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时政 > 正文

代表委员们:让子孙后代永享清新福建

2016-01-14 08:37:21 方炜杭 郑璜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刘宝琴  
分享到:

  今年的省两会上,“清新福建”再度成为高频词。

东南网1月1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方炜杭 郑璜)“如果开着宝马住着洋房,但呼吸的是雾霾,喝的是不干净的水,能算高品质的生活吗?”参加省两会的代表委员们纷纷表示,在全国多地深陷“霾伏”的背景下,“清新福建”背后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日益凸显,福建更应倍加珍惜,将这一金字招牌擦得更亮,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的道路,让子孙后代永享清新福建。

严守生态红线

生态环境问题,实际上是发展方式的问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要加快发展,但也将带来保护生态环境的巨大压力。一方面,发展需要占用生态空间和环境容量,另一方面,作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福建要先行先试,探索经验,绿上加绿。这是福建加快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两会开幕前夕,我省九个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党政主要领导在福州签订了2016年环保目标责任书,引发了代表委员们的关注。

“严守生态红线需要强大的战略定力。”省人大代表、三明市梅列区区委书记杨胜深感重任。他说,梅列区正在建设一个工业新城,由于当地生态优良,不少项目要求进驻,梅列区的第一道门槛就是高污染项目免谈。该工业新城以钢构建筑作为主导产业,目前首条年产100万平方米产能的生产线已经投产。一方面,钢构建筑具有大量减少建筑垃圾、减少噪声污染和用水等优势,市场前景广阔,另一方面,可以与当地的钢铁企业形成产业链条,对化解过剩产能意义重大。

福建海岸线长度位居全国第二,经济发展也对海洋生态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省政协委员、厦门大学海洋与海岸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薛雄志直言,我省海域的生态保护仍是比较薄弱的环节,比如围海造地可能引发洋流、生态容量的变化。省政协委员郑晖同样意识到这一问题,他指出,目前,我省在海岸带开发过程中存在无序现象,海岸带的管理也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

省人大代表、国家海洋局海岛研究中心主任蔡锋建议,要加强规划,加大对生态保护技术的资金投入和研发力度。要重视围海造地带来的生态问题,加强立法和规划,对自然岸线予以保留,并进行整治修补,对人工岸线要通过技术手段进行修复,使之与自然岸线具有相同的生态功能。

“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是一场博弈。建设生态文明,念好环保‘紧箍咒’是发展前提。” 相关代表委员纷纷表示,这需要自上而下树立生态第一的理念,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必须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防治与修复并举,加快构建国土空间科学开发的绿色布局,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绿色转型,树立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的绿色导向。

释放生态红利

绿色发展要严守生态红线,绿色发展还要释放生态红利,这样的发展才是有活力、可持续的。

“为了金山银山放弃绿水青山,群众不答应;守着绿水青山没饭吃,群众也不答应。绿色发展的关键在于如何把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省人大代表、安溪县官桥镇党委书记吴振法说,以资源消耗为主的石材行业曾是当地的主导产业,为了生态效益,当地对石材行业实行全行业退出并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并曾因此遭遇了相当长的发展阵痛期。经过几年坚守,优良的生态换来了厦门企业的青睐。如今,一个以电子信息、药业等新兴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园正在逐渐兴起。

“农民富,则福建富;农村美,则福建美。”省人大代表、八马茶业有限公司技术质量总监王文礼深有感触地说。他认为,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带来巨大农业面源污染的问题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他建议,要更加重视生态农业的理念,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从而做精特色现代农业,打造福建农业品牌,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林业是许多林农的增收渠道。柳红委员建议,要大力发展乡土珍贵树种,促进福建绿色生态建设,大幅提高福建森林整体效益。“发展乡土珍贵树种可以与生态林业建设相结合、与科技兴林发展特色产业相结合、与精准扶贫及建设美丽乡村相结合。”

王朝春委员、潘亮委员认为,可以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传统村落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街名镇名村保护等,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改造乡居民宿等多种形式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