网2月1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王永珍 赵锦飞)
“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民生”,是今年政府工作重点,也是参加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们的共同心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特别是老区贫困地区,他们建议,当前我省应主攻薄弱环节,补齐民生短板。
省人大代表、泰宁金湖旅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规划建设局局长曾凡人表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系列政策含金量高,但还应降低政策门槛,扩大政策效益。由于贫困县现代农业基础薄弱,不少农业企业是租赁土地而无法抵押贷款,且被列入“一区两园”的企业项目很少,无从享受贴息政策。建议对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未进行贷款的现代农业企业,将贴息补助调整为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采购资金补助给予扶持,并扩大贫困县现代农业项目的支持面。
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省人大代表、永安市光明医院院长熊星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着力点之一,建议加快形成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既解决基层医疗机构就诊人员不足的问题,也可缓解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状况。在制度设计上还应将民办医院纳入改革范畴,鼓励社会资本办医,方便群众就医。
省人大代表、罗源县委书记吴兰铮关注的是失海渔民养老保障机制问题。他说,因项目征用海域、水产资源减少等原因,许多渔民“失海”。对陆上农民而言,失去土地会有相应补偿,但“失海渔民”没有保障,许多渔民老无所依。应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相关社会保障制度。
在当前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织好基本民生安全保障网? 代表们纷纷建议,应加大改革力度,鼓励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
“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是保障教育公平的基础。”省人大代表、宁化县中沙乡下沙畲族村党支书雷旺金建议,应根据居住人口、生源数量就学交通距离等因素科学合理布局小学教学点,采取完小适当扩规模、在新农村建设规划点建分校等形式,统筹规划幼儿、小学教育,并推行农村办学条件标准化。在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的同时,制定优惠扶持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或合作开展学前教育办学。
“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是老龄化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省人大代表、中腾时代集团董事长陈雪峰建议,加快推进老龄工作迈向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进程,针对收入较高但又不愿离家的空巢老人,政府可尝试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完善居家养老的社区服务体系,并鼓励社会组织拓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对服务机构实行竞争性考核购买服务,提升社会养老服务质量。
民生改善,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才能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热情和才智,更好地建设新福建。省人大代表、泉州泉港区区长吴礼源建议,省里在构筑“底线民生”体系的同时,应逐步向更高水平的“质量民生”转变。除了在保障最低生活、完善社会救助等方面满足民众最基本生存需要外,还要致力提供更好的教育、工作、收入、环境、医疗服务等,提高百姓的幸福指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