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经济 > 正文

自主知识产权为福建新兴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2016-06-18 07:12:18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6月18日讯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为全力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国家正大力倡导“供给侧改革”,亟需依靠创新驱动,打造发展新引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新兴产业是新科技和新产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带来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创造新供给,释放新需求。

为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我省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积极行动,深入实施专利运用行动计划,有效发挥知识产权在新兴产业培育方面的引领作用,推动发展高新技术和专利密集型产业,依托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6·18虚拟研究院”等平台,推动新兴产业专利技术转移和产业化应用,有效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福建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强化专利收储和运营,有效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创新知识产权投融资模式,充分发挥专利权质押贷款贴息及风险补偿、专利保险等政策引导作用,完善知识产权信用担保机制,推动发展投贷联动、投保联动新模式。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鼓励高质量专利创造、引导高精准专利布局、推动高水平专利运用;点线面结合,以专利产业化项目、专利导航、专利贯标、专利奖评选等工作为抓手,推动新兴产业优质专利活起来、动起来,以转化运用促发展,创造企业效益、带动行业进步,从而推动我省新兴产业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全省专利申请量27.0万件,其中发明专利5.5万件,专利创造能力进一步增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得到确立和加强;共培育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23家,安排实施专利产业化项目298项,促进一大批企业专利的实施;安排企业专利权质押贷款贴息资金1883万元,支持中小企业以专利权质押获得银行贷款52.5亿元,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通过举办专利技术现场拍卖会、专利专场对接会以及依托6.18平台等,推动高校院所专利技术向企业转移转化。

时值第十四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主办,福建省知识产权局承办的优秀专利项目展已揭开帷幕。本次展览从全省各地精选40余项优秀专利项目,并重点展示我省在北斗卫星导航应用、3D打印、机器人、无人机及石墨烯应用等新兴产业前沿技术领域领先布局的部分专利技术和产品,打响了福建制造迈向中高端的新一轮战役。

DLP 3D打印,专利技术挑战国际前沿

3D打印(增材制造)采用材料逐渐累加的方法制造实体零件,正引领世界的又一次工业革命。2014年4月福建省3D打印产业联盟正式成立,以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为平台,聚集省内3D行业领先企业共同促进3D打印技术发展。政策的引导和扶持,给我省3D打印产业带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机遇——各项新创造与新应用层出不穷,推动了3D打印产业的快速崛起。截至目前,我省专利申请人共提出3D打印领域专利申请330件,涉及的技术领域主要有机械自动化技术,打印效率、打印精度提升技术,打印材料,医学应用等。在知识产权相关政策措施引导下,2013-2015三年间我省共申请相关专利277件,占省内总申请量的83.9%,专利申请与布局的脚步明显加快。我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均积极投入这项前沿科技研究中,以自身科研实力为保障,申请和布局了一系列优质专利,构筑起3D打印产业的坚实机体。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投入大量资源对3D打印设备及其核心部件、核心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不仅申请了众多相关专利,还积极推动成果转化运用,推出了集多项创新技术于一体的3D打印设备和配套耗材,突破性地开发了可连续打印的三维物体快速成型关键技术。一款超级快速连续打印的DLP3D打印机,先进性大大超越国内其他相关研发团队的产品,并向首创连续液面成型技术的美国3D打印热门公司Carbon3D发起挑战。

福建海源三维打印高科技有限公司重视在技术上不断创新,控制系统、机械系统、切片软件和打印耗材(石蜡、4.5nm树脂)等均为自主研发,已申请和布局专利25项。通过转化运用优质专利,公司目前已拥有超大成型工业级3D打印机、国内首台石蜡工业级3D打印机、全国首台折叠式桌面级3D打印机,领先的全身全彩3D人像扫描仪,发展形势喜人。

在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有效引导下,我省3D打印产业以专利技术为核心竞争力,以运用转化为技术发展落脚点,近年来涌现了一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弥补了我省在3D打印先进装备自主研发过程中的弱势,提高了我省乃至全国3D打印的整体水平,促进了国内3D打印产业的良好发展。

机器人,专利产品开辟产业发展新空间

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可以协助或取代人类进行工作,应用场景广泛。我省工业机器人企业以集成应用商为主,集中在焊接、搬运、喷涂、打磨等领域,未来在建筑、电子、纺织鞋服等领域的潜在市场很大。

