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民生 > 正文

10多年来福建省各级共选派1.6万多名干部驻村任职

2016-06-02 07:46:3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南平机制到下派驻村制度,10多年来我省各级共选派1.6万多名干部驻村任职——

播撒希望 强村富民

东南网6月2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黄雪梅 林淑霞)

在我省经济相对贫困和党建基础较差的“双薄弱”村,“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这个职务光荣而艰巨。2004年以来,有1.6万多名各级机关干部担任过这个职务。

干部驻村任职,核心任务是抓党建、促发展。这个工作机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扶贫开发工作,而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农村的一个重要抓手,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平台。通过这平台,把各种社会资源直接导入农村,形成推进“三农”发展的强大合力。

探索源自南平,各级各部门持续接棒

选派党员干部驻村工作,源于南平的实践创新。上世纪90年代末,针对农业生产经营水平低、农产品卖难、基层党组织作用弱化等问题,南平先后从机关向农村下派科技特派员、村党支部书记、乡镇流通助理等三支队伍,深入农村一线,合力破解“三农”难题。

2002年4月,时任福建省长习近平到南平专题调研,充分肯定南平的做法。他说,干部下派到基层,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也培养、磨练了自己。希望继续改革创新,将其发展、提高为一种长期有效的农业和农村工作新机制。当年,习近平在第16期《求是》杂志上撰文《努力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福建省南平市向农村选派干部的调查与思考》,对南平开创性的工作实践进行总结和推广。文章指出,干部下基层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各级党委、政府抓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它不是以解决某一个方面的问题为目的,而是运用综合性的手段和方法来努力解决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面问题;它不是为完成突击性、短期性工作任务而采取的一时之策,而是以一个较长的工作周期来整体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是一种新的农村工作机制,是对新形势下农村工作机制的创新尝试。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非常重视“三农”工作。他走遍八闽大地,曾3次深入寿宁县最偏远的山乡——下党乡调研。习近平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指出:“对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来说,她的发展总要受历史条件、自然环境、地理因素等诸多方面的制约,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发生巨变,只能是渐进的,由量变到质变的,滴水穿石般的变化。”

习近平的言传身教,激励着我省扎扎实实、坚持不懈地开展选派干部驻村工作。一任接着一任干,攻坚克难,不断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在总结南平经验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提出以“高位嫁接、重心下移、互动联动、一体运作”为主要内涵的农村工作新思路,并于2004年7月出台《关于创新农村工作机制若干意见》,全面而持续地实施“政策扶持、部门挂钩、资金捆绑、干部驻村”工作机制。每3年选派一批干部驻村,每一批任职期限3年,持之以恒地开展工作。

为更深入地做好“三农”工作,2014年3月27日,省委书记尤权批示:“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既有利于加强基层工作,又有利于培养锻炼年轻干部,应当长期坚持下去。省委组织部要加强指导,有关地方党委政府要关心帮助他们,派出单位也要多关照他们,让他们在驻村任职期间安心工作,为改善乡村面貌做出贡献。”

2014年4月3日,全省选派党员干部驻村工作会议召开。时任省委副书记于伟国出席会议并讲话,要求各级各部门坚持突出关键,把优秀党员干部下派驻村;坚持加强短板,把优质资源投入帮扶;坚持主体作用,把基层群众力量调动起来;坚持改革创新,把市场作用发挥出来。

我省把驻村工作作为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的重点,先后出台多份政策文件,持续放大政策效力。省委组织部、省农业厅积极搭建学习交流、项目对接、典型展示和安全保障等四个平台,为驻村干部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推动驻村工作深入开展。

2004年以来,我省驻村工作坚持采取组织化运作、科学化选派、目标化管理、立体化帮扶、人性化保障等综合措施,各级选派四批共1.6万多名党员干部到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170多亿元,有力推动了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并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

破解发展瓶颈,基层组织增添活力

“农村党支部在农村各项工作中居于领导核心地位,要从整体上解决‘三农’难题,必须抓好村党支部书记这支关键队伍的建设。”时任省长习近平在总结南平实践时,强调驻村党支部书记的主要任务是为农村基层“带好一个班子、建好一个机制、找好一条路子、打好一个基础”。

1989年7月19日中午,烈日当空,酷暑难耐,一群人从下党乡荆棘丛生的崎岖山路走来。他们头戴草帽,汗透衣背。走在最前面的,正是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20多年来,下党村民始终牢记习近平的深切关怀和嘱托,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不怨天尤人,不急于求成,以“弱鸟先飞”的意识,以“滴水穿石”的韧性,让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我省各级各部门也秉承习近平当年提出的发展理念,持续地推动贫困乡村摆脱贫困。

