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箱图纸,隐世技艺得重现 如今,80岁的黄春财已成为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这是我用了20多天制作,最近刚刚完成的拱桥模型,有没有觉得很眼熟?这可是依照《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复原出来的。”近日,记者来到黄老家中时,老人指着一座拱桥模型介绍道。黄老的家,像一个微型廊桥博物馆,随处摆放、形态各异的廊桥模型。 “差点失传啦,幸好有一箱图纸!”黄春财感慨道。 原来,由于历史原因,廊桥建造中断了30年。直到2003年1月,因国家文物局调研宁德市木拱桥相关课题,来到长桥村的万安桥调研时,县领导找到了当时已经67岁的黄春财老人。 黄春财说,以往技艺传承只能口口相传,徒弟学得慢。他学会图纸设计,把廊桥建造相关资料都用图纸方式保存,这让他得以迅速重拾旧艺,传承也更方便了。 正是凭着这一箱图纸,廊桥梦重新点燃。 从2009年开始,中国艺术研究院从1000多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选聘20多人为艺术硕士研究生导师,黄春财正是其中之一。 “第一次,当院方通知我要进行现场授课时,心里非常紧张,虽然知识都在脑子里,但要如何讲好、讲活,却要费不少心思。”第一次上课时,仅小学文化的黄春财,从木拱廊桥的历史演变、营造技艺和家族造桥的传承史等几个方面,为百余名大学生上了一堂深入浅出,却生动有趣的廊桥文化课,激起学生们的浓厚兴趣,获得很好的反响。“课后就有40多名学生过来找我,想要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我很高兴与他们分享,特意将图纸拿出来一同观看,并为他们做了详细的介绍。”黄春财说。 如今的黄春财依然四处奔波,宣传廊桥技艺,赴北京录制《中国手艺》纪录片,到央视参加节目,赴台湾参加非遗大展,等等。 20人团队,想建更多廊桥 “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濒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技艺传承人数量的锐减,这可能会导致技艺失传。”中国非遗中心副主任郑长铃表示。 闽浙地区现存的近百座木拱廊桥,制作技艺传承了上千年,但由于城市化的加速、木材减少和现有建筑空间不足等原因,目前木拱廊桥营造技艺依然处于濒临失传的边缘,更危险的是传承人的减少。据了解,当前闽浙两省掌握木拱廊桥营造技艺核心技术的主绳木匠仅4人,其中福建2人,且都已年逾古稀,能“操刀”的仅黄春财一人。 目前,国家已加大对传承人的扶持力度,为每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提供每年1万元的补贴,并且通过建立传习所等途径,为他们传承技艺提供平台。 一支约20人的廊桥营造队伍正迅速组建。近几年,黄春财将在外地发展的两个儿子黄闽屏、黄闽辉召回身边学艺,并从屏南、寿宁等地收了3个徒弟。此外,他继续坚持在中国艺术学院为数百名学生讲课授艺。 “我们这代传承人更要坚守这份技艺,也要跟上时代步伐。” 黄闽辉说,随着现代化发展的加快,对廊桥建造师傅的要求也提高了,他在钻研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同时,也在报考建造师资格证。 目前,黄闽屏、黄闽辉都能独立建桥,挑起主绳重担,两兄弟分别被评为省级、市级非遗传承人,黄家还成立了黄氏家族木拱桥技世传习所。这一团队已先后修建了屏南金造桥、双龙桥、石井桥、百祥桥,寿宁登云桥,古田卓洋桥,蕉城鸾江桥等。 |
相关阅读:
- [ 07-04]宁德师院大学生“造”木拱廊桥 传播地方文化
- [ 05-11]福州为廊桥撑起“保护伞” 出台闽首个管理办法
- [ 12-31]福州温泉公园至金鸡山公园架设廊桥 设置4座人行梯道
- [ 12-29]南北江滨公园均在建跨河廊桥 元旦期间投入使用
- [ 12-29]福州南北江滨添两跨河廊桥 元旦假期开放通行
- [ 09-14]第五届宁德世界地质公园文化旅游节开幕
- [ 09-11]周宁县廊桥匠师张昌智:“我在德国建中国廊桥!”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