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容为病人翻身,这样的动作她一天要做五六次。
新华网福州2月2日电(蒋巧玲)猴年春节临近,许多异乡人陆续踏上归途。福建省人民医院门诊楼骨伤一科的护工大姐陈小容却没有买回家的车票。
“去年刚回过家,今年就在这里过啦!”今年40岁的陈小容一头卷发,穿着浅蓝色的护工服,说起话来,笑容里带着友善和朴素的知足。扎根福州13年,陈小容习惯了福州的生活,也习惯了福州的年味。“我已经记不清楚这是第几次在福州过年了。”陈小容说,印象中至少4-5次,除了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三汇镇汇北乡,熟悉的榕城似乎已经是第二故乡。
陈小容嘱咐组员下楼给病人买饭。
护工王志玉找了几家快餐店,终于买到了病人爱吃的黄瓜鱼。
穿梭在租房和病房里过年
在福建省人民医院门诊楼骨伤一科,陈小容是每个病房的常客,也是病人眼中一张熟悉面孔。
午饭后,病人陆续午休。陈小容走到重症病房,看到19号床的老奶奶一直焦躁不安,示意给她翻个身舒服些。
老奶奶点了点头,陈小容靠着床沿,将双手伸到她的腰下和背下,娴熟地将老奶奶翻成侧卧,然后左手撑着病人的后背,右手将一个靠垫垫在她背后。翻完身的老奶奶眉间舒展,喃喃道:“这样好多了,这样好多了。”
这几天,这个科室的重症病房又住进了两个病人,陈小容的护工小组护理的病人也随之增加到8个。由于护理的病人春节仍需住院,加上去年已经回过一次家,陈小容打算今年留在福州过年。
“过年还和平常一样,我们几个轮班。我住得近,三餐可以回去吃。”陈小容笑着说,护工基本上24小时都在医院里,但是因为爱人会做饭,每到饭点她都会在两点之间来回一趟。“过年也一样,在家里和病房里来来回回也能过年。”
陈小容为病人翻身。
在城市里找到自我认同感
陈小容的自我认同感来自病人和家属,也来自工作本身。
“她给我照顾得很好哦,我都不想走了。”19床的老奶奶普通话说得不太清楚,却一直拉着她的手。
像这样的老人,陈小容护理过很多,每天除了照顾他们吃饭、吃药、翻身、擦身,还要清理大小便。“擦身冬天两三天擦1次,夏天每天擦1-2次,一次半个多小时。卧床不能动或者大小便失禁的,小便用输尿管,大便就在床上垫尿布,拉了就卷起来换掉。”
作为一个老护工,每一个动作要领她早已烂熟于心。但第一次接触护理病人时,她几乎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更羞于向别人提起工作。
“第一次做了21天就跑掉了,太苦太脏,受不了。”2002年,27岁的陈小容因为亲戚介绍,来到福建省人民医院当护工,但很快被这种苦活吓怕了。在外兜兜转转半年,因为没有合适的工作,她不得不回到护工的岗位,没想到这一干就是13年。
“其实这个活除了脏一点累一点,其他都挺好,工资有保障,医院环境也好。后来我就慢慢习惯了,就像在家里照顾老人和小孩一样。”陈小容说,整体护理护工每天的工资是150-180元,除掉公司抽成,每个月有4000元的保底收入,这不仅让她保障了自己的生活,也让她能按月给家里寄钱。而更重要的是,照顾病人得到的认可,也让她慢慢对自己有了认同感。
现在,陈小容加入了福建瑞泉护理服务有限公司,十几年的护理经验使她得以担任组长,并带着3名护工,承担了整个骨伤一科的护理工作。
回到家中的陈小容,吃完饭就准备赶回病房。
回家和爱人一起吃饭,是陈小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
最大的心愿是把女儿接来过年
护理工作虽然让陈小容在城市里扎了根,也让她实现了自我价值,但也让她心里留下一个很大的遗憾。
“出来工作十几年,女儿从小就留在家里给爷爷奶奶带,现在跟我们很疏远。”说起在老家念书的女儿,陈小容十分无奈,她说女儿今年读高三,性格内向,跟自己的关系并不亲近。而护工是需要24小时照顾和陪护病人的工作,极少有时间陪伴家人,这种长期的矛盾让陈小容无法兼顾家庭,更无法参与女儿的成长。
“今年过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把女儿接到福州,一家人吃个团圆饭。”陈小容说。
在这座城市拥有自己的房子,陈小容也有着自己的期待。陈小容现在的“家”住在离医院两百米的一座旧民房里,与他人合租的80平米小三房,月付租金1000元。因为回南天,墙上和地板上渗透出密密的水珠。
这里地方虽然不大,屋内也显得阴暗潮湿,但她每天都能穿过楼下的菜市场,穿过狭窄的楼道,在这里吃上丈夫做的热饭热菜。只是陈小容心里也有一个“买房梦”,希望有一天在福州也能住上自己的房子,成为真正的“市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