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文化 > 正文

南靖竹马戏 何时再奔腾

2015-03-14 09:11:24 张辉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首先让林朝元感到欣慰的是,编制竹马的手艺终于后继有人。

1994年出生的林杰炜,从10岁开始就跟着爷爷林朝元打下手,并逐渐掌握了竹马制作与表演的基本手艺。目前在漳州从事户外广告制作的他已是南靖竹马戏的县级传承人。林朝元还有两个学徒,已经学习了几年基本技法。

南靖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副主任沈荣土认为,非遗保护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当地传承。2005年,南靖启动了竹马戏的申遗工作。当地文化部门专门制定了抢救保护计划,对竹马戏剧目、曲目、历史等情况进行收集整理,收集了不少珍贵资料和剧本。

如今,在许多大型活动中,南靖人都可以看到竹马戏元素。2009年,县非遗中心下属的表演团队开始进驻南靖土楼,在云水谣和塔下村设立非遗保护传承展演中心,对竹马戏进行重新编排与包装,常年对外进行公益演出。

政府层面的重视让这匹“老马”恢复了一些生机。“如今竹马戏的氛围浓多了,很多村民都主动参与表演活动,筹备时缺个啥,大家还会主动添置。”新村村党支部书记刘建辉说。

刘建辉认为,经费的缺乏,仍是竹马戏传承最大的障碍。根据当前政策,仅有国家级与省级非遗传承人可以分别享受每年1万元与3000元的补助。这也就意味着,在南靖,仅有林朝元与林如柏能享受3000元的补助。“竹马戏的编排、道具、演出等都需要经费,要让传承人的贡献与价值得到体现,也需要一定的经济激励。”沈荣土说,“缺人、缺钱,竹马戏的保护工作难有实质性进展。”

“就算再远,我都会回来”

抢救竹马,并非一朝一夕。这匹“老马”的出路在哪里?同为非遗项目,漳州的剪纸、漳绣已经初步走出了一条产业化道路。南靖竹马戏,能否作为后来者搭上文化产业的班车呢?

“产业化发展的前提是要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但是竹马戏更多是一项地方民俗,很难进行开发。”谢锦仁表示,地方剧种受到地方语言限制,受众有限,即使是作为福建五大剧种之一的芗剧,也面临着缺少观众的尴尬,如今基本上都靠政策支持而勉强维持生存。

对于南靖竹马戏的未来,谢锦仁认为漳浦县的经验值得借鉴。漳浦竹马戏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在表现形式上与南靖有很大的不同。2009年,漳浦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竹马戏艺术之乡”。近年来,为了更好地传承这一文化,漳浦将其引入校园,在中小学、幼儿园开设传习所,实现传承从娃娃抓起。同时,漳浦还积极与台湾开展交流。2012年,漳浦将当地剪纸艺术与竹马戏相融合,首次让竹马戏中的人物游刃于刀剪之下,并组团赴台参加歌仔戏艺术节的演出,反响不俗。

此外,作为一门依靠口耳相传的手艺,及时做好抢救性保护尤为重要。集美大学音乐学院教师张胜环多次对南靖竹马戏进行实地调研。她认为,未来相关文化部门应该发掘竹马戏的历史沿革,并建立竹马戏档案,将竹马戏的文字、音像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存档。同时,应开展竹马戏理论研究工作,研究其进一步传承与发展的对策。

谈及竹马戏的未来,比起爷爷林朝元的些许无奈,林杰炜显得很坚定:“既然做了这个,就尽力地传承下去吧,以后不管走多远,我都会回来的。”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