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石头厝内部存在安全隐患 “早年建的都是单层石厝,两侧墙高,前后墙低。”在平潭敖东镇青观顶村,村委会主任魏文豪带着东南快报记者看到了这样的单层石厝。选用来盖房子的石头似乎不区分形状,也不遴选大小,都被码成了一面墙,这样构成的房屋多数矮小,只有一层楼高。 据魏文豪介绍,如今已经荒废的这些石厝,已有200多年历史。青观顶村的原住民当年从附近的渔庄村迁入,初到村落时,迫于当时生产能力和条件限制,只能到山上收集大小不一的石头堆叠成厝,平潭海边风沙大,由于当时没有钢筋水泥,村民都不敢建得太高,因此这种房屋只有一层楼高。 平潭人开始盖两层楼高的石头厝,是在解放之后。魏文豪介绍,随着工具的普及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石头厝的建造有所进步,原住民会利用工具切割石条来盖房子,解放后,不少人利用石条盖起了两层楼高的石厝。 “他们通常选用的是长4.5米,宽40公分,高15公分规格的石条来做楼板,架在墙上的凹槽里,一条条并排起来。”魏文豪说,有一些房子加盖了阳台的,整个阳台都由石条构成。当时也有一些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家庭会从岛外购进木材,使用木材做楼板,但那时并不多见。 据介绍,石厝整体落成后,就要选好上梁的黄道吉日,用上上等杉木,挂红灯、结红彩、放鞭炮,向大梁前后逐级铺下(梁),有次第讲究;钉上橼片之后再压上瓦片。瓦片相压也极为讲究,中间一片瓦片弓压在两边凹瓦上,形成水槽状,弓瓦上再压石块防风。四周边沿要用灰浆固定,前后挖槽要出檐三分之一,用于排水。 “石厝完工以后还要办酒席宴请亲友,讲究的地方可多了!”魏文豪是土生土长的平潭人,如今想起当初居住石头厝的感受,依旧觉得“冬暖夏凉”。 抗战期间石头厝曾是伏击侵略者的掩体 在整个平潭,石头厝随处可见。据《平潭县志》记载,唐宋时期,石头厝发展为多间组合的平房排屋,每间宽2米多,深3米多,墙体留小孔,以利采光通风。从清代中叶开始,平潭岛上结构完备的四扇厝终于出现……石结构,硬山屋顶,光厅暗房。这种“一房一厅”的宅式,沿袭至民国时期。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