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经济 > 正文

供给侧改革的“安溪茶道”

2016-06-10 06:43:0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近年来,茶产业消费市场剧变、劳动力价格高企、小企业生存艰难等不利因素频频困扰着安溪铁观音。面对困境,当地政企从问题着手,力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供给侧改革的“安溪茶道”

东南网6月10日报道 福建日报记者 何金 通讯员 吴清远

“腰部革命”

近日,走进位于安溪中国茶都的冠和名茶总部生产区,记者看到,工人们忙着赶制、包装250公斤GH600浓香型铁观音。这批价值30万元的茶,是发往山东青岛的。

“公司系列产品近20个,每斤价格从200元到3800元不等,产品档次更是囊括了低档、中档、高档。这其中,600元到1000元左右的中档产品占到70%。”冠和名茶董事长吴进春说。

冠和名茶中档产品的热销,是安溪茶企大力调整产品的一个缩影。

过去,很多安溪茶企茶商将主要精力放在政商务、大型企事业单位和高端消费群体的市场。但是,近几年,安溪高端茶叶遇冷。同时,随着国内中产阶层的安全意识和消费能力不断提升,低端茶也易被消费升级的大趋势淘汰。

“茶叶供给端如果盲目生产,没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就会造成消费端和供给端的信息不对称、库存过剩、库存积压等问题。”安溪铁观音同业公会会长王文礼坦言。

高端和低端茶的经营风险逐步加大,大众消费市场的需求不降反升。正是在这样的行业大背景下,调整茶产品结构,成为摆在安溪政企面前一个迫切而现实的问题。

去年以来,安溪县委县政府组织涉茶部门和茶企茶商,深入全国茶市调研,并形成统一共识,决定发起一场“腰部革命”:迎合大众和商务消费这一消费主力,调整产品结构,去“两头”,即减少低、高端供给,重点发力“腰部”产品——中端茶。

统计显示,经历一年多的产品结构调整,目前,安溪茶产品中,中端产品已占六成左右。

机器代工

来到安溪祥华乡白坂茶园,往年遍山的采茶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4台匀速穿行在茶埂之间的采茶机。春节过后,面对逐年上涨的采茶工工资,白坂茶园几个股东商议过后,筹集60万元,购置这4台全自动茶叶采摘机。

“往年未使用采茶机,碰上春、秋茶上市高峰期,采摘工日工资200多元,还一工难求。”白坂茶园相关负责人詹文章告诉记者,购置这种自动采茶机,两年就可收回成本。

据了解,目前,全县各类茶园中,茶叶全自动采摘机已有1200多台。以一台机械替代20名工人算,可节约人力2.4万多人。

茶产业中游的茶叶制作环节,同样也在进行机械化普及。

安溪铁观音属半发酵乌龙茶,与不发酵的绿茶、全发酵的红茶相比,手工制作环节更多。即便如此,在一些可去人工化的环节,安溪人也在探索合理使用自动化机械。

“茶青往生产线一放,打开开关,就等着收成品茶,茶叶初制一条龙完成,非常实用。”安溪韵和机械总经理林清矫说,2015年初,公司成功研发包括分青、晒青、摊青、杀青、包揉、烘干等环节全天候乌龙茶初制自动化生产线,受到众多茶企的欢迎。

去年来,一种小型茶叶色选机在该县开始热销。这种色选机整机结构紧凑,占地仅1平方米,机器安装、维护、搬运都很便捷。每小时可加工100公斤干茶,相当60个拣茶工的工作量,且加工质量不亚于人工。

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不仅上游的茶叶采摘,还是中游的茶叶制作,甚至是下游的茶叶拣梗盒包装,均在大规模推行智能化和机械化。

统计显示,安溪全县现有各类自动化茶叶机械超过5000台,全行业自动化率达40%左右。

公共品牌

当前安溪茶产业面临的转型难,集中体现为中小企业生存难。与大企业、品牌企业拥有市场定价权、稳定销量相比,中小企业往往面临销售难、销售价格低等困境。安溪近500家茶企中,除了少数知名企业之外,大量的中小茶企长期处于无牌或弱品牌状态。

“安溪茶产业转型,很大程度上体现为破解中小企业生存难。”王文礼一针见血地指出。

按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和“一个公共品牌、一套管理制度、一套标准体系、多个经营主体和产品”的思路,去年底,安溪茶叶协会组织安溪全县115家中小茶叶企业,成立安溪铁观音茶叶公共品牌——“行好韵”。

“我们大量中小企业的茶产品质量并不输品牌茶叶,但由于缺乏品牌影响力,档次上不去,价格和销量也跟不上。”安溪茶叶协会秘书长林松洲说,“我们成立公共品牌,就是希望借此攻破大量中小茶企无牌发展的困境。”

运行以来,由于执行严苛的质量标准,在安溪当地政府和茶叶协会的大力推介下,“行好韵”茶品牌迅速在业界产生影响。

“过去没品牌,好茶也卖不出好价钱。现在有了公共品牌,每公斤茶叶的价格由过去的100元左右卖到300元。”在安溪中国茶都,销售“行好韵”品牌茶叶的万灵茶叶公司总经理王生灵说。

“中小茶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我们政府及时介入,推出公共品牌,就是基于破解难题,从抱团发展角度,协助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和做大做强。”安溪县县长高向荣对记者表示。

今年初以来,“行好韵”公共品牌产生的效应持续在安溪茶业界扩散,已有200多家中小茶叶企业加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