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福建经济 > 正文

厦门:转型升级进行时

2015-05-29 08:56:23 林世雄 潘抒捷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渡港区记者 施辰静 摄

东南网5月29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林世雄 潘抒捷)

20日至22日,省委省政府工作检查组冒雨检查了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厦门六个区以及厦门火炬高新区等地。厦门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推进城市、社会、产业三大转型所呈现出的新亮点、新成效,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产业转型

“芯片”俗称集成电路,被喻为信息技术产业的“粮食”,也是所有整机设备的“心脏”。

“1块钱的芯片,可以带动50块钱的产业链。”业内人士透露。

今年3月,由全球集成电路巨头台湾联华电子股份 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福建省重点项目——联芯集成电路在厦门破土动建。这个投资62亿美元的“巨无霸”,是集成电路价值链核心环节项目,又有世界级制造技术作支撑,科技含量高、产业吸附能力强,将助推厦门完成“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装备与材料”的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布局。

 
厦门软件园二期记者 施辰静 摄
 
透过这个项目,厦门打造千亿产业链(群)的思路跃然眼前:市委市政府以产业转型、提升城市竞争力为手段,强化工作班子、产业政策、园区平台、路线图、项目库、招商等“六个要素”配置,认真梳理产业链,重点推进龙头大项目,补足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和缺失环节,使得产业向高端、高附加值发展。

成效正在显现,优势产业开始向厦门聚集。去年,机械、电子两大支柱产业产值320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5.3%,平板显示产业链产值率先突破千亿元,厦门成为国内光电产业、显示产业发展最迅猛的地区之一。厦门生物医药港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试点”,生物与新医药产业链产值同比增长11.3%。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

创新驱动,是厦门产业转型升级的另一个切入点。厦门加快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三大科技创新载体,实行“产业研究院+产业中试示范基地+产业化基地”的运行模式,有力地消除了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

为突破空间资源制约,厦门推出了智慧名城行动,把信息化融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之中,以信息化带动“四化”同步发展。随着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建设加快推进,软件信息服务业、限额以上网络零售、离岸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有效带动了新型工业化。

  集美新城历经五年建设,呈现欣欣向荣景象。 黄少毅摄

城市转型

厦门曾在相关规划中找出了12.4万处差异图斑,从而盘活了55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指标。这两个数字,对寸土寸金的厦门来说,意义不言而喻。

2013年5月,厦门提出《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去年,厦门确立了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行动计划;今年,厦门“多规合一”工作,形成了全市统一的空间规划“一张蓝图”。

坚持“一张蓝图管到底”,厦门按照生态区、产业集聚区、城市生活区等三类主体功能区,对全市空间进行划分,并明确各主体功能区的开发策略,“让该干什么的地方干什么”;按照主体功能、事务责任和财力支出配套的原则,建立符合区、镇、街功能定位和政府部门等各自职能特点的功能差异化综合考核评价方法,实现“干什么就考评什么”。蓝图落实到空间上,厦门拉开城市框架,加快建设厦门岛市级中心、东部市级中心和海沧、集美、同安、翔安等区级中心,拓展形成“一岛一带多中心”的空间格局。

“跨岛”的步伐已经迈开。这意味着厦门的规划发展不再单纯以岛内为中心,而是开始向多中心组团的格局转变。从此,过去受限于单中心城市结构而建设滞后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迎来了好时期:轨道交通、翔安机场、海沧新港区和城市快速道路网体系加快规划建设,地铁1号线全面施工、2号线跨海段正式动工、高崎机场T4航站楼建成启用、厦成高速建成通车……大港口、大物流、大路网建设,进一步增强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也将大大提高城市承载力。

城市的承载力在增强,宜居度也得到了提升。厦门的城镇化发展摆脱了片面追求规模、空间、数量的做法,逐步向追求公共服务、生活素质和城市文化等内涵转变,大力抓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环境整治与提升风貌、修复生态、塑造特色、促进发展紧密结合,打造宜居宜业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

 

风景旖旎的湖里五缘湾湿地公园。黄少毅 摄

社会转型

针对老百姓的各种宜居需求,厦门推出教育提升工程、医疗康体工程、住房安居工程、便捷交通工程、城市配套功能完善工程等,通过行动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群众。

2.3万个!这是新增学位的数字。厦门积极推动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与名校岛外实质办学工作,新建成中小学项目17个。

18.3万人!这是新增就业人口的数字。厦门积极落实各项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服务,强化信息引导,着力抓好被征地农民和海域退养渔民、城市贫困居民等重点就业援助群体的帮扶解困。

310元!这是企业退休人员人均月增基本养老金的金额。厦门加快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目前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已达2838元,整体水平居全国第四名。

