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民生 > 正文

没有一劳永逸的“神器” 高考填志愿还是要“私人订制”

2016-06-27 07:24:1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没有一劳永逸的“神器”,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

高考填志愿:还是要“私人订制”

东南网6月27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郑璜)

“几家欢乐几家愁”,拼完高考,熬过阅卷等待时间,终于揭晓了分数和分数线。与此同时,志愿填报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已经打响。

26日,由福建省教育考试院和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海峡教育报承办的2016年福建省普通高校招生咨询会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开幕。考生、家长与300余所院校的老师零距离交流如何填报志愿。

大数据可参考,但非“神器”

志愿填报领域,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正逐渐成为志愿填报时的标配。

现在,志愿填报服务已发展成为系列产品。除传统的高考志愿填报手册、志愿填报秘籍攻略外,越来越多的填报志愿网站、APP和微信公众号等正扎堆涌现。记者在手机应用中心搜索“高考志愿填报”,出现了近百条结果。

比较迅速的,只要输入高考地区、预估分及目标地区,轻轻一点就能给出可冲刺、稳妥和保底三种志愿学校推荐。如果需要查询更多信息,特别是一些与自己分数、心仪院校和专业相关的更精准的信息,就要支付费用。

“三步解决高考志愿填报难题”“志愿推荐成功率99%”……有了这样的软件,就可以一劳永逸?

据了解,目前的“高考大数据”大体分为两组:第一组为经过各种测评后得出考生的数据,如性格兴趣爱好;另一组为各机构平台储存的数据库,主要是历年录取分数、招生计划等基本数据,两者匹配后就可得出结论。还有一些机构加上了就业数据,号称能提供包括全国2553所院校、1253个专业的全国独家就业大数据,精确到具体院校及专业,旨在为考生未来就业增添一分保障。

参加咨询会的一位高校招办老师认为,这些软件较传统查询办法,的确方便快捷,能让考生掌握更多信息,为志愿填报提供参考作用。但是,数据只能呈现过去,不能预测未来。每年各省的录取政策会有调整,一个高校的分省分专业计划更是如此,普通的咨询机构很难有这样庞大的数据量作出准确判断。

此外,还有一个明显弊端。如果通过数据分析出某一个学校某一个专业的分数特别低,就很容易造成考生扎堆填报该志愿,结果反而会导致该志愿的分数水涨船高。

厦门市招办工作人员表示,高考志愿填报是考生和家长的志愿体现,要经过仔细筛选、合理定位,并依照对未来的规划来填报,家长和考生不要轻信和依赖APP软件,一定要合理判断。

选学校还是选专业,因人而异

填报志愿,是选学校还是选专业?这是不少考生纠结的问题。

在咨询会当天的公益讲座上,海峡教育报社资深记者建议,如果考生对某些专业有兴趣爱好,或者对于今后的就业已经心中有数,那就选专业为主。如果没有具体的指向,就以选学校为主。

事实上,选学校和选专业也有不同的填报策略,需要考生和家长综合考虑,做出取舍。

选学校,就要注意每所院校的6个专业志愿都要填满,可以采用“冲一冲”的方式,“冲”一下更好的学校,不过要注意冷热搭配,还需服从专业调剂。这样,如果上不了心仪的学校,也不影响之后的投档。

而如果对专业特别看重,就要确保“十拿九稳”。应参考该校该专业的录取分数,达不到的就不要冒险填报,避免被录取到该校其他不感兴趣的专业。

天津大学招生老师建议,考生和家长选择专业的时候一定要从自己的兴趣出发,不要盲目从众,要了解学校专业的内涵,知道这个专业具体学什么、将来做什么;第二,不要盲目地追求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因为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的,今年可能是一个热门专业,四年以后则不一定还是,要用发展的眼光去选择。

高考前后,在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纷纷亮出的专业设置“负面清单”中,法学、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曾经的热门专业赫然在列。

在选学校问题上,近年来福建考生除了京沪和东部发达地区外,对本省院校也是青睐有加,使得这些学校的投档线不断高企。西北工业大学招生老师表示,年轻人志在四方,要勇敢走出家门,了解一些外域文化和更多的风土人情,多历练自己,使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

需要提醒考生的是,平行志愿模式下只有一次投档机会。无论选专业还是选学校,为避免达到某一高校投档线,却因不服从调剂而被退档,只能等待征求志愿或直接跌到下个批次参与录取,还是建议考生选择服从专业调剂。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