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村民自费筹建福建省首家乡土记忆馆
2015-02-12 11:48:4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1953年中国人民大学毕业证书 东南网2月11日讯(通讯员 梁白瑜 陈剑虎 陈天生)村民自筹乡土记忆馆?福建省首家?是的,你没有看错。在闽南永春县东关镇外碧村,这座2000多村民的小山村目前正在筹建福建省首家乡土记忆馆:永春乡土记忆馆。该馆名由北京大学教授龚鹏程题。 为了留住乡愁 “永春是乡愁诗的发源地,留在乡愁是我们应该努力去做的事,创建乡土记忆馆就是为了留下乡愁。这座记忆馆将是福建省首家,没错,是首家。”中国社科院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当代宗教研究所副主任陈进国是这座乡土记忆馆的倡导者,他说,筹建中的乡土记忆馆主要取材于永春的东关、东平、湖洋、外山以及南安的向阳、九都,“这些村镇都在以东关桥为圆心的方圆五里之内。在未动手收集资料之前,都不知道资源如此丰富。其中多华侨和多民族融合是最大的特点。” 东关桥是早期永春人出洋的必经之路,周边地区多有华侨的痕迹。1911年,爱国华侨颜穆闻在这里创办永春北硿华侨垦殖公司;1917年,华侨李辉芳、李载起等人集资在此创办永春华兴种植实业有限公司;1938年,太平、外碧两村海外族亲集资创办的太平种植公司也在这里。此外,这一带也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南洋大批难侨的主要安置地。1953年为安置被迫害回国的东南亚难贫侨建立的永春北硿华侨垦殖场,它的前身就是爱国华侨颜穆闻于1911年创办的永春北硿华侨垦殖公司,北硿华侨垦殖场在最初的10年间,就安置难贫侨超过3000人。 “仅仅外碧村,就有几千名侨亲分布世界各地。因此,我们希望将海内外往来的一些信件、物件收集起来,以便保护和传承。”陈进国说,此外,内碧村的干氏是蒙古黄金家族传人、南美村的夏氏是‘海回’(自海上来的回族)后人,内碧村的蓝氏和山城村的雷氏则是畲族,这些少数民族与汉族人一起生活生产,如今已融为一家。而他们各自的民族文化也是这个地方乡土记忆构成的一部分。仅仅将他们各家的族谱收集起来就已然是一部小小的区域发展史,它们可以反映唐宋以来这个地方的发展情况。永春乡土记忆馆希望能为留住文化乡愁做一点事。 |
相关阅读:
- [ 02-12]泉州永春启动实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
- [ 02-10]永春县审计局认真传达学习贯彻全县工作会议精神
- [ 02-09][书记县长在忙啥]永春县委书记县长检查县医院新院搬迁工作
- [ 02-09]永春县审计局参加“热血送暖为生命接力”无偿献血活动
- [ 02-04]车祸遇难赔偿未依法分割 永春一岳父母状告女婿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