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基层医院的信任危机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支撑分级诊疗的重要制度安排。上个月,国务院医改办等七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到2020年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 家庭医生服务走进社区,一项很重要的前提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据了解,我省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已经开展了10年之久,目前福州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0%。 然而,建档只是第一步。要让家庭医生走进社区,与居民大面积签约服务,还有很多道坎要迈。 一项最新的调查显示,有六成居民对社区医院医术和医疗条件表示“不放心”。家庭医生的能力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患者的需求等,制约着家庭医生服务的进一步推广。目前一些地方推行社区医生签约服务之所以遇冷,根本原因就在于“信任危机”。 “家庭医生的生命力在于医疗服务水平。如果社区居民能感受到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实惠和好处,常见病、多发病自然在社区就能解决掉,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邱磷安说,“让大医院的更多资深医生加入到家庭医生服务行列,使家庭医生队伍更加稳定充实,这正是我们所要进行的尝试。” “目前,我们推行大医院专科医师、基层全科医师和健康管理师组合而成的‘三师共管’模式,让基层的诊疗水平得到提升,病人也更加信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人得到便捷、个性化的诊疗服务和健康管理,自然会喜欢来这里看病。”嘉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林海南说。 他认为,要吸引患者留在基层医院,还需要更多“柔性”引导。比如,实行差别化价格和医保支付杠杆,调整收费价格和医保报销比例,吸引患者主动到社区医院看病。 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以全科医生为核心。而全科医生总量不足,成了推进家庭签约医生服务模式的瓶颈。”一位业内人士说。 目前社区医生大多以临床诊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主,健康管理、营养咨询、心理服务等相关知识、技能比较欠缺,距离全科医生“具有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系统的医学全科知识,为服务对象实行全面、连续、及时且个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 此外,医疗信息资源共享难以实现,基层医疗机构与区内二、三级医院之间尚未建立信息共享。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与基本医疗信息的结合尚未完全实现,信息孤岛现象依然存在。 “收费合不合理,与医疗保险衔接是否顺畅?医生的服务态度和专业水准如何?社区医疗机构是否可靠,有无申诉机制?如果这三个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再辅以相应的医保倾斜政策,相信会有更多的患者选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黄惠娟说。 |
相关阅读:
- [ 07-22]东凤社区“家庭医生”志愿服务队免费服务流动人口
- [ 07-19]丰泽区东凤社区创新举措 “家庭医生”免费服务流动人口
- [ 07-06]观察:家庭医生制2020年基本全覆盖目标咋实现?
- [ 07-06]媒体评论:家庭医生服务因何遇冷
- [ 07-05]“问度娘不问家庭医生”该如何反思
- [ 07-01]家庭医生让患者感受到医改带来的幸福温度
- [ 06-14]“家庭医生”应让医患都有获得感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