2014年7月,曾守福派驻到下党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两年多来,他一手抓党建,一手抓经济发展。去年,他以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为契机,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增强凝聚力。他指导村里党员成立茶叶生产、农家乐服务等行业党小组,营造比创业、比技术、比业绩的良好氛围。同时,他积极创新扶贫模式,提出“消费扶贫”的理念,用互联网思维发展茶产业,推出定制茶园项目。下党村做强茶产业,同时以茶产业为依托发展乡村旅游。

由贫困村发展成为明星村,建宁县溪口镇枫元村跨越式发展,也是以党建促发展的成果。驻村干部郭小娟引导村党支部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把村里6家专业合作社联合起来成立闽赣省际农机服务中心,组建闽赣省际农机服务中心党员“110”服务队。通过一带一帮、生产互助、入社特惠等方式,利用合作社设备、技术等优势,为精准扶贫户提供水稻制种育秧、机插、机防、机收和机烘等服务,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三件宝”奏响精准扶贫“三部曲”,是龙岩永定区堂堡乡磜下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王霖与村两委班子的杰作。他们因地制宜,引导群众通过种植高粱、发展竹节酒、建设光伏发电站等拓展财源,助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下派驻村党员干部并不是一个人在奋斗,他们有单位党组织做坚实后盾。10多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干部驻村、部门帮扶、资金捆绑、政策扶持”的工作机制,通过干部驻村这一平台,推动人才、技术、信息、资金、管理等资源向农村倾斜和集聚。各部门从行业扶贫出发,在资金安排、项目立项、信贷扶持等方面优先安排,有效破解农村发展瓶颈制约。

干部驻村办实事、解民忧,直接服务群众,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特别是挂钩单位与派驻村建立了“党建联创”,打通了城乡党建工作互联互通的渠道,完善了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的机制,提升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提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驾驭农村市场经济的能力。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解决了基层组织“无人管事”“无章理事”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村级干部和骨干分子,为新农村建设积蓄力量,留下了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凝聚各方力量,提升农村发展能力

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说,基层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大熔炉、成才的大课堂、成事的大舞台。要把年轻干部放到最基层去,放到最前线去,敢于给他们压担子,经历一些难事、急事、大事、复杂的事,使他们更深刻地感受国情、社情、民情,不断积累自己的实践经验,从最生动的一线汲取营养,快速健康地成长。

爱上了驻村工作的洪山,在出色完成第三批驻村任务后,又主动报名参加第四批下派驻村党员干部选拔,到屏南县岭下乡开源村任职。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洪山仅用一年左右,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5年多的驻村经历,他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精准扶贫模式——就地取材、唱好“山歌”,培育形成能切实带动群众增产增收的产业,通过扶贫资金拉动、技能培训,使村民脱贫的能力强起来、致富的门路宽起来。

下派到莆田市城厢区华亭镇五云村工作的谢进生也是第二次驻村。他与村两委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去看、去问、去听,掌握村情、民情、社情,共同谋划发展项目。2015年初,以“幸福家园”“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他多方筹措资金,把五云村打造成休闲旅游生态村和特色农业产业村。

驻村,不能只住在村里,更要住进群众心里。张明辉到云霄县和平乡桥头村任职后,在驻村工作备忘录的第一页,赫然写着三个词:信心、磨练、服务。两年多来,他争取各类扶贫资金近1000万元,帮助修建村庄道路、路灯、学校、饮水工程、村部办公用房、农业灌溉项目等,并积极推进产业增收项目,开展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提高村级集体经济与农民收入水平,让村民切实感到驻村干部能干事、干成事。

为支持下派干部工作,各挂钩单位也是“蛮拼”的。省信访局的沈琅到政和县澄源乡上榅洋村任职后,省信访局的5个支部、省政府办公厅离退休支部与上榅洋村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两年来,上榅洋村共获得各类帮扶资金1070多万元。沈琅还邀请省农科院专家指导村民种果树,并开展电商培训、茶叶技术培训。他的真心换来群众的真情,赢得村民对村集体建设事业的理解和支持,在乡道和幸福院建设征地时,村民不要征地补偿费就把自家土地贡献出来了。

驻村党员干部扎根农村基层一线,在与群众朝夕相处中体验了农村艰辛和群众疾苦,与群众建立了深厚感情。许多驻村党员干部回到机关后,带回历练的工作经验,想问题、办事情都自觉地以百姓的利益为出发点。一位驻村干部深有感触地说:“在老百姓家拉家常与在机关接待群众来访不一样,睡在农家硬板床上考虑问题与坐在办公室考虑问题不一样。”

我省很多挂钩单位还把驻点村作为“四下基层”联系点,帮助解决大量实际问题。全省各级各部门形成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的帮扶局面。各类企业和经济组织也纷纷到农村寻找商机,增强农村发展能力,努力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