我省聚焦攻克机器人关键技术,截至目前,全省专利申请人共提出机器人领域专利申请576件,其中2015年有220件,占比38.19%。相关专利主要涉及机器系统集成和智能化、自动化焊接及搬运系统集成、自动化专机、家务替代等技术领域。由简单的机械操作向更高层次的智能化方向发展,可学习、可交互是机器人技术发展的全新机遇与挑战,蕴含的商机巨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重视推动机器人产业专利数量布局,质量取胜,引导企业加快人工智能专利的申请和转化运用,使之成为推动机器人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动力源。

福建省宇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省内最早投入人工智能领域的公司。该公司研制的“一种具有智能交互能力的公共服务机器人”专利产品Ada服务器机器人,以智能交互为核心,能取代人从事大量的重复性工作,节约人力成本,提高服务时效,创新服务场景,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高质量专利的申请运用,有效提升了企业技术实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到了一个更高层次的发展平台。

我省重视核心智能机器人专利的申请、运用,让机器具有理解人并与人正确交互的能力,而这种类人的交互能力被赋予实体机器人后,让机器人“活”了起来,也实现了智能机器人“从虚拟到实体”的产业延伸。

石墨烯,专利技术储备拓展产业应用深度

石墨烯被誉为“超级材料”,是迄今世界上已知材料中最薄、最轻、强度最高的材料,具有极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透光性。石墨烯产业已列入中国“十三五”规划百强重大工程。2014年5月我省石墨烯工业技术研究院成立,推动以石墨烯为核心,涵盖触摸屏、储能、机电和生物等领域产业集群形成;2016年4月,大陆首个单层石墨烯工业化量产基地落户厦门,有利于推动石墨烯上、中、下游产业快速发展。

石墨烯产业在我省发展迅速,专利技术申请也节节攀升。截至目前,我省专利申请人共提出石墨烯领域专利申请461件,主要涉及触摸屏、移动设备、新能源电池、结构材料等技术领域。作为新型材料,石墨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我省部分企业在选定的应用领域中,“咬定青山不放松”,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以变革求发展,持续深入地进行专利技术积累,不断延展石墨烯的应用深度。

信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先后重点开发了一系列石墨烯科研产品,在钢结构防腐蚀、电磁波吸收和室内取暖领域取得较大科研突破。该公司研究的专利“水性石墨烯电热涂料”,成功解决了石墨烯在水性涂料中的分散和稳定问题,产品可以涂刷在建筑的任意部位,环保无毒,是分户独立采暖的理想材料,市场前景巨大。

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重视引导企业注重内源型自主创新,将知识产权管理纳入产品开发、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借助核心专利技术不断拓宽石墨烯新技术科研产品的应用领域,从而推动新材料运用的新变革。

无人机,优势专利布局服务民生 

随着信息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广泛应用,无人机的应用范围和性能都得到不断提高和扩展。近几年,我国无人机技术迅猛发展,目前国际上使用的直流无刷电机有90%以上都是来自中国。我省相关企业也积极投身无人机产业,截至目前,我省专利申请人共提出无人机领域专利申请72件主要涉及无人机在电力作业、海洋渔业、农业等方面应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部分优势专利创造和转化运用所带来的方向性指引不容小觑,它们如同熊熊火炬,将照亮无人机技术发展的未来空间。

2015年,神龙航空科技正式落地厦门,目前已在厦门打造无人机生产线,实现无人机的本地化生产,为我省无人机产业发展带来一股东风。

神龙品牌的无人机,定位为大型长航时工业级无人机,在民生领域的应用范围广泛。神龙航空的一款发明专利成果“神龙520型无人直升机”,曾被国家科技部、商务部等四部委联合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在警用、农林植保、电力架线巡线、应急救援、科考、市政工程等场景中,都能看到神龙无人机矫健翱翔于天空作业的景象,市场前景广阔。

在无人机产品及应用领域的研发上,只有重视专利,特别是高创新性优势专利的创造及运用,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奋力实现赶超,从而不断推陈出新,创造有过硬质量的产品,让其更好地为民生服务。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