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民居期盼“活”得更精彩
2015-04-12 08:56:0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为数众多的古民居,是我省的一份宝贵财产。作为传统文化传承的一项重要工程,古民居保护我省有成功案例,也遇到不少问题。请看记者来自莆田的报道—— 东南网4月12日报道 福建日报记者 陈荣富 通讯员 林亦霞 吴美琳 近年来,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和“美丽乡村”建设中,莆田城区内,一些年代久远的古建筑、古民居,没有被拆除,反而还被规划成一处处文化园区,成为新的风景线;乡村里,充满历史气息的古村落正受到关注,并被加以保护和开发利用,焕发生机。然而,再发展的道路还存在大同小异的难题有待突破。 旧城改造:开发为文保让路 近日,记者经过324国道涵江塘北路段,但见一整片旧民房已被拆除。空旷的工地上,唯有涵江圣母玫瑰天主堂得以原址保留下来。 这个教堂是清代道光年间由西班牙传教士始建,占地约五亩。这座哥特式礼拜堂,由8根方柱撑起顶部拼木天穹,两侧罗马式大窗镶嵌着百叶窗扇,尽显西式建筑风格。1993年6月,该教堂被定为市级文保单位。 “这个教堂承载着数代人的记忆,能保留下来,太好了。”住在附近的老人们说。 在城市建设中,古建筑或有特色的古民居被原址保留下来的,不止一座教堂。 与塘北片区相邻的,是正在改造的洋下旧片区,区内的马兰顺侨宅也被原址保护下来。 “这幢楼是我爷爷出资兴建的。”还住在侨宅内的林忠贵已经77岁了,他介绍说,民国初年,爷爷林天顺前往印尼经营自行车店,于20世纪30年代返乡,到涵江下洋村购地而建。因为当时像林天顺这样闯南洋的人被称为“马兰客”,他的侨宅因此得到“马兰顺”的称呼。 这座侨宅展示了20世纪初南洋侨民归乡定居的生活样本,是研究莆仙侨民历史的重要涉侨文物,先后被莆田市、福建省列入优秀近现代建筑名录。 与马兰顺侨宅一样,在旧城改造中被规划保护下来的还有见证涵江昔日与外界水上通商的“东方廿五坎”店铺,有并列3座3进3落的杨氏古民居,有以红砖、燕尾脊凸显地方特色的“萝苜田”红色建筑群。 涵江区委书记沈伯麟说,当初在做城区规划时,就决定把侨宅、古民居保留下来,并规划建成一个个以侨宅、古社为中心的文化广场,在繁华的商圈呈现浓郁的文化气息,提升城区的文化品位。 |
相关阅读:
- [ 04-06]培田古民居举办乡建论坛 台湾教授分享社区营造经验
- [ 04-01]翠郊古民居 祥云映榕城 探访湄洲妈祖故居
- [ 03-12]长乐“文明院”两个柱座被盗 古民居再遇贼手
- [ 03-12]武夷山志愿消防队——古民居下一片橘红色的风景
- [ 02-02]福州代表团提案:保护古村古民居 关爱孕期女职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