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文化 > 正文

挡风沙御外敌的平潭石头厝 历史可追溯至唐宋年间

2015-02-03 07:44:49 陈雪芳 来源:东南快报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四扇厝﹄是平潭石头厝的主要类型

东快讯 (记者 陈雪芳 通讯员 欣桐 文/图)“平潭岛,实在好,起石厝,像碉堡。”在平潭,随处可见层层叠叠的石头堆叠而成的石头房子,青瓦灰石铺在一个又一个小岛上。

据《平潭县志》,这石头厝的历史可以从几百年前的唐宋时期说起,乱毛石砌成的单底层石屋到砖石结构的两层建筑;排厝之后出现的四扇厝及六扇厝;窗棂上的镌花刻鸟,门厅上的书画点缀……

1月26日,东南快报记者前往平潭,探访守护在海边数百年的石头厝。

就地取材的花岗岩造就了石头厝

车子驶到海峡大桥那一头,登岛便可见整块整块大石条砌成的屋子伫立在岸边,一座座形似碉堡;在平潭的各个乡镇,这样的房子更是数不胜数。据介绍,平潭的花岗岩产量极为丰富,旧时由于交通不便,当地原住民只能就地取材,选用花岗岩盖房子。因此有些年岁的石厝,浑身上下都是石头。

“未起厝,先下基”。平潭人在盖房子(当地人称“起厝”)之前,要先选个黄道吉日,挖好两米宽,一米深的大沟做地基,填入基石。此外,还要按照玄学习俗,在后墙正中砌三块方石做奠基,底部用硬币垫着,求安图财。

有的石头厝内部存在安全隐患

“早年建的都是单层石厝,两侧墙高,前后墙低。”在平潭敖东镇青观顶村,村委会主任魏文豪带着东南快报记者看到了这样的单层石厝。选用来盖房子的石头似乎不区分形状,也不遴选大小,都被码成了一面墙,这样构成的房屋多数矮小,只有一层楼高。

据魏文豪介绍,如今已经荒废的这些石厝,已有200多年历史。青观顶村的原住民当年从附近的渔庄村迁入,初到村落时,迫于当时生产能力和条件限制,只能到山上收集大小不一的石头堆叠成厝,平潭海边风沙大,由于当时没有钢筋水泥,村民都不敢建得太高,因此这种房屋只有一层楼高。

平潭人开始盖两层楼高的石头厝,是在解放之后。魏文豪介绍,随着工具的普及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石头厝的建造有所进步,原住民会利用工具切割石条来盖房子,解放后,不少人利用石条盖起了两层楼高的石厝。

“他们通常选用的是长4.5米,宽40公分,高15公分规格的石条来做楼板,架在墙上的凹槽里,一条条并排起来。”魏文豪说,有一些房子加盖了阳台的,整个阳台都由石条构成。当时也有一些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家庭会从岛外购进木材,使用木材做楼板,但那时并不多见。

据介绍,石厝整体落成后,就要选好上梁的黄道吉日,用上上等杉木,挂红灯、结红彩、放鞭炮,向大梁前后逐级铺下(梁),有次第讲究;钉上橼片之后再压上瓦片。瓦片相压也极为讲究,中间一片瓦片弓压在两边凹瓦上,形成水槽状,弓瓦上再压石块防风。四周边沿要用灰浆固定,前后挖槽要出檐三分之一,用于排水。

“石厝完工以后还要办酒席宴请亲友,讲究的地方可多了!”魏文豪是土生土长的平潭人,如今想起当初居住石头厝的感受,依旧觉得“冬暖夏凉”。

抗战期间石头厝曾是伏击侵略者的掩体

在整个平潭,石头厝随处可见。据《平潭县志》记载,唐宋时期,石头厝发展为多间组合的平房排屋,每间宽2米多,深3米多,墙体留小孔,以利采光通风。从清代中叶开始,平潭岛上结构完备的四扇厝终于出现……石结构,硬山屋顶,光厅暗房。这种“一房一厅”的宅式,沿袭至民国时期。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农村住宅开始改变旧四扇模式,采用浅房、大窗,以通几增光;房屋结构由石土结构向混合结合、框架结构发展,屋数也由双层向多层发展。

