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民生 > 正文

周宁部分省派驻村干部谈扶贫体会:群众所盼就是我们所为

2016-05-04 08:03:2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5月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庄严 薛希惠)周宁县是我省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从2014年4月开始,6位省派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到周宁县驻村扶贫。两年多的时间中,他们创新思路,将“整村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累计争取资金4300多万元,完成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86个,建起了4个美丽乡村;多方引进新优农村发展项目,实现了“输血”与“造血”结合,当地群众年人均增收1500多元。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驻村两年多,他们对村情民情有什么了解?对农村发展有什么规划?对扶贫工作有何体会?近日,记者实地走访,感受所在村庄发生的变化,倾听部分驻村干部坦吐心声。

◆泗桥乡红阳村,位于周宁县西北部,平均海拔1100米,发展滞后。自省派干部驻村以来,共争取并投入各类资金500多万元,先后完成该村水、电、路、通信、电视、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集中财力投入110万元修建12公里机耕路,充分开发利用该村6000亩优质毛竹林,毛竹年销售额从不足20万元跃至100多万元,经济效益显著,农民年人均收入由4600元提高到6100元,村集体年收入超过2万元,实现零的突破。

省国资委派驻红阳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陈晓明说,驻村工作必须立足实际,把上面的政策、上级的支持与农村的需求、群众的意愿融合起来,真诚对待、真心做事、真正改变。红阳村毛竹林机耕路的建设,刚开始时千难万难,群众尝到甜头后,观念有了很大转变,很多困局随之都被打开了。抓住了群众的心理意愿,就抓住了农村扶贫工作的牛鼻子。

◆七步镇溪头村,从2014年5月起进行旧村复垦改造,统一规划新建住房,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筹集资金560万元,建成美丽乡村建设等民生基础设施项目16个。农民年人均收入从2014年的6800元提高到现在的8500元。

省贸促会派驻溪头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林锋说,要实现脱贫,就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激发和调动党员干部的内生动力,凝聚脱贫攻坚的正能量。在党员干部带动下,溪头村积极推动农旅、农商、商旅融合发展,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让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在特色产业发展中不断得到实惠。溪头村还以“高速公路周宁互通口至鲤鱼溪景区上游”和“九龙漈景区至陈峭景区”两条线上的开发建设为契机,发展新型乡村休闲观光旅游业,推进村道口物流经济、乡村文化、休闲旅游、农业观光产业等项目发展。

◆玛坑乡赤洋村,人口只有787人,基础十分薄弱。2014年4月至今,向上争取450多万元资金,硬化了通村公路,修建了护堤。2014年人均收入4800元,2015年收入5300元;2015年村集体收入1.1万元。

省轻纺集团派驻赤洋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鲁非说,驻村以后,发现确实有很多事要做,比如调查研究、制定规划、跑资金跑项目等。但是,这些工作是一个阶段内集中时间和精力就可以做好的。大部分时间要做什么?要融入群众,了解民需、倾听民声。赤洋村现有留守老人约170人,平时老人没去处,就坐在自家的屋檐下。这些老人盼有丰富的晚年生活,于是,多方争取下,建起了老人活动中心。赤洋村人口少,能人更少。怎么培养能人,让他们闯出天地再带领更多的人脱贫致富?这方面,正在努力去做。

◆蒲源镇吴山底村,位于周宁县西部,平均海拔1000米。自省派干部驻村以来,共投入各类资金700多万元,用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下一步发展乡村旅游打下基础。通过两年的努力,村民年人均收入由4680元提高至8600元。

省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派驻吴山底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彭丹雄说,吴山底村原本是个“空壳村”,基础设施薄弱,要发展首先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要摸清家底定规划。充分了解村情后,吴山底村制定三年扶贫工作规划。同时,扶贫工作中发现,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有的只看重即时利益;部分因残和缺乏劳动力的贫困家庭,难以通过“造血”脱贫。这些问题,都是要重点解决的。

◆咸村镇光夏村,是老区革命基点村。村居依山而建,资源匮乏,交通不便,人均耕地不足0.5亩。全村青壮年都外出务工,村集体以往没有资产及收入,只依靠财政补贴维持运转。

省国资委派驻光夏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肖勇说,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都要依靠村集体经济,村强才能带动民富。2015年,在各级部门支持下,光夏村购置了县城约170平方米的商铺,村里出租商铺有了一定收入。今年,在县委县政府支持下,村里拟用向上争取的资金投资入股县国投公司,力求实现村集体每年收入20万元的目标。推进农地流转,推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传统的小农经济已不能适应当前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光夏村也存在大量土地抛荒或占而不种的现象。当下,正通过争取和实施土地整理项目、鼓励土地流转等方式,推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