……

一组组数字,勾勒出了居民不断上升的幸福指数。

收入倍增、文化提升、健康生活,老百姓也有了参与社区治理的意愿。

漫步在曾厝垵的五街十八巷,“小清新”“文艺范”的气息扑面而来。

不久前,一场公众咨询会在社区里火热进行,居民们不仅积极为社区改造提出意见,还与城市规划专业人士展开热烈探讨。这个昔日的海岛渔村通过问计于民、自治管理,逐渐转变为人们口中的“中国最文艺渔村”。

城中村转型升级的曾厝垵模式,是共同缔造的一个缩影。“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近两年来,像曾厝垵这样“美丽蜕变”的社区还有很多——同安、海沧区探索实践以楼宇居民小组、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的“微治理”形式;同安区新民镇溪林村把村民参与自治的制度以村规民约的形式,编写“微法典”发到每个村民手中;海沧区借力“智慧社区”建设,拓展参与内容和自治事项范围……一批不同类型社区的典型和样板,初步探索形成了一套创新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

这样的转型,不仅激活了群众的创造力,构建了社会治理的新理念,更为建设美丽厦门凝聚了共识、找到了路径。不久前,厦门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实现了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实现了经济与社会同发展,城市与市民共成长,创建与成果共分享。

 

“中国最文艺渔村”曾厝垵 记者 施辰静 摄

评论>>>

改革创新,厦门发展的驱动力

厦门去年以占全省1.3%的土地,创造出占全省13.6%的生产总值、24%的财政收入和近50%的进出口总额,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绩单。然而,转型升级仍然任重道远,新一轮改革开放亟需突破。

怎么办?

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生机,哪里有创新哪里就有活力。

不产石油的厦门,把加快建设石油交易中心纳入繁荣临港产业等千亿产业集群规划,去年交易额近3000亿元,当年入库税收超亿元。石油中心的成功生动地说明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谁能创造更多的比较优势,谁就能在发展中占据主动。坚持改革创新,拿出真招实干,除了强化已经在发挥作用的优势,还能“无”中生“有”地挖掘出新的优势。

改革创新不仅可以创造优势,还能够突破难题。

经多年发展,资源与空间局限掣肘厦门的进一步发展。面对难题,厦门推开“多规合一”改革,找出规划12.4万处“打架”的地方,盘活了55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为发展找到了空间与出路。在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或许还将遇到更棘手的问题,面临更大的压力。比如土地如何保证?资金如何筹措?破解这些难题,改革创新仍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改革创新不是空谈,也不可能有现成的路子可循,因而要有敢闯敢试的精神和魄力。就厦门的实际情况来看,自贸试验区要敢于打破习惯思维和条条框框,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尽快形成更多的可推广复制的经验;各区各部门要主动对接自贸试验区的创新做法,承接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溢出效应,全面实施“多规合一”,深入推进简政放权,用“闯”的劲头走出一条好路,干出一番事业。

改革创新还要有奋发进取的态度和行动。相关部门应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改善创新创业环境,加大金融对创新的支持力度。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工作的重要遵循,通过“大学习、大讨论”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取得成效作为衡量标准,不断改进工作、推进发展。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相信坚持改革创新的厦门,一定能够顺利推进产业转型、城市转型与社会转型,开创发展的新局面。

 
由老厂房改造而成的厦门海峡两岸建筑设计文化创意产业园。记者 施辰静 摄
 
   发展亮点
 

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

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于去年12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总面积43.78平方公里,包括两岸贸易中心核心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海沧港区。福建自贸试验区自今年4月21日揭牌以来,厦门片区在建立“三互”口岸监管机制、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企业设立“一照一号”服务模式等方面取得突破。今年初以来,厦门片区新引进企业740家,注册资本金81亿元,同比增长340%。

厦门石油交易中心

厦门石油交易中心项目所在的泰地·海西是省市重点项目,总投资45亿元,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交易中心办公面积7000平方米。石油交易中心自2010年9月运营以来,发展迅猛,目前入驻会员企业近322家,去年交易额近3000亿元,当年入库税收超亿元。据了解,交易中心将与美国洲际交易所合作,未来将打造“生产资料领域的阿里巴巴”,一年的交易额将数以十万亿元计,形成“浙有阿里巴巴、闽有厦门石油交易中心”的格局。

商事制度改革

重点在放宽市场主体准入、年检改年报、构建商事主体信用体系和明确后续监管部门职责等四个方面率先创新,形成厦门模式在全国推广。去年共核准新设各类商事主体7万多户,同比增长80%。民间投资同比增长41.5%,占各类社会投资比重超过四成。

“多规合一”

初步形成“一张图、一个平台、一张表格、一套机制”的城市空间规划体系,同步推进审批流程再造,优化审批环节,项目审批时间大幅缩短,建设项目总审批时限由原来的122个工作日缩短到49个工作日,前期工作总时限压缩1/3以上。率先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明确全市各区主体功能,并细分到各街镇,切实做到“让该干什么的地方干什么”,在此基础上建立差异化综合考核办法,率先实施“干什么就考评什么”。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