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泉州,续写丝路传奇
东南网11月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刘益清 林剑波)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在泉州开幕前夕,泉州被确定为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永久举办地。该艺术节由文化部与福建省政府主办,每两年举办一届。这是对泉州海丝历史地位的再次肯定,更是对泉州建设“一带一路”的新期待。
更高起点又出发,活力泉州将续写丝路传奇。
活力泉州,续写丝路传奇
“历史上,这里濒临泉州古港区,是海上丝绸之路启航的地方。”11月5日,在九日山风景区,南安市九日山文管所原所长胡家其说,古代船舶靠风航行,每当出航时,泉州地方官都要到此举行典礼,向山上的海神通远王祈求一帆风顺。
九日山地处南安市丰州镇,距泉州市区约7公里,目前是国家5A级景区清源山的一部分。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见证者,这座山上还保留着10方历代祈风石刻。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队来到九日山,留下一方中英文石刻。
历经千年风雨,泉州仍存有大量海丝文化遗存,包括清净寺、开元寺等18处海丝申遗考察点。
史料记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泉州曾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过往来。在从事海上货物贸易的同时,泉州还向外输出茶文化、陶瓷文化、丝绸文化,并引入域外文化,形成光辉绚烂的海丝文化。其中,多种外来宗教文化共处一城,格外引人注目。数据显示,泉州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700多处,其中世界级4个、国家级31个,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
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展示着200多方宗教石刻,大部分是宋元时期的。“馆内有一方碑刻,其主人是罗马教皇派到东方的一个传教士。在碑刻出土时,还有一封信件,记录了各类宗教在泉州和谐共处的细节,为后人还原了泉州多元文化的历史镜头。”馆长丁毓玲说。
对海丝历史文化资源,泉州历来爱护有加。10年前,该市就出台法规,禁止在海丝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区进行有损文物的活动。近年来,泉州又投入上亿元资金,对开元寺、文兴码头、天后宫等重点文物单位进行修缮,升级消防安全设施,整体维护20个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并通过数字化处理,有机整合海丝文化资源。此外,泉州还通过设立海丝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扶持海丝专题研究机构发展等措施,加大对海丝文化资源的保护、发掘、传承力度。
2013年,凭借雄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尤其是海丝文化的璀璨之光,泉州和日本横滨、韩国光州一同获评首届“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开启了古城文化复兴计划,实施“古城—古港—新区—全域联动”系列项目建设,促进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
“泉州成为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海丝历史文化功不可没,与泉州历史上扮演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角色分不开。”泉州市委书记郑新聪说。
对接“一带一路”,增创发展优势
“古时候,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往外输出陶瓷和茶叶,在全球化的新时代,泉州更要加强同海丝地区的合作。”省工艺美术大师苏献忠说,2013年,他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内格勒博物馆举办个人作品展。以此为起点,他将沿海上丝绸之路,再到德国、法国、英国办展。
苏献忠的话,代表泉州眼下大多人的心声。如今,泉州人正愈发热络地与“海丝”沿线地区的友人进行交流与合作。
去年6月,首届中国与阿拉伯城市论坛在泉州召开。活动期间,泉州提出成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并分别与突尼斯苏斯市、苏丹喀土穆州签署友好意向书。
同年12月,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泉州举行,《泉州倡议书》获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代表一致通过。
以“东亚文化之都”为契机,近两年来,泉州与韩国光州、日本横滨间的文化交流项目约30项,带动了海丝沿线东亚区域的文化合作。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泉州在国内地级市中率先提出建设海丝先行区的战略目标,并制定《福建省泉州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总体方案》《泉州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先行示范区战略规划》。目前,泉州建设海丝先行区正式列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根据海丝先行区建设的《总体方案》,泉州已甄选生成一批支撑力、带动力强的项目,涵盖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经贸合作、文化旅游发展、社团人员交流等领域,主要包括泉州新机场、泉州当代艺术馆等,初步构建起海丝建设的关键项目支点。比如,对接海丝进出口贸易大市场的新兴业态蓬勃发展,中兴海丝路跨境电商项目不到一年就实现交易额2亿元,随着出口、进口和自营产品官方商城三大平台陆续上线,预计至2016年交易额可放大至近百亿元。
为推进同海丝沿线地区的经贸合作,泉州以服务产业和贸易发展为目标,策划生成一系列博览会和展会,在海外开展“泉州品牌海丝行”系列活动,深度拓展东盟、中东、非洲、南亚等重点市场。2014年,泉州与海丝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达157.6亿美元,约占全市贸易总量的51%,中东和东盟分别成为泉州市第一和第二大贸易伙伴。
正如郑新聪所说:“泉州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将历史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新的发展机遇,以文化引领、经贸合作、互联互通、互惠互利为主线,争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