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送演出进工厂园区。 沿河文化带建设,城市点睛之笔 近年来,三明市区和各地充分利用城市沿河的特点,大力推进沿河两岸公共文化服务带建设,在扮靓城区的同时,也为群众提供了安全舒适的健身休闲、文体活动场所,得到百姓的交口称赞。 由于沿河两岸管理隶属不同部门,使得沿河景观整治往往各自为政,大部分河道景观局限于河道驳岸、沿岸绿地的设计建设,缺乏地域文化元素。 三明市政协常委、作家绿笙,长期关注闽学文化和三明地方文化,去年上半年,他写了一份提案,所关注的就是沙溪闽学文化长廊的文化构想。绿笙在提案中说:“福建闽学代表人物中杨时、罗从彦、朱熹三贤均在三明区域生活学习并从事讲学活动,留下许多历史文化遗迹,是三明历史文化中最有号召力的名片。以沙溪河自然流向分别打造杨时、罗从彦、朱熹的闽学展示区。借河流自然流向依序建设,寓意文化的流传如河流一般生生不息。” 建设沙溪十里闽学文化长廊,得到了各方的积极响应。“沙溪十里闽学文化长廊”项目被列入三明市委市政府2016年重中之重项目进行督办。 为了更好地形成规划、尽早落实,三明市制定《关于建设沙溪十里闽学文化长廊的实施方案》,明确文化长廊由“政府统筹、县区参与、社会共建”。在沙溪西岸从台江坝到上河城的12.6公里亲水岸边,通过新建、改建、融入的办法,建园造景,精心打造亭台楼阁、浮雕景墙、雕塑石刻等景观,将闽学四贤(杨时、罗从彦、李侗、朱熹)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建成独具文化底蕴且又生态自然的沙溪十里闽学文化长廊。 三明市规划局党组书记吴长树表示,作为市区文化主轴中的主题,将闽学作为文化主题,体现出“园中有学,学在园中”,并融入老百姓对三明的城市记忆。而三明城的东岸有绵延十多公里的城市绿道,西岸应该有一道十里文化长廊。两岸呼应,方才完美。 在三明人眼里,沙溪河就是这座城市的灵魂。在沿河两岸公共文化带的建设中,提炼文化符号,融入城市印记,形成特色鲜明、分布合理的沿河两岸文化服务体系,或许是最终的着眼点,更能引起百姓的共鸣。 |
相关阅读:
- [ 02-19]福州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聚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 [ 02-15]我省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 [ 02-06]国务院:防止居住证与基本公共服务脱钩
- [ 01-29]福清将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 [ 01-11]调查称沪4成村居不知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免费
- [ 01-07]以人为核心是和谐宜居城市的要义
- [ 12-09]文化部:2020年贫困地区文化服务能力将明显改善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