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4月1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杰 通讯员 陈天长 徐德智 孔素芳)
近日,又有三批人来到长汀远丰优质稻专业合作社,参观工厂化育秧中心,学习机械化插秧技术……
“一到这个季节,我们合作社就成了十里八乡最热闹的地方。”合作社理事长傅木清说。
最近两年多,老傅的合作社大变样:立体式的工厂化育秧中心,建成并投用;全程农业机械化机库里,除了常见的大中小型农业机械,一字排开的七架植保无人机煞是壮观;1000多平方米的集中式烤烟房,显示出合作社新作为……
从2006年开始承包土地种植优质稻至今,老傅在规模化种粮的道路上已走过十年,他本人还两次被评为全国种粮大户。种粮十年,亦是老傅求解两大问题的十年——
如何提高种粮效益?
2006年,外出打工小有积蓄的傅木清决定回乡创业。他和几位乡亲一起,在长汀河田、三洲、濯田等乡镇连片承包流转耕地,种植水稻,并于2007年在龙岩率先注册成立优质稻专业合作社,和当地群众一起抱团种粮。
不过,他很快察觉,不少群众种粮积极性不高。
“根源在于小规模、分散式种粮效益太低,甚至根本没效益。比如你守着一亩地种粮,即使一年种两季,收入也就几千块,除去成本,效益很低,如果把自己的工钱算进去,几乎没什么效益。”他认为,规模化种粮是解题第一步。
于是,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不断扩大规模,实现水稻集中连片种植。目前,合作社连片承包流转耕地将近6000亩,社员300多人,年产优质稻3000吨,产值1200多万元,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水稻专业合作社之一。
然而,由于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导致的人工成本上升、农资价格高企等,传统农业的利润一再被摊薄,农业发展面临挑战,即使规模大如远丰合作社也不例外。
在此背景下,傅木清组织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投入1000多万元购置各类农机200多台(套),全程采用集中育秧、机耕、机播、机插、病虫害统防统治、机收、烘干等一条龙机械化生产,大大降低了生产环节的成本。
以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为例,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合作社一般采用风送式高效远程喷药机喷药,工作效率是传统背负式手动喷雾器的200倍,并且由于布撒均匀效果好,喷药次数少,算下来每亩可节约农药成本25元左右、工费15元左右,6000亩就能节省资金24万元;而防治效果好还可带来明显的增收,保守测算每亩可增产5%-10%。
2014年6月,远丰优质稻专业合作社建立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首家院士专家工作站,与中国科学院院士谢联辉的植保团队签订合作协议书。院士加盟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当年,合作社水稻种植面积大幅度扩大,农机使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随之上升。
同时,为提高粮食的品质和附加值,2012年3月,傅木清投资350万元建设全省首家工厂化育秧中心,打造集工厂化育秧、炼苗棚、全程农业机械化机库、新型农民田间培训学校、维修服务中心、优质稻加工于一体的水稻产、供、销一体化服务中心。当年,合作社还开始种植河田香稻、台湾月光稻等市场畅销品种,并注册“融万家”商标,产品虽然每盒售价高达60—80元,但1万多盒很快就被抢售一空。
更大手笔,出现在去年——随着当地农村电商行业的升温,傅木清带领合作社主动牵手“互联网+”,通过天猫、微店等方式,把合作社生产的台湾月光稻、归龙山生态米、有机花生油等通过网络销售,当年就实现网络销售收入100多万元,而且平均价格比线下高10%到20%,进一步提高了种粮效益。
与此同时,去年4月,他牵头成立农业植保公司福建康禾绿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利用植保无人机等,在南平、三明、龙岩、宁德、福州、漳州等6个设区市的21个县粮食产能区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防治面积达20多万亩,总收入1000多万元。
如何带动乡亲脱贫?
作为我省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长汀县脱贫攻坚任务仍相当繁重。如何通过合作社,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成了傅木清经常考虑的问题。
“合作社有技术、资金和产品销路,而贫困户不少有土地和劳动能力,我们就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一方面吸收贫困户以自己的土地等入股加入合作社,改变他们单独经营效益低下的问题,同时吸纳他们成为合作社的农业工人,发放工资,多方面增加他们的收入。”傅木清说。
合作社在租赁田块、吸纳员工、收入分配等方面,尽力向贫困户倾斜。目前,傅木清长期聘请工人30多人,农忙时要聘请80多人,其中不少是贫困户。这些农民不仅田里有收入,还可额外拿工资。
河田镇中街村贫困户罗玉华,家里的耕地才1亩多,又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技术,出去打工也没人要,只有在地里“死拼”,每年收入不过几千元,日子过得十分拮据。2007年初,远丰优质稻专业合作社刚成立,罗玉华就找到傅木清,要求加入合作社。
“行!只要努力干,不愁贫不脱!”傅木清很爽快地让他到社里打工,每月工资2100元,地租600多元一年,一年收入2.5万多元。过年时,傅木清见他勤劳能干,还发给2000元奖金。目前,老罗一家年收入四五万元,已摆脱了昔日的困窘。
河田镇伯湖村北村自然村40多岁村民黄顺荣,全家4口人,才2亩地,自己没什么手艺、本事,靠打零工赚不了几块钱,最困难时连4口人的嘴巴也糊不上。去年,傅木清让黄顺荣到合作社帮忙管理基层一线班组,并将2亩地入社,月工资2400元,2亩耕地年租金1000元,年底还参加分红,拿到上万元奖金,摆脱了昔日的贫困。
据了解,从2009年成立以来,远丰优质稻专业合作社共扶助支持了200多户贫困户脱贫。
去年冬,在长汀县供销社支持下,傅木清将四个乡镇的10个粮食、农机专业合作社捆绑起来,成立融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专门设立资金互助部,融资规模200万元。社员种粮发展生产缺资金时或是贫困户没资金上项目时,只要有社员担保,融万家就提供资金服务,且贷款利率仅和农村信用社利率相当。到目前,已为贫困户在内的8位社员提供了20万元贷款。
记者手记>>>
智慧种粮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
古往今来,粮食始终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基础物质条件之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国家安定稳定的基础。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对于粮食生产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种粮直补、农机补贴等等一系列扶持政策相继出台,给种粮带来一个接一个的实质性利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这些都为粮食生产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也造就了中国粮食生产十二连增的奇迹。也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原本默默无闻的客家农村汉子傅木清依靠自 己的勤劳、上进、责任和担当走向前台,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闻名的种粮大户。
当然,在设施农业、现代农业大行其道的当下,要想搞好粮食生产,仅有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勤劳和责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还要有与时俱进、主动拥抱现代农业的勇气和智慧,提高农业的集约化经营水平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用现代农业的理念和手段来指导粮食生产,提高种粮效益,改变“种粮一年不如打工一月”的尴尬。而在这方面,土生土长的农民傅木清紧跟潮流,从粮食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到成立全省唯一的一支“飞防队”,再到主动牵手“互联网+”,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等等,都为我们提供了现代化粮食生产的鲜活样本,也是全省粮食生产的希望和大方向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