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今日要闻 > 正文

东南网事:漳州一小区停车位“只售不租”引质疑

2015-12-24 08:08:0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林晨  
分享到:


2015年12月24日福建日报东南网事版主要稿件:

漳州一小区停车位“只售不租”引质疑

湖里金安社区:“六化”标准建设典范社区书院

中山大学“草坪禁令”引热议

东南网首家影视创作基地落户平和六成楼

八闽社会科学普及网法治建设有奖竞答活动幸运网友出炉

停车位配比低至0.2 一边是业主每天上演“抢车位”大战 一边是小区地下停车位闲置

漳州一小区停车位“只售不租”引质疑

小区入口,绿化带两侧停满了车。

东南网12月24日讯(本网记者 陈志远 陈惠华 文/图)网友“文少”近日在东南网《直通屏山——福建省委领导留言板》反映,自己所住的漳州龙文区东方广场小区地下停车位“只售不租”,许多未买车位的业主无法将车开进小区,“业主不得不把车停到小区旁的辅道上,但交警又三天两头抄牌”。

“小区停车位是否可以‘只售不租’?是否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该网友提出质疑。

业主:未购车位 无法开车进小区

11月27日,东南网记者来到位于漳州龙文区的荣昌东方广场,小区沿街的绿化带两侧停满了车辆,适逢下班高峰期,还有车辆陆续开了进来,通往小区大门的道路拥挤不堪。

业主们告诉记者,只有购买停车位的住户,才能刷停车卡将车开进小区。“当时买房子时,说停车位很多,地下可以停,外面也可以停。现在地下车位‘只售不租’,小区门口的临时停车位根本不够用。”业主吴先生说。

记者目测,该广场和小区大门两侧的空位上停了将近100辆车。为何这些业主不买小区车位呢?正在找停车位的业主许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小区车位租金360元/月,但买停车位要花16万元,“不划算”。

据悉,东方广场还规划有商场,除了要满足小区业主的停车以外,还要保证前来购物消费的市民停车。然而,该小区能停车的地方,除了小区内的地下停车场,就只有沿街广场上的临时停车位,应对庞大的停车需求,显然捉襟见肘。

开发商:车位配比偏低属正常

记者从荣昌东方广场小区物业处了解到,该小区一、二期共有1200多户,有地下停车位241个,没有地面停车位,停车位配比约为0.2。目前,一、二期入住率约50%,地下停车位已售出100多个,还有近百个未售出。

物业工作人员介绍,地下停车位确实“只售不租”,业主在小区停车只有两个途径:一是购买车位,二是从已购买车位的业主那儿租车位。

“现在很多业主一家都有两三部车,车辆越来越多,小区外也有设置临时停车位,但是毕竟车位有限,无法满足小区日益增长的车辆数量。”物业处工作人员说。

小区开发商荣昌(福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表示,停车位配比偏低的问题是正常的,也是按照政府相关部门审批配置的。对于未出售的停车位是否可以出租的问题,该负责人表示,“以后再说”。

声音:应保障业主使用车位权利

走访中,不少业主认为,车位是楼盘的重要配套设施,业主理应有权使用。“可以有偿提供,但不能以‘只售不租’或‘只租不售’的形式剥夺业主的选择权。”一陈姓业主说,禁止没有车位的业主开车进入小区,明显是逼迫业主购买车位,损害了业主的合法权益。

小区的停车位是否可以“只售不租”呢?东南网记者致电漳州市物业管理站。该站站长助理陈先生介绍,小区停车位产权属于开发商所有,且开发商有完整的预售证等证明,是有权只出售不出租的;但是,开发商在规划时应考虑业主的停车问题,适当增加停车位以满足业主停车需求。对此,漳州建达律师事务所杨健律师也给出了同样的说法。

记者从漳州市住建局官方网站查询得知,东方广场小区地下停车位产权确属开发商,且有预售证。

法律界人士认为,破解停车难题,政府应该做好引导,增加公共停车位,或者对小区停车位进行政府指导价;而开发商在建设楼盘时,显然应在车位规划布局方面下功夫,让车位结构更为合理。

湖里金安社区:“六化”标准建设典范社区书院

东南网12月24日讯(本网记者 邹玒 文洁)16日上午,厦门市湖里区金安社区的活动室很热闹。一堂来自专业教练的瑜伽课,让平时很少运动的居民们彻彻底底地放松了身心。

课后,11岁的小林和奶奶一起,在告示板上贴了个笑脸。

每周,这儿的社区书院都有不同的课程。如今,几乎所有的居民都是这儿的学员。

有“标配”,更细致服务居民

亮堂堂的大教室,门口贴着课程表,还有意见簿、学习园地——这些,都是湖里区为社区书院提出的“标配”。

不过,对来这里上课的居民来说,硬件好,软件更重要。金安社区书院有46名老师,提供20多种不同的课程。“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学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还能接触那些原本想也没想过的课。”63岁的鲁阿姨表示,自己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她还告诉一起玩的朋友一起来上课。

