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针对电子政务建设“为什么建、建什么、怎么建”的问题,福建开展为期3年、51个部门参与的第二次顶层设计,在全国率先描绘完成全省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梳理了省级4160项业务、527个系统建设需求,形成一次开发、整体部署、普遍应用的大平台、一体化建设模式和“不超目录、不超框架”的建设原则。 这次设计,为推行集约化、平台化建设奠定了基础。由此,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成效,成为福建省在政务信息化领域的最大亮点。 2012年,工信部、福建省政府共同印发《关于合作推进“数字福建”建设实施方案》,“数字福建”进入从地方主导上升为中央和地方共同推进、更高层次的发展新阶段。 经济新常态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加快兴起,互联网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党的十八大明确把“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列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陆续实施。 站在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交汇点上,“数字福建”再出发。 2014年6月,省委书记尤权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数字福建”工作,强调要坚持现有行之有效的运作体制,同时向改革创新要空间,开创“数字福建”建设新局面。 我省启动了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的第三次顶层设计。 2015年4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数字福建”建设的若干意见》。迈步新跨越,需要突破体制机制瓶颈,进一步整合挖掘资源潜力,开发释放信息红利。一连串“组合拳”由此挥出——出台《加快互联网经济发展十条措施》,把实施“互联网+”行动和发展互联网经济作为“数字福建”的发展任务之一,重点推进; 支持长乐、安溪两个大数据产业重点园区加快发展,推动省直部门数据中心及信息中心向“数字福建”云平台整合; 以政府令形式出台《福建省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管理办法》,在国内率先明确“信息资源属于国家所有”; 联手阿里巴巴集团,开展电子商务、云计算与大数据合作; …… 2016年4月14日,“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十三五”数字福建专项规划,尤权强调,当前信息化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经济社会运行高度网络化,“互联网+”引发经济社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重大变革。我们要抓住良好机遇,抓好专项规划和年度要点任务落实,大力推动“数字福建”建设。省长于伟国要求,在基础支撑、集成应用、网络经济、安全运行四个领域实现新提升。 16年的“数字福建”建设实践,不仅初步构建了集约化、低成本、可共享和可持续的区域信息化网络,更有效探索了执政能力建设、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改革发展等方面的新路径。 |
相关阅读:
- [ 03-29]杨益民会见腾讯公司客人
- [ 02-28]我国首个新业态VR产业基地落户福州
- [ 10-23]王钦敏:政务信息资源收集共享立法势在必行
- [ 10-04]我省将建数字福建技术发展研究院
- [ 09-24]数字福建(长乐)产业园7个重点项目基本建成
- [ 09-24]数字福建(长乐)产业园七个重点建设项目基本建成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