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民生 > 正文

两岸首个余光中文学馆:一扇跨越海峡的文学窗口

2015-11-12 07:30:0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这里是文化振兴的平台

“不仅仅是观光,还可以带动文化教育的振兴。”早在2012年奠基仪式上,余光中对永春建设余光中文学馆就表示过肯定。

“近年来,永春县开始充分挖掘包括白鹤拳、佛手茶以及纸织画在内的地方特色文化,同时挖掘余光中先生这一名人文化。”永春县委书记林锦明说,2012年,为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永春县投入600多万元编排以其诗作《乡愁》作为背景的交响诗剧《乡愁》。

“余光中文学馆的投用,不仅可以构建对台对外交流的有效载体,打造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扩大杰出名人的文学影响力和永春知名度;同时还可建设为余光中文学研究的基地和余光中文学作品的展示平台。”林锦明说。

除此之外,该县还将把余光中文学馆打造为“乡愁”的发源地及永春文化旅游的代表,做强该县文化生态旅游品牌。

据介绍,随着余光中文学馆投用,该县还将常态性演出交响诗剧《乡愁》,并展示永春民俗以及纸织画、漆篮、南音、白鹤拳等民间文化艺术,打造一条“闻香品茶、游园看戏、赏花练拳”的精品文化旅游线路。

余光中: 这里有我最深的原乡情结

“我从1992年到现在23年间,已经回大陆60次以上,有时候一年回来七八次。因为文化,乡思、乡愁不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余光中说,如今两岸在文化上交流非常频繁。每每提到大陆,提到泉州和永春,他总是动容地说:“这里有我最深的原乡情结!”

“父亲生在永春桃城镇洋上村,我出生在南京,只在小时候回来住了半年。但平常在江苏,父亲跟我们或者跟朋友聊天时,我常听他讲起五里街、云龙桥还有很多永春的事情,所以印象非常之深。”余光中说。

“第一次,准备筹建文学馆时,我回来看了现场。第二次回来,大楼框架就已盖好了,但还没布馆。第三次是今年9月来,到现在不到两个月时间,没想到已经完成了布馆。”余光中说,家乡为自己做了很多事,是原来想不到的,“令我一家深深感动,文学馆的建设,对民族文化传承是一个贡献,文化的作用可以绵延百年、千年”。

“我这次就是专为余光中文学馆回来,这里藏着我对父亲的回忆,是我感情的原乡。”余光中说,“在生活上,父亲对我的影响没有母亲那么大;但我之所以走上文学道路,却是因为父亲,我内心怀着对中国古典文学的深情。”

“12岁时,父亲开始教我读《古文观止》等选集,在这方面给我破土、启蒙,当时读的大多是偏重理论性的文章。后来舅舅继续教我古文,那时大多是古文美文了,如《赤壁赋》《滕王阁序》《阿房宫赋》等。”余光中说,“这期的《桃源乡讯》,刊发了我四天前刚写的一首诗《五株荔树》,写的就是故乡的古厝及屋后的荔枝树。”

余光中今年已88虚岁,谈到至今能保持这么旺盛的文学创作的动力,余光中说,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中文的热爱,它是母语,这是自己对文化母亲的向往和反哺,“这是我创作不竭的源泉”。

“两岸民间文化交流同根同种,不需要翻译,这就是血浓于水的一种表现。”余光中说,两岸的文化交流,最自然、最基本、最靠近人性的是同乡会。闽南人或者客家人回来寻根,跟同乡会的关系很大,“在同乡会里,大家最怀念的就是乡音,这是经过时间积累加上历史文化积淀的”。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