曾担任过《平潭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的张伟翔说,平潭石头厝渗透着独特的海洋文化底蕴,是平潭人历代渔牧、农耕文明的结晶。他介绍,平潭的石头厝,特色就是屋顶瓦片压石块,窗户一律开小窗,并辅有石条窗栏,远远望去,宛若神秘庄严的“碉堡”。据老一辈的平潭人称,抗日战争期间,石头厝俨然是一座座伏击侵略者的最佳掩体,从石头厝小窗、石洞中伸出的长枪短炮,不仅悄悄了结了侵略者的性命,更让侵略者心惊胆战,狠狠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不过,石头厝像“碉堡”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能够遮挡风沙。据了解,随着时代变迁,平潭的石头厝逐渐形成了建筑风格,虽然外表简陋,里面却大有文章。

“四扇厝”的“留码头”构造全国少见

据介绍,平潭的石头厝从结构上归类,主要有三种类型。“四扇厝”是平潭石头厝的主要类型,它出现于清代中叶以后,类似于莆田的四目厅,通常是不出檐的或只出半檐。张伟翔介绍说:“四扇厝”以单进四扇房为主,房内左右两侧为房,分前后房;中为厅堂,也分前厅与后厅,后厅一般用作厨房、杂物间、仓库,或用于放置渔、农生产用具。

东南快报记者仔细观察部分石头厝,发现有的房子像是缺了一角,并不完整,房屋边角常留下锯齿状堆砌的石块。“这是平潭石头厝的特色,全国少见,俗称‘留码头’。”据平潭敖东镇宣传委员介绍,以前多数农家在建“四扇厝”过程中,因资金不足,就先盖左房和大厅,右边厅墙出现“虎齿墙”(俗称“留码头”),主要是为了便于今后建房的衔接,预留余地。平潭的民居后来大都以“四扇厝”为主,因为这种构造的房屋留有前厅、左右侧房,后面又有杂物间,适合一家人居住,特别适合旧式的大家庭。

《平潭县志》记载,除了这“四扇厝”之外,当时还有不少宦官和富户在建造房屋时比较讲究。因此还有一种是官邸府第的石头厝。据介绍,平潭历史上产生了许多骁勇善战的水师,仅平潭籍的水师提督就有六位,总兵十二位,这些水师官员告老还乡后,皇帝往往御赐赏银安置家产,比如“詹厝”就是詹功显提督府的大宅院,“江厝”是总兵江继芸的府第。旧时平潭有詹、江、卢、陈四大古民居,这些非富即贵的官宦人家的大厝,多为闽南红砖石构,木构窗花精雕细刻,柱础为石材,木柱承梁,规模恢弘、气派不凡。

在平潭人看来,石头厝是平潭古村落、古民居文化的承载。

大量“空巢”的石头厝亟待保护

平潭地处台湾海峡,地理位置特殊,历史上又是历代兵家力争之地,加上地域性特点,平潭的古民居不同于北方大地和江南水乡的民居,也有别于南方山区的土楼。

海岛古民居既承袭汉人的中原传统,又深受闽越人海洋文化的影响,创造出具有平潭海岛特色的民居建筑。

“一栋古厝的背后往往都有一段故事或是一个传奇,它承载着历史或者延续着对侨、对台的渊源。”张伟翔说,平潭与台湾早在清代就进行两岸换防守卫,这些古厝都是当年经济繁荣鼎盛时期的见证,亦是研究闽台交流史的重要文物。

据他介绍,平潭居民对石头厝保护意识还相对淡薄,不少石头厝及周边环境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有的建筑表面虽然完好,内部却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加之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推进,出现了大量的石头厝“空巢”现象。在他看来,保护古民居,就是保存平潭的历史文化,续写海岛人的生活。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