除了来自市、区的专家讲师团,社区还努力整合和培育出一支适合社区居民的专业授课团队。周锡声老师在退休前曾经在合唱团学习过,如今他把自己所学都教给居民,他的课堂也是“人气爆棚”。

居民们还可以为“社区书院”开“书单”——想要学的东西,只要人多、需求大,社区就尽量满足。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其中,分享学习快乐,定期开展经验总结,逐步提升办学质量,课程有意义、居民有收获。

常交流,居民更有归属感

如今,最让金安社区居民们自豪的是,社区书院已经融入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居民吴海青喜欢拉二胡,他有一个心愿,就是组织一个民乐队,但都未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通过在书院的多次交流,今年9月,一支14人的“小小民乐队”登场了。

“每一次课,都是一次交流。”吴海青说,常态化开展的社区书院活动,让他和民乐队的队员们学习常态化,交流也常态化了。现在,只要社区一办活动,民乐队的队员们都是重要演员,这也带动了更多居民的加入。

金安社区书院学员覆盖面广、参与意识强,为此,社区还组建议事会,组织学员为社区建设出谋划策。议事内容涵盖社区书院建设、社区自治管理、社区服务保障等情况,参加议事会的人员主要由学员中具有广泛代表性和议事能力强的骨干组成。

为提高议事的法律依据,社区还选拔热心公共事务的党员、退休法官吴秀丹担任议事成员,对议事决议提供法律意见。如社区新制定的《金安社区文明行(停)车公约》,就是提交社区书院学员一起讨论和确定的。学员们针对小区停车堵塞主要路段现象、乱鸣喇叭及有车位不停、占用其他公共车位等问题,在公约中进行了规范。

是讲堂,也是更大的舞台

“互联网+”时代,就要有“互联网+”的思维。金安社区的网站、微信、QQ等信息化平台都已经变成了学习的园地,居民有建议更可以在网上反馈,有问题也可以足不出户咨询。

而湖里区委文明办、区缔造办更是发挥了统筹、指导、督促考评功能,定期研究社区书院规划、培训、督导工作,指导各街道社区建好书院,适时考评。

金安社区按照标准化、精细化、常态化、品牌化、信息化和责任化的“六化”标准建设的社区书院,成了居民眼中了不起的品牌。

而湖里区也在大力推行社区书院的建设,今年11月底,湖里区的每个街道都有1个示范书院,年底前区级社区书院中心也将成立。这里是讲堂,也是更大的舞台,带着越来越多的居民,活得越来越精彩。

中山大学“草坪禁令”引热议

东南网12月24日讯(本网见习记者 张立庆 校通社记者 冯铭舒 整理)

近日,广州中山大学社会学教授王进带着学生到草坪上课,遭到学校保安的“驱赶”。草坪禁令,这一看似合理的规定引起了网友们的强势围观。有人说,这个规定该改改了,有人说,高校师生更应遵守社会公德。

记者搜索发现,近年来类似规定不少,比如惠州学院宿舍检查,规定门窗不能有灰尘,垃圾桶里不能有垃圾;福建某职业学校,学生在宿舍点烟被罚深蹲400个;重庆艺术学校舞蹈系规定学生长胖一斤罚款50元……

网友评论>>>

@升起的星星:草坪当然不能踩,爱护一草一木,人人有责,小学老师没教过你们吗?

@小毕:看草坪的用途是什么,如果是为了美观,保持美观禁止踩踏就是必须的。如果是为了学生和教师生活得更好,那么请放开面子工程,让师生使用。

@枯木老桥:应向欧洲学习,草坪需要的是实用性,而不是观赏性。

@小葫芦:面对难题,管理方式有很多种,一禁了之并不合适。

东南网首家影视创作基地落户平和六成楼

东南网12月24日讯(本网记者 陈志远 通讯员 林明达) 12月17日,东南网漳州首家影视创作基地揭牌仪式在平和县国强乡六成楼景区举行。景区首部微电影《古楼情缘》候选演员现场试镜同天进行。

该创作基地将依托东南网全媒体宣传平台,定期开展影视剧本创作、创意宣传以及书画写生等赛事和活动,既充分挖掘和推广六成楼景区独有的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的旅游景观,同时也为爱好艺术创作、影视表演的人才提供一个体验展示、学习交流的平台。

六成楼占地2265平方米,相传由清朝道光年间“乘云公”率五个儿子倾力打造。楼前溪水壮美;楼后,青山作依,峰峦叠嶂,已成为平和的一张旅游名片。

八闽社会科学普及网法治建设有奖竞答活动幸运网友出炉

东南网12月24日讯(本网记者 郑晓丹) 近日,八闽社会科学普及网法治建设有奖竞答活动幸运网友出炉。

此次活动由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自10月16日在东南网启动以来,截至11月30日共有65568人参与答题。幸运网友从全部答对50题的网友中诞生,分为特等奖,一、二、三等奖,鼓励奖共174名。中奖名单已在东南网和八闽社会科学普及网(http://)公布。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