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首页> 民生 > 正文

屏南:主绳代代传,不让廊桥成“遗梦”

2016-07-26 08:11:04 吴旭涛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一箱图纸,隐世技艺得重现

如今,80岁的黄春财已成为木拱廊桥传统营造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这是我用了20多天制作,最近刚刚完成的拱桥模型,有没有觉得很眼熟?这可是依照《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复原出来的。”近日,记者来到黄老家中时,老人指着一座拱桥模型介绍道。黄老的家,像一个微型廊桥博物馆,随处摆放、形态各异的廊桥模型。

“差点失传啦,幸好有一箱图纸!”黄春财感慨道。

原来,由于历史原因,廊桥建造中断了30年。直到2003年1月,因国家文物局调研宁德市木拱桥相关课题,来到长桥村的万安桥调研时,县领导找到了当时已经67岁的黄春财老人。

黄春财说,以往技艺传承只能口口相传,徒弟学得慢。他学会图纸设计,把廊桥建造相关资料都用图纸方式保存,这让他得以迅速重拾旧艺,传承也更方便了。

正是凭着这一箱图纸,廊桥梦重新点燃。

从2009年开始,中国艺术研究院从1000多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选聘20多人为艺术硕士研究生导师,黄春财正是其中之一。

“第一次,当院方通知我要进行现场授课时,心里非常紧张,虽然知识都在脑子里,但要如何讲好、讲活,却要费不少心思。”第一次上课时,仅小学文化的黄春财,从木拱廊桥的历史演变、营造技艺和家族造桥的传承史等几个方面,为百余名大学生上了一堂深入浅出,却生动有趣的廊桥文化课,激起学生们的浓厚兴趣,获得很好的反响。“课后就有40多名学生过来找我,想要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我很高兴与他们分享,特意将图纸拿出来一同观看,并为他们做了详细的介绍。”黄春财说。

如今的黄春财依然四处奔波,宣传廊桥技艺,赴北京录制《中国手艺》纪录片,到央视参加节目,赴台湾参加非遗大展,等等。

20人团队,想建更多廊桥

“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濒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技艺传承人数量的锐减,这可能会导致技艺失传。”中国非遗中心副主任郑长铃表示。

闽浙地区现存的近百座木拱廊桥,制作技艺传承了上千年,但由于城市化的加速、木材减少和现有建筑空间不足等原因,目前木拱廊桥营造技艺依然处于濒临失传的边缘,更危险的是传承人的减少。据了解,当前闽浙两省掌握木拱廊桥营造技艺核心技术的主绳木匠仅4人,其中福建2人,且都已年逾古稀,能“操刀”的仅黄春财一人。

目前,国家已加大对传承人的扶持力度,为每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提供每年1万元的补贴,并且通过建立传习所等途径,为他们传承技艺提供平台。

一支约20人的廊桥营造队伍正迅速组建。近几年,黄春财将在外地发展的两个儿子黄闽屏、黄闽辉召回身边学艺,并从屏南、寿宁等地收了3个徒弟。此外,他继续坚持在中国艺术学院为数百名学生讲课授艺。

“我们这代传承人更要坚守这份技艺,也要跟上时代步伐。” 黄闽辉说,随着现代化发展的加快,对廊桥建造师傅的要求也提高了,他在钻研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同时,也在报考建造师资格证。

目前,黄闽屏、黄闽辉都能独立建桥,挑起主绳重担,两兄弟分别被评为省级、市级非遗传承人,黄家还成立了黄氏家族木拱桥技世传习所。这一团队已先后修建了屏南金造桥、双龙桥、石井桥、百祥桥,寿宁登云桥,古田卓洋桥,蕉城鸾江桥等。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