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经济 > 正文

高科技,让大黄鱼“游”得更远

2016-04-09 08:17:55 吴旭涛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李霖   我来说两句

新技术如何推广?

今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为农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驱动力,要力争在农业重大基础理论、前沿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一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

目前,和大黄鱼产业一样,整个大农业都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我省是渔业大省,除了大黄鱼,还有海带、紫菜、海参等优势水产业。而大黄鱼的产业与科研相生相伴的发展方式,可以说先行一步,给大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带来了示范作用。

20年来,大黄鱼的科研始终依托于产业,使产学研成果迅速转化,产生的经济效益再反哺支撑科研经费投入。据刘家富介绍,大黄鱼产业在发展之初,就依托于企业建立实验场,攻克了批量育苗等技术,为行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此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运作模式,也是依托于企业。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建设期预期总投入8000万元,其中来自于企业的研发费用支持不低于7000万元,承担国家及省部级、市县等课题任务,预计申请上级研发补助1000万元。

新技术如何迅速推广?“新研发的技术,可通过市场化手段迅速推广。”刘家富说,“由投入科研的龙头企业率先使用,产生经济效益后具有示范作用,此后以专利授权的方式,通过水产技术站、协会等的推广,引导整个行业迅速采用。”此外,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的模式,一家龙头企业采用新技术,能带动一批加入合作的农户使用,达到迅速推广的目的。

在这种发展方式中,一批具有科研能力又熟悉产业发展的中高端人才成长起来。多年来,大黄鱼科研依托产业的发展,已培养出众多科研人员,目前已被吸纳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达52名,其中正高职称12名,副高职称6名,具有博士学位者11人。按规划,今后还将培养海水鱼类育种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1-2人,学术带头人3-5人,高级研发人员15人以上。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