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经济 > 正文

福建推进供给侧改革:科技创新平台,如何加快提升?

2016-03-28 07:14:5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3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李珂)

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对于只有1所985高校、2所211高校,科研机构大院大所少的福建来说,科技创新缺高端人才的“蓄水池”,研发力量薄弱,可谓先天不足。

短板非补不可。近年来,我省大手笔引进、共建大院大所,中科院、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清华大学、奔驰研发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科研院所、国内一流大学、世界500强企业的研发机构相继落户福建,推动国内外一流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仅去年,就有国家南方海洋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厦门)海峡研究院等10多家高端研发机构落地建设,并新启动建设9个重大研发平台。今年1月,我省又出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加快高水平科技研发创新平台建设发展六条措施。

那么,如何把市场作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力量,打造一大批建设起点高、人才水平高、创新产出高的新型创新平台?

创新体制机制:

“青苹果”变“红苹果”

科研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一直为人诟病。在产学研合作中,两者如何找到最佳契合点?

三明市高新技术开发区金沙园内,由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和福建省政府、三明市政府共建的机科院海西分院,直接为企业量身定做技术方案和提供可转化的科研成果,企业中机精冲建立了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4条自动化精冲生产线投产,实现为德国奔驰等国际知名企业生产配套高端产品。海西分院成立两年多来,高端装备产业园已有9家企业入驻,新增产值6亿元。

机科院海西分院的科研成果成功转化,源自体制机制的灵活,从而极大激发出科研人员的创新动力。“分院与总院研发机构开展合作,骨干科技人员持股;或相对控股,当地合作企业和基金公司参股。”分院副院长姜超说。

传统院所、高校一般比较重视基础研究和学术水平,但科研成果往往停留在单元技术或者原型样机层面,可以称之为“青苹果”,好看不好吃。开展科技创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将高校院所科技资源结合企业需求,尽快转化为产业发展成果,成为人见人爱的“红苹果”。

建立一套有别于传统科研院校的体制机制,是新型创新平台破解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关键。

在泉州,发达的民营资本、民营产业与各地科研院所结盟,两年多来,在政府引导下,已组建泉州节能技术研究院等20多家新型研发机构,主要有民办公助、企业及联盟创办、国有新制等形式。

不同于传统科研院所和高校,新型研发机构采用市场化运作,投管分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组建方式多为协同共享,大多由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或者产业链中相关联的上下游企业共同组建,使产学研结合得更紧。

以民营新型研发机构泉州微波技术研究院为例,该院由数字微波通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里的6家骨干企业共同出资,并成立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以专家委员会为最高科技决策机构,以经济实体支撑研究院运营,科研成果由入股企业按股权比例分享。

微研院执行院长陈勇博士介绍,目前,院里已有清华、北大等36家高校科研院所加盟,国内外专家库成员达362位,成立两年多来,已完成微波通信产业重点研发项目20多项。

在闽西,龙岩与清华大学紫荆控股共建的龙岩紫荆创新研究院,则在管理上采用北京(清华)紫荆创新研究院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以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目标,采用政府引导支持下的市场化运作模式。龙岩市政府5年投入1个亿的运营经费,以“官助企办”形式加速建设。

“新型科研机构是市场化的产物,它把市场作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力量,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有效促进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释放了创新活力。”省科技开发中心副主任陈志强说。

专家表示,我省科研机构还存在资源配置效率低、内部运行机制需深化改革等问题,面对科技资源短缺的现实,应坚持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大力推进新型科研机构发展,通过新型创新平台的构建,广泛吸引国内外创新资源到我省开展产学研合作。

产业协同创新:

政府与企业形成合力

新型创新平台培育和发展,政府与企业要尽快形成合力。

据统计,目前,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建有研发机构的只占7.9%,企业在创新意识、研发能力、经费投入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今年,我省将着力搭建产业协同创新平台,重点支持科技型龙头企业引进设立重大研发机构,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并选择具有研发基础的传统产业领军企业,新布局建设5-10个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五年内,在本科院校中建设35家以上高水平科研机构。

我省将搭建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引发关注。专家认为,协同创新作为一种全新的创新组织模式,能充分调动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等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加快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以及创新链各环节之间的技术融合与扩散,显得尤为重要,是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的重要着力点。

“我省正加快打造产业升级版。产业要升级,科技是基础。产业集群发展,不能仅仅依靠一个或几个科技平台,需相应的科技创新平台集群做支撑,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并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和激励引导机制。”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秋明说。

吴秋明认为,目前,我省科技服务平台缺乏联系与协作,研发平台与企业之间结合松散,政府应加快打破条块分割和资源壁垒,围绕我省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特色产业,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整合科技资源,鼓励开展跨部门、跨平台协同创新,协调合作各方的利益和矛盾,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合作技术的匹配。

采访中,还有专业人士认为,搭建产业协同的科技创新平台,须加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开放共享力度,建议加快福建虚拟研究院-海峡技术转移中心机构平台建设,并尽快出台配套措施,落实全省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与共享政策。同时,各级政府、专业学会应积极推进加快中介服务平台建设,有效地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联合。

据悉,我省将建立省科技研发创新平台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各部门科技研发创新平台的建设发展,推进各类科技研发创新平台的梳理整合。

业内专家认为,推动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研究院,政府要积极转为创造环境的主体,一要通过财税金融政策引导企业转变经营理念,改变经营方式,加大研发投入;二要通过部署地方重大科技专项,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与科研院所、大学合作,共建技术研发平台,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帮助企业融合创新链与产业链。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当前,我省的高层次人才集聚效应日渐凸显,各项人才奖励政策相继出台,需要考量的是怎么让这些政策更有竞争力。

“依靠‘吃皇粮’,创新的效率就常常不理想。跟积极引进新的研发机构相比,更重要的是将现有的机构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留住人心。”一位高校科研部门负责人说,应强化激励创新政策供给,配套出台政策措施,让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企业股权与分红激励等政策落地,充分发挥效应。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只有把政府有形之手作用与市场无形之手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才能做大做强支撑全社会创新活动的这一载体,更好地促进我省的产业转型升级,培植创新发展的核心力量。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